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回秦(2 / 2)

马车内嬴烛停止修炼,睁开双眸向外面驾车的青鸟问道:“青鸟,前方到哪儿了?”

“殿下,前方就是江宁了。过了江宁再有两日就能抵达咸阳。”青鸟回道。

徐渭熊捧着一本古籍边看边说道:“江宁是当年的武朝很看重的地方啊。”

嬴烛笑道:“当年武朝势弱,每年都会从江宁择选布商制定岁布,它能不看重嘛。夫人,江宁的布匹还是极好的,要不在江宁停留一日,逛一逛?”

“父皇急召你回咸阳,你怎么还有心思闲逛的。”徐渭熊对嬴烛颇有些无语道。

“我知晓父皇急召我回咸阳是因何事。”

徐渭熊挑眉道:“你怎知道?信上不是没写何事吗?”

“算算日子便知道了,大秦每年都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嬴烛叹了口气道。

“到底是什么事?”徐渭熊追问道。

“最初的大秦粮食不足,实力弱小,是当年很多强盛皇朝眼中的孱弱小国,然,自孝公先祖令商君变法开始,历经十余载,秦逐渐强盛。”

“得到成效自然也会产生弊端,自那之后秦深受法家影响,商君更是著书留言道: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

“此等书籍此番言论,于当年或可行,于今时绝不可用。法家的人通过重税、重农的方式使寻常百姓完全专注于农耕,但税务却是越涨越高,如此下去,百姓的日子定然难过,起事的概率也会增大。”

“父皇正是看出此弊端,每年在秋收过后,都要召集群臣,商议新的国策,但始终无法可用。不...也不能说完全无法可用,只是......”

徐渭熊好奇问道:“只是什么?”

“兄长曾提议剔除商君的重农抑商一策,当时朝堂上赞成和反对者各占一半,也苦于秦没有似当年的范蠡、叶轻眉,如今的大明沈万三这类的精通商道之人才,父皇也终是无法决定废与不废。”

徐渭熊眼中升起一抹凄凉之意道:“说起来,秦与北凉相似之处也着实不少。北凉地处苦寒之地,同样要面对这些问题。”

“夫人,走吧,去江宁看一看,距离父皇召集群臣还有几日,我们稍作停留不影响的。青鸟,直接进城吧。”

“是,殿下。”

马车一路前行驶入江宁城内,便看到百姓们各个异常兴奋,纷纷邀朋喝友朝着城内某处跑去。

嬴烛下了马车拉住一名年轻汉子问道:“小兄弟,这江宁今日是有什么大事吗?为何人人都如此躁动?”

年轻汉子匆匆说了句苏氏布行有好处,便甩开嬴烛手掌着急忙慌的跑了。

“苏氏布行?”嬴烛呢喃一声,内心顿时响起一个人的名字。

急忙回到马车内,对青鸟吩咐道:“跟着百姓们走,去苏氏布行。”

徐渭熊不解问道:“方才那人说苏氏布行有好处,想来是施善些东西罢了,夫君何故去凑热闹?”

“苏氏是江宁久负盛名的布商,每年都会行善事做善举,夫人你也知道一般做善事的时候,前去的人多是日子过不下去的,但你看,如今这般场面可不像是单纯行善事那么简单。”

“确实有些怪异了。”徐渭熊掀开马车车帘看了眼外面,只见一些衣着金贵的人家也纷纷赶往。

没一会儿功夫,马车缓缓停靠至离苏氏布行还有数十步的地方,嬴烛、徐渭熊相继走出马车。

望着那些个甚是兴奋,拼命向着店里挤去的百姓们,皆是心中一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