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微波炉加热榴莲?(1 / 2)

华夏的羸弱,大抵上要从清朝的后半部开始计算起。

当闭关锁国等等政策的出现,清政府还沉浸在天朝的大梦之中的时候,其他国家都开始把视线对准了华夏。

而一旦一个国家开始衰落,它必然会受到欺负。

但同样伴随的,也是整个国家的民不聊生。

卢芹斋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

他1880年出生在湖州的一个小村子里。

卢芹斋原名不叫卢芹斋,而是叫卢焕文。

焕是他的辈分,必须在中间,而文字或许是他父亲取名时最大的奢望,也可能是社会底层人民的一块遮羞布。

在卢焕文十岁的那年,母亲无法支撑巨大的家庭开销,含泪自尽,紧接着父亲也跟着一命呜呼。

失去双亲的痛苦一下子让卢焕文无法承受,在村子里面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木讷。

他不想沉浸在这种痛苦,于是就选择离开。

幸运的卢焕文进入了富足的张家,成为了一位佣人。

这张家是富足之家,而卢焕文跟随的张家二公子,也是后来被称为国民政府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现在魔都人民广场上的大白楼曾经就是张家的资产。

1908年。

张静江开始变卖资产,支持中山先生的事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卢焕文脱离了张家,正式改名为卢芹斋。

凭借这些年和张二公子四处出国游历、学习,卢芹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那就是倒卖古董。

卢芹斋,是一个让现在的华夏古董界谈其名字便会大骂一通的人。

他可以说是华夏古董界的败类和卖国贼。

把大量的华夏稀有文物贩卖给欧美国家,包括青铜器,南北朝和隋唐期间的瓷器。

据传说1949年以前的华夏古代文物损失有一半出自他手。

只是在外国人眼中,他是古董教父。

1910年。

此时的卢芹斋已经在法兰西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古玩店。

这中间还有一个风流故事的小插曲。

据说在卢芹斋古玩店的隔壁,有一个帽子店,老板娘叫奥尔佳。

或许是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卢芹斋和奥尔佳两人在一次次的聊天中产生了感情,两人迅速互相吸引走到了一起。

当时的奥尔佳是离异状态,带着一个15岁的女儿。

除了帽子店的收入之外,她们还依靠着前夫的抚养费才能勉强生活。

如果奥尔佳和卢芹斋在一起,那在法兰西的法律中,她将没有资格再继续获得前夫的抚养费,而应该由卢芹斋来支付这笔费用。

可是当时的卢芹斋也是刚刚开业,手里的钱还无法供养奥尔佳母女俩。

于是奥尔佳便心生一计,她撮合了卢芹斋和自己15岁的女儿茹尔妮结婚了。

这样,她们既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然后还可以继续领导前夫的抚养费。

唯一可惜的,就是茹尔妮,她们结婚后,其实真正卢家的当家人是她的母亲,卢家所有的保险柜和财政大权都是由她母亲掌管着。

这个卢芹斋倒也是风流,过着母女通吃的小日子。

随着古董事业的发展,他开始逐渐赚到了钱了,然后名声也在国外的古董界逐渐声名鹊起。

1914年,卢芹斋偶然到了一次纽约。

他才发现,随着战争的出现,当前世界的艺术中心,已经从欧洲变成了米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