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王昌龄的隐居生活(2 / 2)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六个!”

爹笑,越笑越厉害。妈也笑。孩子们感到奇怪:“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妈指着三个孩子:“你们看看,看看你们三姐弟妹,是不是……”

“明白了,一个妹妹有哥哥,一个姐姐有弟弟,两个兄妹有姐姐,两个姐弟有妹妹。”

“这就对了!三姐弟妹说成了六姐弟妹。”

王昌龄也开始帮助爹做一些农活,参加一些田地经营方面的事情。没事时,带上鱼网去灞河上学学捕鱼方面的知识,感受感受诗人们喜欢吟咏的渔猎生活。有时候,跟芙蓉一同带上几个孩子去灞桥附近逛逛。

夫妻俩带着孩子们去香积寺烧香拜佛也是王昌龄夫妇的生活内容之一。香积寺在西安城南三十多里的地方,位于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这里南临镐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镐河与潏河汇流萦绕在它的西部。整个寺院幽而不僻,静而不寂。这座寺院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庭。高宗皇帝永隆二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的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

善导大师是山东临淄人,他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往生论》等佛教净土宗经典,倡导任何众生愿生极乐世界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乘佛愿力,必定往生。

香积寺规模宏大,有“骑马闯山门”的传说,据“龙禅法师碑”载:“神木灵草,凌岁寒而独秀,夜暗花明,逾严霜而霏萃。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菩萨会真之地。

寺院前面耸立着一十三层的佛塔善导塔,塔周围二百步,看起来雄伟壮观。当年则天皇帝和高宗皇帝都曾来此礼佛,并“倾海国之名珍”、“舍河宫致密宝”,赐给香积寺。因善导在长安拥有众多信徒,这里又供奉着皇帝赐给的法器舍利子,故前来瞻仰、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极盛。

善导塔用青砖砌成,壁厚六尺,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身周围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横额。塔身四面刻有楷书《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引人注目。

王昌龄夫妻俩常常带着几个孩子来到香积寺,同孩子们一起看那高大雄伟的佛塔,去大雄宝殿看菩萨,让孩子们给菩萨作揖,在香炉里烧一些香纸,带着孩子们向菩萨许愿,保佑孩子们风吹草长,平平安安。

王昌龄也写一些诗,都是以自己的渔猎生活为内容,请看下面的诗:

“《题灞池二首》: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世事不复论,悲歌和樵叟。”

“其二: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秋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独游》:林卧情自闲,独游景常晏。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超然无遗事,岂系名与宦。”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真无御化来,昔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灞上闲居》: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这些年,王昌龄就是过着这样的隐士生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