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琅琊诸葛瑾(2 / 2)

看着礼数周全的诸葛瑾,张硕相当的满意,一边让对方坐下的同时,也让谢安坐下。

“孤闻太宰之言,子瑜想在我们乾国出仕?”待两人坐下,张硕笑着直言道。

“乱世已起,徐州百姓民不聊生。吾饱读圣贤之书,又岂能独善其身,自当寻一明主,以尽绵薄之力。”

诸葛瑾见张硕询问,当即朝着对方,拱手说道,将自己描绘成慷慨之士的同时,也暗夸张硕是他的明主。

而张硕显然对诸葛瑾的回答,非常满意,当即说道:“眼下我乾国人才紧缺,各司都缺乏像先生您这样的大才。不知子瑜是想从文,还是从武?”

“爵位天授,此非吾所及也。能为国君尽些绵薄之力,微臣便已经心满意足了,怎敢奢谈其他?无论国君对臣有何任用,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国君的知遇之恩。”

诸葛瑾再次躬身谦让道,并未真的听从张硕那让自己选择从文从武的意见。

“国君,目前东陵与兰陵两县的军府指挥使还是由雄武军太史慈和北府军何谦,这两位师帅兼任。眼下大战在即,他们身为野战军师帅,恐怕就无暇兼顾军府之责了,您看……”

谢安见两人推搡,当即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眼下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上,世家占据的文官都不在少数,就是军队方面非常的短板,他想借着这个机会,推诸葛瑾一把,让他拥有统兵之权。

张硕看了谢安一眼,便明白了对方的想法。考虑到自己准备收琅琊王氏,这已经破坏了谢家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适当的做出一些让步。

在经过一番盘算后,张硕这才对诸葛瑾道:“谢太宰所言不差,两县确实需要有专门的指挥使坐镇。子瑜想去哪里为官?”

“承蒙国君赏识,那臣便去东陵县做指挥使吧。”诸葛瑾闻言,当即拱手说道。

“这是为何?”

“乾、蜀两国眼下虽说已经结盟,但两国之间,因之前的战事伤亡还是存在一些间隙的。臣与那蜀相孔明乃是同胞兄弟,兰陵县又同蜀国相紧邻。如让臣去兰陵县做指挥使,恐会惹人非议。出于避嫌微臣还是往东陵县为好。”

张硕闻言,摇了摇头道:“正因为先生与蜀国丞相诸葛亮是同胞兄弟,孤更觉得你应该在兰陵做指挥使。有你们两兄弟在中间维护两国的关系,这不是更能促进两国的友谊么?我对先生是绝对的信任,请先生不要有任何的疑虑!”

“国君之意,臣明白。只是臣久居琅琊,如果由臣在东陵县做指挥使。待国君攻取琅琊时,吾定能助国君一臂之力!”

“哎,既然先生心意已决,那么东陵县的安危,便仰仗先生了!”

见诸葛瑾心意已决,张硕只能故作无奈的说道。其实让诸葛瑾呆在兰陵,也只是张硕在试探诸葛瑾的态度罢了,虽然历史上诸葛家的三兄弟在不同阵营期间,都是公私分明,并没有暗中放水。但在如今这个天下局势与历史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谁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变故呢?

:诸葛瑾,字子瑜

:诸葛三君——当于诸葛亮、诸葛诞处于同一阵营时,自身谋划能力+30%。

:乾国东陵县指挥使

:文臣

:72

:34

:81

:89

:90

:73

:舌辩(大师)、战略(专家)、谋略(专家)、辅佐(专家)、书法(专家)……

:骑兵(f)、步兵(c)、弓兵(b)、器械(c)、水军(b)

:《太乙流光法》

:弘雅(1/10):通过自身的风度言语,博得对方的好感。

:文士佩剑(白银)、布衣

:无

:鹤翼阵、鱼鳞阵、雁行阵、方圆阵

:无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十五年,吕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送别谢安与诸葛瑾之际,张硕顺便看了一眼诸葛瑾的属性面板,统帅、智力、政治都很不错,妥妥一流名将中的佼佼者。对此,张硕颇为满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