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5章 小麦欠收(2 / 2)

徐大发的田有五十亩之多,这些没离开村子的人韩昔就没重新分配田地。

这次只收割二十亩,十亩旱田和十亩水田。

陈家沟的人笑呵呵的专挑长势好的收,几百人同时收二十亩地,很快就完成了。

小麦收上来不能直接过秤,还要打谷。

韩昔弄了一台滚筒手摇式脱粒机器。

陈家沟边收,一旁的机器便一边脱粒,小麦脱落在麻布上,堆积到一小堆后就会过秤。

一个多时辰后。

韩昔拿着过秤的数目看了下,随即念道:“旱地十亩,收小麦五石,水田十亩,收七石。”

念着,念着,韩昔停顿下来,这产业有点低过头了。

周围老农听到这数目都是松了一口气,看来旱灾谁的田收成都不好。

“田赋三成,旱地一亩收一斗五升,折银四钱八分。水田一亩收二斗一升,折银六钱四分。到时你们运小麦去黑风市场,他们会以二十文一斤收购的。”韩昔兴致不大的说道。

整个县一千六百顷地。

有一千二百顷是旱地,四百顷被规划为水田。

一顷旱地能收四十八两,一顷水田能收六十四两。

也就是说,整个县能收上来八万三千二百两。

这银两实在太少了。

周围百姓听到一亩要收将近五钱银子时,都是面色发愁,不过听到县衙会出面收购,顿时都放心了。

往年官商勾结,可没少打价格差赚取百姓的血汗钱。

此时,不少人都是用羡慕,嫉妒的眼神看着陈家沟的人。

陈家沟的人只觉得四周群狼环绕,汗毛竖立。

也不能怪周围的百姓如此模样。

假设一家有四十亩地,今年因为干旱,歉收,所以平均亩产大概在六斗左右。

四十亩就是二十四石,上缴三成税,那还剩十三石八斗。

再留四石的种子,那么一家人只有九石八斗小麦。

差不多一户人一年一千五百斤小麦。

种植四十亩地,一户少说有十口人,如此一人一年只有一百五十斤的小麦,一日大概半斤小麦。

要是什么都不干,一日半斤小麦也能过活。

但农忙时,每日最少也要一斤以上的小麦才行。

这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但一户人不可能只吃小麦。

像油,盐,酱,醋,布匹,处处都是花销。

所以,这一户农家,一年手上最少要有二十石小麦,才能做到吃饱,穿暖。

“好了,大家也不用沮丧,明年会再推出一种作物,叫玉米。到时官府会以每石五两银子收购,大家今年熬一熬,明年本知县带领你们吃饱穿暖。”韩昔给一群面上有些沮丧的人打气,画饼道。

“知县老爷,明年我们可以种土豆么。”

“是呀!明年我们能跟着种土豆么?”

周围百姓都是出声问道。

玉米什么虽然五两一石听着很是诱惑,但土豆更让人踏实一点,毕竟土豆那是有人种植过了。

“当然,土豆也可以种植,土豆,玉米,小麦,你们可以自由选择,至于其他的也可种植,但官府不会出面收。”韩昔开口道。

周围的百姓都听到能种植土豆,面上都是露出了笑容。

韩昔想着土豆,蔬菜轮种,应该不会伤到土地吧!

就这般,今年宜川县内小麦的税赋定了下来,随后会有三百系统匹配的衙役去收税,这倒是不用韩昔担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