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种植木薯(2 / 2)

锦衣卿相 杨善 6205 字 1个月前

苏希锦退到一边,给身后的人留出位置,“华大夫,麻烦你了。”

华痴拖着药箱上前把脉,抬起的苏希云的脸皮和舌苔看了看,骂道:“这帮庸医,一个风寒生生拖成肺热。”

苏希锦皱眉,也就是说发烧造成肺炎了,“能治好吗?多贵的药材都行。”

“有我在,能治好,”华痴起身开药,“去药店买药,三碗水熬成一碗水,每日三次。三日后我再过来换药方。”

“多谢大夫,”男子得了药方,感激涕零地走了。

苏希锦松了一口气,她对华痴的医术十分信任。

“多谢你陪我跑一趟,诊金我回府就给你送过去。”

华痴窘迫得红了脸,清澈的眼睛慌乱不已,“苏小姐客气了,你为我提供药草,给我工钱,又供我吃住。我再收你的钱就是不知好歹。”

自打他来苏府,苏希锦不仅好吃好喝的供着,还为他提供了许多药材,供他每日研究药方。

“小姐的大恩大德,华某一辈子难报。”

苏希锦摸了摸鼻子,她这么做只是在培养人才。

但华痴值得,上次他治好肠痈后,许多达官贵人花重金,聘请他去府上长驻,都被他一一拒绝。

他不信别人,只认苏家。

苏希云将近傍晚才醒来,脸上的红晕已经退去,恹恹无力。

苏希锦扶她坐下,给她倒水,“还有没有哪里不适?”

“还好,”苏希云有气无力说道,眼神在四周探寻。

“大姐是在找岑公子么?”苏希锦笑问。

苏希云脸颊晕红,“你看出来了?”

苏希锦点头,“你病了,他一直守在你身边,心急如焚,想看不出来都难。”

苏希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灰心丧气,“可是我配不上他,我曾经退过婚。”

苏希锦觉得这个理由十分荒唐,“退婚又如何?又没嫁过去。而且就算嫁过去,朝廷还允许自由婚配呢。”

苏希云摇了摇头,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自信,在遇到岑多金时,土崩瓦解,所剩无几。

“他家境富裕,祖上经商,是家中幼子。而我来自向阳村,哪里配得上他。”

“怎么配不上?”苏希锦不以为然,坐在床头跟她掰扯,“你有两个叔叔,一个是秀才,一个在京当官。还有个表哥是京城知名富商。你自己又是食为天主厨。同样经商,怎就配不上他了?”

苏希云摇了摇头,脸上带着明显的病气。

苏希锦道,“岑公子既然喜欢你,必然有你的过人之处。而且你有没有想过你担心的这些,在他眼里都微不足道?”

苏希云抬起头,“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岑多金端着药碗自门口出现,“我喜欢你做饭好吃,勤奋独立有主见,心地善良……”

苏希云羞红了脸,“你……你怎么偷听我们讲话?”

岑多金立刻慌张解释:“我不是故意的,药熬好了,我给你送药……”

苏希云握着他的手,“我不是这个意思……”

郎情妾意,四目对望,情意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

苏希锦吃了一盆狗粮,捂着心脏离开。

“啧啧,”林舒正摇着扇子,打击她,“没眼力见的,没看我都没去凑热闹吗?”

活该。

苏希锦白了他一眼,“岑公子家庭如何?为人如何?”

“有几家商铺,家境倒还过得去,”林舒正伸长腿,靠在围栏处,“家中幺子,不继承家业,倒没什么压力。就是从小备受宠爱,只怕进门后吃婆婆的刁难。”

“他个人性格如何?是不是妈宝男?”

“妈宝男?”林舒正摇扇子的手一滞,仔细琢磨着这三个字,“还挺贴切。他还好,一根筋,性子单纯有主见,没染上富家子弟那些毛病。”

“大姐思虑过多,他性子单纯,两人倒是合得来。”

苏希锦听后觉得靠谱,至于家业,到时候她们家多陪嫁一点进去,大姐有手艺,两人丰衣足食一辈子不难。

她低头专心盘算,没注意到林舒正看她的样子越来越怪,“我说……”

他收了扇子,拍在她头上,“表妹,你想这么多做什么?莫不是开窍了?”

没轻没重,苏希锦一把推开他,摸了摸脑袋,“我在想嫁妆呢,大姐家里没人在京,那我们就是她唯一的娘家人,自然得为她想好。你这个奸商,大姐为你打工这么多年,到时候可别舍不得陪嫁。”

“这八字还没一撇呢,瞎操心。”

难怪长得矮,都是操心操的。

林舒正默默吐槽,依着他的意思是不放人走,这么好的工人,全年无休,尽职尽责,技术好又忠心,走了多可惜。

苏希锦不知他中所想,瞧着日子已晚,约好明天再来,便回了家。

苏义孝刚从地里回来,之前在皇上面前下了军令状,如今压力山大。

“爹,地里情况如何?”

“已经追了肥,过两天就可播种。木你当真觉得可种木薯?”

苏义孝搓了搓手上的泥,扯了一根细枝将指甲缝里的泥巴挑出来。

“可以,”苏希锦十分肯定。

作为现代三大薯类之一,木薯淀粉含量充足,抗旱抗贫瘠,栽培技术低,最重要的是高产。

一亩地可产木薯二到四吨,即便现在受时代条件限制,每亩一吨还是有的。

要知道如今一亩良田所产稻谷,不过三四百多斤。一亩木薯的产量足足高了它五倍有余。

然而这样好的木薯,有一个极大的致命点:有毒。

人吃了会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严重的甚至会休克致死。

作为粮食,无毒是最基本的条件。

所以木薯首先就不在苏义孝的考虑内。

“我有脱毒的方法,”苏希锦一句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前几年她让舅舅和表哥的商队在全国甚至海外搜寻了许久,都没有土豆和红薯、玉米、花生等现代高产农产品的影子。

直到一个月前,他们进京的路上,苏希锦发现了木薯。

那是一个挑货郎从海边带回来的,因为有毒,当地的人都将它当成毒药。

反正看谁不爽,或者有了过节,就用木薯药人。

村子里死伤惨重。

苏希锦知道后,买下了所有。

作为现代人,苏希锦深知其食用价值。

可能也是因为有毒,木薯才没有被当成吃食,更不用说种植推广。

“爹爹放心,木薯产量高,加上我会脱毒,只要种植成功,便是大功一件。”

根据苏希锦的预估,双季稻可以让陈国人口增长两倍,木薯可以再增长两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