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潼关来信(2 / 2)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8677 字 1个月前

“或许有机会得好好向表姐请教一下了。”宝钗心里默默想着心事……

…………

事实证明,贾母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豪门圈子里也没有真正的秘密。

尽管贾母下了封口令,但昭勇将军府的女主人手里有一种可以救命神药的事还是很快就在大夏的高层圈子里流传开来。

当然了,消息虽然是传了出去,但一时半会并没有给赵勇将军府带来太大影响,毕竟贾瑜出征的光环还在,没有谁会蠢到马上上门讨要的。

而且,高层圈子都知道了,作为大夏皇帝的昌平帝自然也有所耳闻。

当天晚上,昌平帝在白皇后的凤藻宫里安歇,白皇后把这件事当成了闲暇之谈告诉了自家丈夫。

白皇后

昌平帝听后失笑着摇摇头:“这个贾瑜啊,即便是出征了也不安宁。”

依偎在他怀里的白皇后也笑道:“陛下,那元春倘若真有那种可以救命的神药,咱们要不要也向她讨要几包过来,以备不时之需呢?”

昌平帝心里也有些意动,但随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妥……朕身为天子,怎能主动开口向臣子索要东西,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如今朕唯一担忧的便是贾瑜出征已有七八日,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提到这件事,白皇后也秀眉微蹙,“是啊……贾瑜此番只带了一万大军出征,却要面对蒙古鞑子穷凶极恶的十万大军,也不知能否平安归来。”

昌平帝瞥了她他一眼,心里一阵无语。

我担心的是这件事吗,我关心的是她能否拖住蒙古人的脚步,好为亲王大军争取时间,我关心的是大夏能否江山永固。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区别此时就体现了出来。

白皇后是因为元春的关系,对贾瑜爱屋及乌,加之对贾瑜的印象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关心贾瑜的话。

而昌平帝则不同,他固然欣赏贾瑜,但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大夏的江山社稷。

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不知哪天刚醒来就接到蒙古大军杀到神京城下的消息。

如果大夏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他就是死也没脸去见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不过昌平帝和白皇后的担心或许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昌平帝正在和百官讨论各地勤王兵马的事情,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卫匆匆来报。

“陛下……午门外有信使禀报军情!”

“哦……是辽东那边还是潼关那边的?”昌平帝迫不及待的问。

“陛下,是潼关那边的消息!”

“快……宣……”

“喏!”

“陛下有旨,宣信使觐见!”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官被殿外的禁军带到了皇极殿。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名先是对着昌平帝大礼参拜,大声道:“小人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冯紫英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昌平帝摆了摆手,迫不及待道:“冯紫英,你此番进京,有何要事?是不是贾瑜那边有了消息?”

“正是!”

冯紫英站了起来,恭声道:“陛下,微臣此番进京,正是奉了贾瑜贾大人之命报信。

半月前,我奉旨出征后,贾大人便率军抄小路绕过潼关后,便开始不断对蒙古鞑子的游牧营地进行袭扰,实行以战养战之策。

共杀死专门为鞑子提供物资补给的营地四处,共杀死鞑子牧民两万余人,缴获鞑子牛羊四万六千多头,战马两万两千余匹……”

“哗……”

冯紫英刚说到这里,皇极殿里便是一阵骚动。

昌平帝也是两眼放光,右手也紧握了起来。

“数日后,潼关里的脱脱不花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派出六千科尔沁部落的精锐骑兵前出围剿我大军。

贾大人闻讯后便率领全军在一个名曰碾庄的地方附近白开架势,和那六千蒙古骑兵展开激战。

一场大战下来蒙古鞑子留下了三千多尸骸后狼狈逃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大人率领大军不断在潼关周围伏击蒙古鞑子。

由于我军缴获了两万多战马,因此大军行动极为迅速。

贾大人领着弟兄们遇到鞑子大股来袭便迅速撤离,遇到鞑子小股人马便如同饿狼般扑过去撕咬。

不到四五天的时间,我军共歼灭鞑子五六千兵马。

但由于缴获牛羊物资太多,贾大人深感携带不便,特命微臣率部将那些牛羊物资、蒙古鞑子的首级以及阵亡将士的遗骸带回神京。

此外,微臣还带来了贾大人写给陛下的奏折,请陛下御览!”

说罢,冯紫英从背后的包裹里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折子双手高举过头顶。

站在龙椅旁边的戴权立刻上前接过了信封,检查了一下后,这才递给了昌平帝。

昌平帝检查了一下火漆的完整性后这才撕开了信封,取出一张白色的信笺,当他打开信笺,看到上面写满歪七扭八的俗体字时,他便知道这肯定就是贾瑜亲笔所写无疑了。

只是以往对他来说多看几眼都觉得辣眼睛的字此刻在他看来却是那么的好看。

匆匆看完了贾瑜所写的奏折,里面的内容和冯紫英所说的确实是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差别。

昌平帝满意的点点头,“好……好啊……贾爱卿确实没有辜负朕和神京百姓的期望。

出征不到一个月就取得如此战绩,不愧是贾家子弟,确实有宁荣二公的遗风。”

冯紫英很想提醒龙椅上的那位,贾瑜并不是贾源、贾演的子孙,他们充其量只是拥有一位共同的祖宗。

只是看着兴高采烈的昌平帝,他只能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算了,这种小事就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了。

皇极殿里的其他百官们的想法其实也跟冯紫英一样,难得皇上高兴一会,自然不会有谁那么不长眼在这个时候去扫皇帝的兴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