第14章 幸福的蜜月(2 / 2)

“不要发呆了,你再看看这个吧。”昌龄递给芙蓉一个小本本。

芙蓉看看小本本上的题字,一双眸子忽然发出惊喜的光芒:“昌龄哥你也写诗?

“写着好玩,就算我的习作吧。”

芙蓉已经翻开昌龄哥的诗歌习作,只见最开始就是一首《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芙蓉把大腿一拍:“太好了!昌龄哥呀,你现在就是大诗人了,你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太好了太好了!你早就把我芙蓉写在诗歌里了。昌龄哥呀昌龄哥,叫我芙蓉怎样说你呢?”芙蓉越想越激动,眼眶里已经有泪花在闪动。

“只是在这么短短四句里面就把我跟荷叶罗裙三姐妹都包括进去了呢?而且立意是那么巧妙,这也太难了吧?”芙蓉这么想着。

“能够讲讲意思吗?”昌龄哥问芙蓉。

“只怕说不好呢,还是昌龄哥你给我们讲讲吧。”

“好吧,谁叫我是你的昌龄哥呢?《采莲曲》是乐府诗的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的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王昌龄停了停继续说:

“这首《采莲曲》跟南朝乐府中的《采莲曲》所用的描写手法不同,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而我在这首诗里用了映衬手法。你看,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它们都是绿色么。芙蓉在这里可不是指你,我的老婆,而是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谁来了?”

“姑姑荷花和你芙蓉呀。”昌龄哥笑起来了,在场的姐妹们都笑起来了。

“如果要我带着抒情的语调说说,也可以这样说:‘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了。”

王昌龄的解说把芙蓉和姐妹们都带入了美好的想像之中。

王昌龄又说:“采莲是江南一带女子的一项有趣的活儿,所以以采莲为题材的诗歌不少,我还可以给你们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本朝的诗人崔国辅,他有一首五言绝句《采莲曲·玉溆花争发》写得极好:‘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还有本朝诗人刘方平的《采莲曲·落日清江里》:‘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也是一首描写采莲的好诗。”

芙蓉继续翻看昌龄哥的习作,发现了昌龄哥另一首《采莲曲》,写的是: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昌龄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写《采莲曲》,而且写得这么好?”

“谁叫我的老婆是芙蓉呢?莲花不就是芙蓉吗?谁叫我王昌龄是采莲人呢?奥,记起来了,古代诗人还特别喜欢写芙蓉,例如三国时代的曹植有《芙蓉赋》,南北朝时候南朝鲍照也有一首《芙蓉赋》,南朝萧统有《涉江采芙蓉》,芙蓉你如果感兴趣,你昌龄哥愿意教你。”

“好呀!芙蓉就是喜欢跟昌龄哥学习诗歌。”

这就是蜜月,像蜜一样甜的岁月。不过,所有经历过蜜月的过来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蜜月的时光过去得太快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