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停水公文技巧(1 / 2)

赵扶光本来觉得,反正中秋节也没啥事,跟宋雨锋去市里谈谈研讨会,也好。

可在中秋节前夕,他接到了父母的来电慰问,问赵扶光忙不忙,有没有空来家里过节。

赵扶光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回家跟父母团聚了。

上一次跟父母见面,还是在去年除夕。

只是可惜今年春节刚过的时候,他就被林光明叫去拜访几个政坛前辈,等到春节假日一过,他又跟着林光明忙了一阵子,接着就出事了。

林光明受贿被查,赵扶光也被纪委监视了好几个月,待到调查结束,他才回到县委担任档案局局长。

算下来,他跟父母已经有八九个月没见过了。

一念至此,赵扶光便掏出手机给宋雨锋打去电话,告诉他,他中秋节要回家看望父母,得节后才能去市里跟宋雨锋汇合。

宋雨锋表示理解:“没事没事,帮我给伯父伯母问好,咱节后再见也行。”

赵扶光虽然从小在定山县长大,但他的老家并不在县城,而是在离县城将近几百公里的偏远乡村。

翠田村。

他父母就住在翠田村的寨内区域。

说到寨,这是一个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地理名词。

定山县在解放前,四周的乡镇还是一片散乱的村落,

虽然村庄很多,但都是小范围,村庄和村庄之前,隔着的都是一大片的私人田地。

尤其历史上的翠田村,更是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田野,因此后来中央区划乡镇管理的时候,就把这里称作翠田村。

田地之外,则是一片片由多户人家组成的村寨。

直到解放后,中央施行土地改革,农业用地统一管理,一方田地能养八方人,因此空出了不少田地,在改革开放后,这些搁置的田地便被用来建造居住用地。

那些住在村寨里的人,陆续搬到寨外,买地,建房,起高楼。

虽然,现在村寨逐渐被拆除了,分寨管理的制度也成了历史,但当地的居民依旧习惯用寨来称呼翠田村的两个区域。

寨内,指的是原来的翠田村旧址,居住条件比较落后。

而寨外,则是后来新建的村口范围,街道四通八达,看着就像是一个正在城镇化的新型农村。

由此可见,寨外是比寨内发达的。

就连集市以及村委治所,也设在寨外。

好几年前,赵扶光也曾建议父母搬到县城,这样他跟父母之间也能互相照应。

但父母说他们在村里住习惯了,赵扶光只好退一步建议在寨外买地建房,不用住在寨内的老房子。

但父母却说,在老房子住久了有感情,他们还是不愿意搬出去。

一直到现在,他的父母已经在寨内住了好几年了。

赵扶光本来打算中秋前夕就回翠田村跟父母团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