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带着丈夫回娘家(2 / 2)

“昌龄哥,你……”芙蓉知道昌龄哥借吟古诗赞美自己,心里像蜜一般甜。

“我怎么了?”

“也没什么,只是芙蓉想,现在蜜月过去了,往后的日子是不是还像蜜月一样?”

“哟,舍不得蜜月过去吧?告诉你,我的芙蓉,我的好妹妹,往后我们的日子还是蜜月,对我们来说,一生都是蜜月,生生世世是蜜月。”

芙蓉转过身子,仰望着昌龄哥那一张充满智慧而又洋溢着青春激情的脸,内心激动,一双眸子闪着光,扑闪扑闪。

“好吧,做好准备,吃了早饭就上你家。不过,准备工作还得劳驾我的芙蓉妹妹哟。”

“没事的,你就只管跟我走。”

“我要抓起你的手,你这就跟我走。我的柔情没有尽头,我的爱毫无保留。我牵着你的小手,一起到白头。喔……你这就跟我走。喔……你这就跟我走……”

王昌龄像小孩子那样唱起来。

早饭后,芙蓉要回娘家了。全家人都来跟芙蓉道别,昌龄的两个弟弟昌茂和昌盛,五个妹妹荷叶、罗裙、雁飞、叶翠和羞眉都围在嫂嫂周围,芙蓉看着这一大群弟弟妹妹,又想起自己娘家也是一大群弟弟妹妹,心里一阵高兴,心想我们何家跟王家就是有缘,两家合起来就是一个荷池,或者叫莲池。令芙蓉特别高兴的是,昌龄哥这一帮弟弟妹妹也都非常聪明,口齿伶俐,要是让两家的兄弟姐妹在一起,还不知道怎么热闹呢。

哥哥嫂嫂要走了,小妹妹叶翠和羞眉要跟嫂嫂走,姑姑采莲把羞眉抱住,哄道:“嫂嫂上街给妹妹买糖,买布娃娃。”总算把羞眉哄住。

夫妻俩来到何家大院的门口,几个弟弟妹妹都站在门口迎接,芙蓉内心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省亲?”这就是“省亲”么?从“哇”的一声生下地,在这个生活了十五六年的何家大院现在居然成了我的亲戚家——我的娘家。往后,只有是走进这个家,再也不能用“回家”这个词,而只能说“去我娘家”了。对芙蓉来说,何家大院是如此的熟悉,熟悉到可以闭着双眼很自然地走向每一个角角落落。

芙蓉除了叫了一声“爹!妈!”,别的什么话也没说,跟着一群弟弟妹妹,经过垂花门进入内院,走进正房内的客厅,夫妻俩在这里接受全家亲人的问候与接待。

经过一阵亲切的问寒问暖,无非是“辛苦了”“来得早呀”“芙蓉你胖了”“芙蓉你瘦了”“芙蓉你更好看了”之类。接着大家开始喝茶,嗑瓜子花生,吃一两个水果。然后,大人们相继走开,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了,剩下一帮小兄弟小姐妹闹着玩。

奇怪的是,这些小兄弟小姐妹对这位新结亲的姐夫显得特别的亲热,不时有事没事地叫着“姐夫”,有的甚至用小手在姐夫的身上拍拍。

芙蓉忽然想起今天是寻假日,两个弟弟水华和碧环都没去上学,于是对大家说:“今天大家跟着姐夫学诗歌,你们知道吗?你们姐夫是大诗人呢,他的七绝诗写得太好了,被称为‘七绝圣手’呢。大家喜欢吗?”

“喜欢!”大家一齐应道。王昌龄心中暗笑:你这芙蓉,刚刚昨天做好了高帽子,今天就让我戴上了,也好,让孩子们学点诗歌也不错。

孩子们立刻行动,一阵风似的走向各自的房间,拿来小本本和笔墨,在客厅里找凳子围着圆桌坐下来,姐夫的诗歌课就开始了。

到了这份上,王昌龄也不能推辞,只得接过芙蓉递过来的那本自己的诗歌习作,翻开,正儿巴经地上起课来。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首诗,题目是,《采莲曲》,我先把它念一念: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念完诗,昌龄开始解题:“先讲讲几个关键词语。最开始一个词,荷叶,荷是一种植物,它有许许多多的别称:芙蓉、水芝、菡萏……”

忽然孩子们都笑起来,昌龄问:“笑什么?”

孩子们笑得更加厉害,昌龄明白了,但是还故意问四妹菡萏:“四妹你说说,大家笑什么?”

“姐夫,他们笑你说的词语有大姐的名字,还有三姐跟我的名字。”

“哟,真的呀,怎么这么巧?”王昌龄故作惊讶:“看看后面的名称:莲花、芙蕖、六月春、水芸、红蕖、溪客、玉环、鞭蓉、鞭蕖、水旦、水华、碧环……”

“怎么又笑了?”

“这些词语里面,还有好几个词语都是我们姐妹兄弟的名字,有二姐莲花,三个小妹水芸、玉环、水旦,水华和碧环是我们两个哥哥的名字。”

“这么说来,你们几兄妹的名字全都是荷花的别名?”

“是——”

“这就对了。难怪……”

“难怪什么?”

“你们看看,你们仔细看看,你们家这院子里的墙壁上、栏杆上、门窗上,到处都是荷花图案,你们何家就是一个荷花园,就是一个莲池。”

“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

“对呀!你们大姐就是一朵芙蓉花,一朵非常非常美丽的芙蓉花。”

“大家不要笑了,认真听姐夫上课!”芙蓉止住笑声对大家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