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进退两难(2 / 2)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8469 字 1个月前

以前靠着娴熟的弓马,曼古歹战法(也叫安息人射箭法)征战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那个贾瑜凭借着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火枪阵把无数蒙古人如同打小鸡一样从马背上打了下来。

这大半个月里,脱脱不花不是没想过出动全部人马跟贾瑜决战。

但那个贾瑜仿佛拥有了一双千里眼一般,无论他们将大军隐藏得多么的隐蔽,他都能预知到。

只要蒙古人出动大部队,他就会迅速远遁,从不和他们正面硬扛。

但只要蒙古人出动的人少了,他就会如同饿狼一般迅速扑过去,将那些人全部吃掉,然后在蒙古人的援兵到达之前逃之夭夭。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斥,蒙古大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从刚攻下潼关时的八万余人减到了现在六万余人。

是的,如今蒙古大军的人数已经从刚南侵时的十万降到了五万余人。

如此巨大的战损已经让所有的蒙古高层感到了肉疼。

要知道,想要在环境艰苦的蒙古草原上培养出一名合格的蒙古骑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支大军可不光是察哈尔部落的人,它是由准格尔、兀良哈、者勒蔑等十多个大小部落凑起来的联军。

而这已经是这些部落的大部分兵力了,一旦全部折损在这里,一些实力弱小的部落就有灭族的危险。

虽然众人都没有说话,但各部落首领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

最后,还是身为左相的庆格尔泰站了出来硬着头皮道:“尊敬的脱脱不花大汗,这次我们南征大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战果。

我们不仅攻陷了宣府,还拿下了潼关,光是这两个地方我们就缴获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粮食、布匹以及茶叶等物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抓活了二十多万的汉人奴隶。

有了这些人口,只要回到草原再发展上几年,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届时我们再挥兵南下,一定可以灭了大夏朝廷,重新建立一个更加辉煌强大的大元朝。”

庆格尔泰知道,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光是脱脱不花毕生的梦想,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厉兵秣马,拼命发展的原因。

只可惜,蒙古草原恶劣的气候和先天性的原因限制了蒙古族的发展,无论他们如何发展,人口的瓶颈始终摆在那里,这也是脱脱不花最为不甘的事情。

不过,后来脱脱不花也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通过掠夺汉人的百姓方式壮大自身,只要将汉人的百姓掠夺到蒙古部落里,经过两三代的繁衍,这些人就会彻底驯化为蒙古人。

如此一来既能削弱汉人的实力,又可以壮大自身,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庆格尔泰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脱脱不花站了起来,走到大厅的门口,朝着北方神京所在方向望去,良久才面带不甘道:“罢了……这次就便宜了大夏的那两位新老皇帝。

传我的命令,全军准备,三天后全军正式开拔,朝宣府退兵!”

听到脱脱不花终于宣布退兵,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也有人心有不甘的问道:“大汗……我们可以退兵,但为何要将潼关留给汉人?

留下一支兵马驻守潼关不好吗,要知道潼关可是神京的屏障啊,只要占据了这里,就如同把剑顶在了大夏的喉咙。

而且为了攻占这里,我们牺牲了一万多勇士的性命,可不能白白还给那些汉人啊!”

脱脱不花看了看这位说话的人,他是兀良哈部落的首领阿达木。

他冷哼一声:“阿达木,潼关虽是天险,但距离宣府实在太远,补给格外困难。

大夏人也不用做别的,光是在外头伏击我们的补给就够我们受的了。

如果你实在舍不得潼关,那本汗就把潼关交给你,由你们兀良哈部来防守,你看如何?”

“这……还是算了吧!”

阿达木老脸一红,赶紧摇头拒绝。

他并非是不知道驻守潼关的麻烦,之所以这么说只是舍不得而已。

脱脱不花扫了眼众人,突然豪情万丈道:“各位也不必沮丧,这些天固然让那贾瑜小儿占了一些便宜。

但咱们此次入关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这次掠夺的金银粮草和汉人百姓也全都送到了目的地。

等咱们回到宣府,将抢到的东西一分,再过上三五年,咱们势必会变得更加强大,到时候再来找大夏皇帝的麻烦!”

“哈哈哈……”

众人全都大笑起来。

别看这些日子在贾瑜的袭扰下,蒙古人确实损失了不少人马,甚至还被抢走了几万头的牲畜。

但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其实并不亏。

光是抢到的粮食、茶叶以及金银就足够他们舒服的过上好几年了,更别提掠走的二十多万百姓。

草原上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一个部落强大与否,看的不是它有多少牛羊、粮食,而是看它有多少人口,只有人口才是一个部落兴盛的关键。

只要能将那些被抢走的汉人百姓带回蒙古草原,安心的发展上几年,部落的实力绝对会再上一个台阶。

想到这里,众人的心情开始兴奋起来。

脱脱不花大手一挥,“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大家回去后开始收拾东西,明天便开始返回宣府。”

伴随着脱脱不花的命令,众人哄然一声纷纷散去。

既然决定离开潼关,蒙古人也不再客气了,开始对潼关进行了大肆的破坏。

一时间潼关内到处都冒起了滚滚浓烟,以及拆房子的声音。

但脱脱不花很显然高估了蒙古人的执行能力。

和来时的轻装简行不同,抢够了的蒙古人在撤退时要带走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无论是攻城时用的回回炮,还是抢来的猪狗牛羊金银财宝,甚至锅碗瓢盆这些在汉人百姓看来寻常的东西对于蒙古人来说那都是了不得的宝贝。

一锅传三代,人走锅还在这句话可不是仅仅是个笑话,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对于物资匮乏的蒙古人来说,谁要能抢到一口大铁锅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于是乎原本定好的第二天出发,硬生生的被拖延了,直到第三天第一支先头部队才开始从潼关出发……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