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慈君(2 / 2)

虽然发音艰涩、生疏,但意思表达得很清晰:“我不想让他这辈子就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困在这座山里,求你帮帮忙,我给你做牛做马都可以。”

然后游略就去镇上念初中了。

不晓得是不是天生就长了个会读书的头脑,还是母亲抓得严,初中三年,他就没考过第一名。

于是顺利地被特招到市一中。

和那个淳朴的小镇相比,市里是很大的,也很繁华。

市一中既有像他这样享受政策福利特招上来的贫困生,也有穿戴名牌的时髦学生。

他见了很多市面,也越发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于是咬着牙读书,天不亮就起床,挑灯夜战,就这样拼搏了三年,高考鲤鱼跃龙门,考上一所在京城的名校。

回到村里,整个村的村民都跑到家门口,像看珍稀奇观一般看着他。

往日那个被忽视的沉默女人,也被围着夸奖了不起,男人死了独自撑起这个家,还把孩子带上了大学,这下算是光宗耀祖。

直到夜深人静,村民都离开后,女人拉上门钹,脸上流露出一抹极讽刺的笑。

低低地说了句:“光什么宗耀什么祖,你们家也配。”

游略有些惊异。

想问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事实上,他虽然听从母亲的教诲艰苦学习,却实在跟她算不上亲近。

从小到大,他有时也会感到疑惑,母亲究竟是从哪个“外村”嫁过来的,竟然能说一口这么流利的普通话,还会代数和俄文。

不过大多数时候,他都在操心自己的事。

作文的分数该怎么提,不吃早饭攒下的生活费够不够买一盒磁带,隔壁班的班花是不是暗恋自己……总之,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关于母亲的困惑,也只有在月底回家时才会又偶尔浮现出来。

更何况母亲从来就不会对他提娘家的事,问了也不会说。

甚至,他都是在高中入团需要填写资料时,才第一次问到母亲的名字。

谢慈君。

一个和上坎村格格不入的名字。

就像游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摆在老旧混搭的堂屋中,显得那样时髦而洋气。

母亲用粗糙的手摸索着快递袋和通知书封皮,说上了大学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游略说了声我明白。

——故事进展到这,好像已经差不多可以收束尾声了。

女大学生被拐入山,咬牙忍过无数挫折和苦难,终于将孩子培养成栋梁,开启时代新篇章。

很可惜,一十几年,如此漫长而压抑的人生。

不过是悲剧**的铺垫。

游略上大三这年,他的母亲四十五岁。

经过自媒体的挖掘和报道,《谢慈君被拐一十五年》一事迅速铺开,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

多方帮助之下,她的家人找到了她。

谢慈君的原生家庭是津城的书香门户。

父母都是大学教职工,父亲是津大的物理教授,母亲则在八台大学教授历史。

两所大学相邻,只隔着一道门,谢慈君从小便在这道门穿来穿去,今日随父亲在津大食堂吃饭,明日则跟着母亲在八台图书馆自习。

这样的家风教养,让她哪怕在小乡村当了一十几年的农民村妇,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爱。

谢家唯有谢慈君这么一个独女,她失踪后,父母也是百般寻找。

谢父一夜间白了头,谢母患上头晕心悸的毛病,幸而还有学生悉心看顾着,不然好几次差点晕倒在讲台上。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谢母的这位学生了。

她和谢慈君同岁,名字只差一个字,叫做刘君。

刘君出身贫寒,是从山沟沟里飞出来的大学生,靠国家补贴和亲戚资助才念得起这个大学。

某天谢母忘记拿教案,午饭时间回教室,正好看见坐在角落里配着腐乳啃馒头的刘君,后来又得知她的家庭状况,心生怜悯,多有照料。

刘君性情温良谦逊,虽算不得聪慧,却十分勤勉,时常帮老师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谢母很喜欢她,每每周末就请她来家里吃饭改善伙食,那时候,她和谢慈君关系不错,也算得上是能说心里话的朋友。

谢慈君失踪后,谢家一度崩溃。

多亏了刘君经常看望,带几本书来给他们念念,做开胃的糕点凉菜,给家里换新鲜的植物,时时宽慰劝导……可以说,亲生女儿谢慈君还在身边时,都没有这样的体贴和细致。

刘君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抚慰了老俩口失去女儿的伤痛。

所以后来,在丈夫的默许下,谢母将刘君认作了干女儿。

那个年代津城还是蛮看重干亲的,认了就表示你比家里隔一层的子侄还要亲近。

更何况谢老师的女儿走失了,在外人眼里,刘君几乎就等于谢家的亲生女儿。

有了这层助力,刘君的人生终于开始变得顺遂起来。

评优,保研,留校,评职称。

谢家将谢慈君找回来的那天,刘君已经是八台大学的副教授。

一十五年,世界天翻地覆。

人的境遇也可以彻底换个儿。

一十五年前,谢慈君是书香门第,家中独女,名校高材生,漂亮、有才华、有理想、拥有一切。

而刘君是山沟沟飞出来的穷凤凰,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清汤挂面的打扮和内敛害羞的性格,都让她处于社交群体的边缘。

能和谢慈君做朋友,已经是刘君前一十年里最不可思议的奇遇。

一十五年后,刘君成为了体面先进的大学教授,谢慈君却变成了土气局促的村妇。

谢慈君有个儿子,刘君也有个儿子。

谢慈君的儿子游略,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人生中最值得夸耀的成就。

而刘君的儿子向卿云,不仅是游略同校校友,还是校学生会副主席,获得过创业大赛金奖,上过知识类攻擂节目,被网友评为是才貌兼全的完美男神。

这样扎心的对比——其实没有给谢慈君带来太大的影响。

毕竟她的心境早已在这一十几年的麻木生活中变得苍老沉静,能在死前再见到父母亲人就已经实现了最大愿望。

但是,这对年级轻轻却突逢变故的游略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他和向卿云同校,同专业,只差一个班,课任老师基本相同。

他听着这个老师那个教授多次表扬隔壁班的向卿云,奖学金评选对方正好排在他前面把他挤到下一个等级,暗恋的女孩加他微信请他吃饭原来只是为了通过他接近向卿云。

那股不甘和嫉妒越扩越大,到最后变成了憎恨和愤懑。

向卿云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向卿云?

不过就是因为他妈偷了自己母亲的人生罢了!

刘君都不是姥姥姥爷的亲生孩子,凭什么开着姥姥姥爷买的车,住着姥姥姥爷给她买的房,还借着老人家的人脉给自己儿子的前程铺路?

她凭什么?!

终于,在暗恋的女孩当众说出“游略,你跟向卿云比什么?你们都不在一个层面上”这句话时,游略积攒的负面情绪彻底爆发了。

那一天,他趁着家庭聚会,使计让向卿云摄入了不少酒精。

向家人回去的路上一定是向卿云开车,而他只要举报向卿云酒驾——

“你真是和你那个爸一样,品质低劣,心肠歹毒!”

向来脾气温和的姥爷,狠狠扇了他一巴掌。

谁能想到,那天晚上,才刚把车开出车库,向卿云就接到了合伙人的电话,必须要赶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于是把车留给了父母,自己则坐地铁前往公司。

而刘君夫妇半路被交警拦下说有人举报他们酒驾,尽管测出来不过是捕风捉影一场乌龙,后在回家后却越想越不对劲。

又是正巧,向卿云公司合伙人对酒精极为敏感,一晚上问了他好几次是不是喝酒了,在他否认时还拿出专业仪器逼他测。

结果昭然若揭。

再往前推移,想到游略那天晚上可疑的言行和递过来的那杯“饮料”……

刘君本着家和万事兴的念头,决定要隐瞒这个秘密。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间,还是被两位老人家知道了。

姥姥气得老毛病再犯,姥爷怒吼着要把这畜生逐出家门,向卿云连忙上前安抚,让游略跟家里人认个错。

而游略跪在地上,梗着脖子,拿怨毒的眼神瞪着他。

鸡飞狗跳之中,是谢慈君站了出来,语气很平静:“爸妈,是我没有教好他。在他学好之前,我不会再进这个家门,辱没谢家的门风。”

……

后来的事情,其实也很符合逻辑。

谢慈君没有接受父母的“宽恕”,带着儿子离开了谢家。

她脱离时代太久,谋生方式不多,只在学校附近支了个酱菜摊子。

因为酱菜做得好吃,靠着学生和教职工们的口耳相传,生意竟然还可以,至少足以支撑日常生活开支。

父母偶尔也会散步来看她,谢慈君没有避之不见,会跟他们在摊子前聊聊天,送一坛酱菜给他们,相处得自然、平静、理性。

有一天晚上吧,谢慈君收摊很晚,竟意外撞上了和同学从校外回来的游略。

母子俩四目相对,几秒钟后,游略移开了视线。假装不认识一般,和同学继续说笑着走进校门。

谢慈君沉默了片刻,继续手上的动作,推着小推车默默往家的方向走。

后来,谢父谢母去世了。

算是喜丧,走得很安详,谢慈君主持了父母的葬礼,年年祭奠,但没有带过游略去。

再后来,游略也没了。

因为长期在实验室熬夜科研,心里提着一口气想做出番成绩,超过向卿云。

后来成果出来,项目宣告成果,他提着的那口气猛然松下来,竟然就这样昏死在实验室。

没能抢救成功。

谢慈君白发人送黑发人,再次主持了儿子的葬礼。

她活了好多好多年。

就在学校外的那条老巷子里,支着个酱菜摊。

有新生入学,学长学姐路过时就会热情地介绍:“你别看这个摊子不起眼,老奶奶做的酱菜可好吃了!配食堂的小米粥一绝,而且老奶奶很爱干净……”

新生好奇地朝那边望一眼。

就看见古朴干净的摊子后,有位老人衣着齐整,坐在躺椅上晒太阳。

她就这样一个人。

一个人静静地,沉默地,走完了这一生。:,,.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