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大宋那些事。(2 / 2)

赵构:“……”

&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赵构想的挺好,却没想到金人给他来了一招猴子偷桃——在撤退前他们立了张邦昌为大楚的皇帝,替他们掌管这片土地。】

【这下赵构的皇帝梦破碎了,这金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梦碎的赵构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书上说他知道父兄被掳走北上,张邦昌成为大楚皇帝,他一时不知所措,“更无分毫主意”,之后就传檄诸路,共力勤王。(注1)】

【在东京城破时不勤王北上,在徽钦二宗以及众多皇室贵族被俘被废时不勤王北上,而是在金人撤退时勤王,这怎么看怎么违和哈。而且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他的目的也没有达成。】

【所以这里的勤王,更像是向张邦昌的大楚政权施压,让他还政于赵家。】

***

某一时空赵构和张邦昌去金营做人质的时光。

完颜宗望听完这一段,他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赵构,“康王有勇有谋,心思还深,你真不像赵宋皇室的子弟。”

赵构艰难的扯了下嘴角。

完颜宗望又说:“既然放你回去会给我们造成麻烦的话,那就请你继续留着吧。”

也不要拿肃王来换了,反正那肃王也是个废物,他迟早会将他以及北宋皇室都俘虏过来。

赵构咬牙,气的要死,本来他快可以回去了,结果天幕这么一说,他就别想回去了,之后可能还会被金人俘虏着北上,去过那苦日子。

赵构想到这,想杀了天幕的心都有了。

&

【张邦昌后边是金人,有金人的兵马,但他这边也不是没人,有各路勤王大军。张邦昌呢,也确实是感受到了压力,再加上宋人这时候对朝廷还没有离心,他们还是认赵家皇帝的,所以张邦昌不得不还政于赵宋皇室。】

【张邦昌先是找到了身在民间门的哲宗废后孟氏,孟氏的人生经历也堪称上传奇,二废二立,并二次在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也是很罕见了。】

【这里稍微说一下她的人生,孟氏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是高滔滔给他选的,宋哲宗支持新法,高滔滔和向太后支持旧党,两方人马一向不和。高滔滔在时,宋哲宗伏低做小,暗中隐忍等待,等到高滔滔一死,宋哲宗亲政后就废除了所有旧党的人和事,孟氏也在其中。】

【找的借口是孟皇后在宫中行符咒之事,但问题是这事宋哲宗之前也是知情的,孟皇后跟他报备过了的,当时哲宗也说能理解,后边却翻出来问罪,只能说他是清除所有跟高滔滔有关的人和事,以此为借口而已。就跟刘彻晚年的巫蛊之祸一样,不过是找了个借口铲除太子背后的外戚势力。】

汉。

还在为徽钦二宗的孬种而生气的刘彻转眼就听到天幕提到了自己,他愣了一下。

什么,什么,什么巫蛊之祸?

铲除卫氏外戚势力?

迎着卫青和霍去病疑惑复杂的眼神,刘彻连忙把头摇的跟什么似的,“不可能!咱们君臣相得,你俩是朕的大将军和冠军侯,朕怎么会做那样的事?”

其他大臣想的则是,像陛下您会做出来的事呢。

&

【然后孟氏就被废了,废了后她出家当道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这样的日子过了年,哲宗死了,哲宗死后徽宗上位,之前就说过向太后是支持旧党的,所以她一上去,就恢复了孟氏的后位,然而还没过多久,向太后就死了。她一死,朝中的朝政又偏向了新党,于是孟氏就又被废了。】

【也因为这次的被废,不在皇家玉牒上,加上居住的宫殿接连失火,她搬出了皇宫,所以她幸运的躲过了金人的魔爪,真的应了那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张邦昌找到她后,先是称她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之后又称为元祐皇后。孟氏得知皇室宗亲只剩下赵构这一根独苗后,忙派人联络,并下手书让赵构继承大统。】

【手书是这样写的:“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

【说到这里我都有点心疼刘秀了,真倒霉,不仅庙号被隋炀帝碰瓷,就连赵构登基的诏书上都还要拿他做例子,他是招谁惹谁了要被这么对待?】

东汉。

深爱父亲的明帝刘庄狠狠点了下头,“就是。”

他父亲那才是真的光复汉室,这赵构,他算什么啊?凭他给金人当孙子吗?

&

【然后赵构是怎么做的呢?张邦昌第一次把天子玉玺送到济州时,赵构哭着接受了,但不肯回东京,太危险了啊!谁敢去啊?要是被金人抓住了怎么办?接到孟太后手书时,他也还是没接受,而是继续南退,反正他现在也不怕到嘴的鸭子飞走了,家里就他一根独苗了,不立他立谁啊?】

【赵构继续南退,一直退到南京应天府了他才停下来。这回他没推辞了,他欢欢喜喜的办了登基大典,成为大宋新一任的帝王。】

【所以你们看,他不是不想当皇帝,他只是嫌弃东京不安全,怕呆在东京城会被金人抓走而已。】

**

赵匡胤脸色铁青,然后祖宗基业,祖庙什么的都不要了是吗?

&

【成为皇帝后,赵构跟他爹一样,先是人模狗样的装了一段时间门,接着就原形毕露,开始了他逃命、讨好金族爹的历程。】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