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美丽本是大杀器(捉虫)(1 / 2)

王潇首先考虑的是搭帐篷, 那种巨型的充气大帐篷,搞户外活动时用的最常见的大帐篷。

可惜,抱歉,现在是1991年的大年初二。即便这时代有这种帐篷, 短时间内, 她上哪儿找去

况且早春时节,天寒地冻, 人才户外帐篷里换衣服, 未必能扛得住。

所以这个念头仅仅在她脑海中一晃而过,便被她毫不犹豫地直接ass掉了。

她的选择是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改造。

什么条件又如何改造

闲置的服装柜台啊。

人民商场作为省城最大的百货商店, 当然远不止向东承包的服装柜台。这里一层楼,大几百平方米都是卖衣服卖鞋子的。

既然像向东生意这么好的柜台都常规春节休息, 等到正月十五后再重新开业,想必其他柜台的情况也差不多。

好好的柜台闲置了岂不可惜,肯定得好好利用起来啊。

大过年的,百货大楼的人可多了, 怎么能不好好做生意呢。

王潇肯定不能等向东从老家赶回省城再开始布置生意,那太浪费时间了。1万件西装, 她得在人家柜台开始忙碌前卖完。

所以她直接找上了百货公司的领导,说了短租柜台的事儿。

为啥找百货公司因为自从1989年秋天起,整个百货大楼也就向东一个个体户头铁还继续租着柜台了, 剩下的柜台全由百货公司自营了。

领导对王潇的观感不错。

别看现在好像经济改革停滞,要重新讲阶级斗争一样, 实际上搞商业没不讲经济效益的道理。百货大楼生意不好, 他们照样会工资发不出去的。

这位化工所的王同志,之前搞了苏联货,还找来了老毛子给商场做宣传, 引发的轰动效应很大很好啊,整个百货大楼的柜台都跟着沾了光呢。

甚至有外地顾客听了消息特地跑过来,就为了看稀奇。

故而现在王潇说要短租柜台,一直租到正月十四,领导便爽快应下了。

闲着也是闲着嘛,哪怕挣点零花钱也行。

王潇动作麻利,拉上爹妈和舅舅一家齐上阵,立刻开始布置现场。

货架不用担心,暂停生意后,商品都收起来锁起来了,不可能让它们干放着吃灰。所以现在他们不用担心人家的商品丢失的问题。

柜台全部挪开,挪到一起当隔断,用以制造一个自选服装超市的小世界。

感谢现在物资供应较前大大充足了,感谢百货商店的确对得起“百货”二字,王潇都不用出商场大门,便成功地买到了挂衣架。

至于穿衣镜,咳咳,她先租的,而且租金很便宜。

她给出的理由是,她这是在免费给穿衣镜打广告,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穿衣镜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必要性。

所以她不收广告费就不错了,他们怎么还能要她高价呢。

商场柜台竟然也接受了。

为啥呢

这跟现在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普遍不佳有关。

眼下绝大部分估计九成以上的家庭绝不会专门配一个穿衣镜。

家里没地方摆啊。

大家最常见的选择是在大衣橱上贴大镜子,以此节省空间。

所以,商场的穿衣镜沦落到吃灰快要吃成灰的地步,也不稀奇了。

王潇调整了穿衣镜的角度,好让镜子里的人稍微拉长点儿。人类的审美普遍觉得自己矮了5厘米,胖了5斤重啊。

放下穿衣镜,趁着长辈们跟小表妹晶晶忙着打扫卫生的时候,王潇再一次打电话给电视和报纸以及广播电台,确认广告能在今天就上线。

她真是下大本钱了,她卖苏联货的时候用的都是免费洋模这招,压根没掏钱。

但这回,该出手时就出手,哪怕连着三天在报纸、电视以及广播上打广告,总共花了她三千块,这钱她也得掏。

没有比在媒体投放广告更快让受众获取信息的方法了。

她想在元宵节前卖完1万件西装,不下点血本怎么行。

亲,正宗外贸西装,出口日本的好西装哦,自选上身随意试穿,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人民商场为了感激广大新老顾客对商场的关心和爱护,倾情大酬宾,现有一批优质外贸出口西装对外销售。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晚上八点的钟声一响,人民商场里哪怕是春节期间最火爆的糖果糕点柜台都停业关灯下班走人了。

临时搭建的服装自选超市这边却依然灯火通明。

商场值班领导都吃不消,想让他们明天再搞,王潇却坚持“不行啊,明天我们就要开始卖了,不布置好了不是辜负了顾客的期待吗”

领导一整个大无语,说的好像真有谁期待一样。人家晓得你卖衣服不哎哟喂,真是不晓得该怎么讲好。哪有这么拼的道理。

可是论起磨人功夫,领导根本不是王潇的对手,最后只能同意他们忙到晚上十点钟再走人。

必须走了,再晚哪个拉电闸,哪个关门啊。

商场管理是有规矩的。

领导皱着眉毛端着茶缸子走了,王潇伸了个懒腰,用力拍拍脸,让自己打起精神来。

钱雪梅十分过意不去,她感觉是因为她,才让外甥女儿却不过情面,硬着头皮接下了1万件西装的生意,搞得小孩累成这样。

“潇潇啊,你们回家睡觉吧,剩下的我们来。”

“没事。”王潇露出微笑,“马上生意要来了。”

陈雁秋惊讶,是广告打错了吗明儿早上,大年初四才正式开业啊。

王潇笑容更深“人民商场就我们这儿亮着灯,大门又还没关,大家不找我们找谁啊。”

虽然1991年的省城还没夜生活,大家普遍睡得早。

但晚上八点多不算晚,况且现在还过年呢。

大晚上的,大家在亲戚家吃完饭,成群结伴出来逛逛很正常。

而百货大楼,本来就是省城人逛街的选择项目的级别,何况为了庆祝春节,商场还挂了好多红灯笼,黑黢黢的晚上,挺引人注目。

她话音刚落,陈晶晶便眼尖地瞧见几位小姐姐探头探脑地看过来。

她立刻推表姐的胳膊,兴奋死了“姐,真有人哎。”

小姐姐们年龄约摸二十岁上下,好奇心不小,跑过来看动静。

当知道她们可以直接进入柜台后面,自行挑选衣服上身试穿时,姑娘们的眼睛都要瞪出眼眶了。

妈呀,她们能走进柜台后自己拿衣服穿

王潇都被她们的反应吓到了,突然间意识到临时充当屏障的柜台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因为柜台象征了权力,高高在上,站在柜台后的营业员才能拥有的权力,在此时此刻转移到了顾客身上。

他们成了这些衣服的主人。

王潇这时候才真正反应过来,为啥她看资料说90年代超市刚开张时,顾客的反应会那么疯狂了。

才不是因为超市商品琳琅满目,让大家看傻眼了呢。

明明此时百货商场的物资供应已经非常充足,不存在你拿钱买不到东西的情况。

也不是超市方便,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商场同样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

是权力啊,是权力转移给顾客带来的自由,才让顾客如此激动,乃至陷入疯狂。

可惜的是,眼下挂出来的全是男士西装,让小姐姐们试穿有点强人所难。

王潇只能遗憾地送她们走吗当然不会。

送上门的生意为什么不做

她直接去仓库拿了年后准备上新的春装出来,挂了两排衣架,让她们自己试穿。

随便穿,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小心别冻到就行。

几个姑娘都快乐疯了,在衣服堆里划拉来划拉去。天啦她们头回在商场里享受到这种待遇。

换成平常,哪怕是公认售货员脸色最好看的向东的柜台,你买件衣服恨不得把柜台衣服全让售货员拿下来让你不停地挑选,还翻来覆去反复挑;不说人家发不发火吧,自己都先心虚了,感觉这存心找茬,存心在折腾人。

可女孩子挑衣服哪个不是把一衣橱的衣服全翻到床上,每套衣服起码试了三次,才能定下到底穿哪一套出门的

这还是商场吗这成了自己的房间啊。

嗐,房间可没这么大,衣橱里可没这么多衣服。

小姐姐们乐淘淘地试穿了足有半个小时,连陈雁秋都觉得得亏不用人给她们一件件的拿衣服,否则自己是售货员都忍不住翻白眼了。

祖宗啊,古时候的大小姐都不带这么折腾丫鬟的。否则肯定要在家族里都被人笑没规矩。

好在她们折腾到最后还是掏荷包里,一人挑选了一件春衫,小心翼翼地过来问价格。

王潇得,没顾上,衣服竟然没挂价格牌。

也是,在场的诸位全是赶鸭子上架啊。

王潇端住了“不好意思啊,因为还没正式营业,所以我们价格标签还没上去。这件50吧,这件是60块,这件贵点,70元”

她报完价格之后,又认真地强调,“今晚是特殊情况,给了你们内部价。不要出去讲哦,我们正式把衣服挂出来是有另外的价格表的,要是人家晓得你们便宜买的,会有意见的。”

1991年的小姐姐们真心好淳朴啊,她们立刻骄傲地挺起胸膛,再三再四保证,她们绝对不会出去讲的,然后美滋滋地付款走人。

陈晶晶好奇地问表姐“这些衣服挂出来要多少钱啊”

王潇特别淡定“不知道。”

她上哪儿知道去,又不是她进的货。再说了,这种定价本来就带有强烈的随机性,现在卖衣服利润高,真不是嘴上说说的。

不行不行,王潇琢磨着又去打了向东的bb机,愣是在初四一大早收到了对方的回电,那批春衫价格她看着办,不少于50块就行。

这年头的衣服出厂价主要还是看材料,跟设计关系不大,大家的品牌意识淡漠的很。春衫单薄,批发价并不贵。

当然,这个不贵也是相当于大衣服来说的。

50块,钱雪梅在服装厂踩一个月的缝纫机都买不上一件这样的衣服。

不过省城到底是省城啊,衣服都比别处鲜亮。

看看人家这衣服摆出来,穿身上跟画报上的明星都不差了。

哎,真是她碰上了厚道人家。当初知青抛妻弃子回城的也不少。当时陈意冬回来能接公公的班,直接捧铁饭碗的。

结果他不想走,她公公婆婆就没硬要他回城,还贴了他们小家不少钱,叮嘱陈意冬既然决定留下就好好过日子,不要想东想西。

她大姑姐一家也人好,她给潇潇揽了这么大的活,她大姑姐跟姐夫都没说什么,还帮忙干活。

陈雁秋忙得头晕脑胀的。

按理说今儿都正月初四了,假期结束该上班了。但实际上一直到正月十五前,哪家单位都不会太忙,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一个部门最多留两个人值班,剩下的要么迟到要么早退要么干脆不来。

上头领导都一样,自然也不好意思大过年的还拿这事儿说职工的嘴。

故而陈大夫现在也在商场忙进忙出。

她突然间想起来问“售货员怎么办这么大的地方,要好多售货员哦,起码要十几个。”

说到这个,她又想拽自家女儿的耳朵了。

这死丫头,脾气一天比一天大,求人办事还上赶着得罪人。

王潇感觉好冤枉。

向东虽然是外乡人,但柜台上请的几位售货员却都是省城人。

她现在要支摊子卖衣服,肯定首选熟悉的员工过来上班吧。

结果她电话打过去,辗转找到人,那头却为难,说得在家里烧饭,走不开。哪怕王潇开三倍工资,人家也坚持说要烧饭。

于是王潇这嘴上不把门的家伙,一时间没憋住,脱口而出“你家就你一个人”

“当然不是,一大家子等吃饭呢。”

“那你们家是不是除了你以外,全缺胳膊断腿,连个饭都不能烧了,非你不可”

大过年的,说这么不吉利的话,得亏是隔着电话线,否则人家肯定要糊她一脸。

陈雁秋也恨不得拍死这姑娘。

王潇才委屈呢,人与人之间怎么就不能真诚点呢她说的全是大实话啊。

那售货员但凡长了脑子,都知道上班要比在家伺候一家老小吃喝拉撒轻松,况且还挣三倍工资呢。

什么你说人家看中的是亲情,乐于为家庭奉献牺牲自我

呵呵,她这种扫兴鬼绝对要兜头泼冷水,为他人牺牲自我的,尤其是女性,请恕她孤陋寡闻,她就没见过一个过得幸福的。

最后落的没人说好,自己也一肚子委屈加牢骚的倒是不少。

望周知,家务劳动不纳入gd统计的。

全职家庭主妇离婚获得的家务赔偿数目,啧啧,也不晓得究竟在羞辱谁。

现在,王潇躲过了陈大夫戳到她脑门上的手指头,连声强调“有人有人,放心唻,有人卖衣服。”

谁啊

出乎所有人预料,震撼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苏联大姑娘小伙子模特儿的存在,直接引爆了全城的厉害角色,绝对的suerstar。

真的一点点都不夸张哦。

连向东这个老板在大年初四天擦黑时急急忙忙赶到人民商场时,都直接傻了。

商场啥时候变成这样了倒有点像农村赶大集,买东西竟然直接上手拿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