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关上门来(3000)(2 / 2)

沈劲兴冲冲的带着部曲杀奔蒲坂。

蒲坂守军听说晋人北伐,占据关中,如今已经渡过了黄河,早已是人心大乱,城中汉人听得这一消息,奋起争夺城池,恰逢沈劲率部杀来,里应外合之下,晋军成功夺占蒲坂。

桓熙在后方得到捷报,随即下令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之前,进入了这座由河东入关的桥头堡。

当夜,桓熙在蒲坂为沈劲摆酒庆功,就在诸将以为桓熙将会止步于蒲坂的时候,翌日,桓熙继续率众东出。

权翼以为他是被接连不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匆匆下马,拽住了桓熙坐骑的缰绳,苦谏道:

“主公,此前西征成汉、北伐关中,能以一万精兵成事,已属万幸。

“再一再二,岂能再三,若是孤军深入,必为羯赵重兵所围剿。

“主公尚且知道劝说沈将军爱惜身体,如今又怎能立于危墙之下,还请主公就此止步,回师蒲坂。”

桓熙无奈摇头,他又没疯,怎么可能在关中未稳的情况下谋取河东,桓熙指着前方的汾南高垣(今山西运城稷山县以西),说道:

“我渡河东出,并非是为了夺取蒲坂,更是要经营此地。”

......

汾南高垣濒临汾河,其东、西、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突兀,险峻天成。

眼见三面绝壁环绕,只有南侧一条道路通行,诸将无不感慨于地势之险。

桓熙置身于汾南高垣,环顾四周,与众将说道:

“若能在此修筑一城,倚仗地势,阻绝道路,敌军纵有千军万马来犯,亦可保蒲坂无虞。”

众人无不深以为然,在他们的脑海中,甚至已经构想出一座坚城坐落在汾南高垣,而使关东兵马望城兴叹的一幕。

桓熙看向沈劲,说道:

“我欲留世坚在此安设营寨,守卫高垣,待民夫抵达,为我监造城池。

“念及世坚兵少,我愿再分三千将士,世坚可有把握为我阻敌于国门之外。”

沈劲见地势凶险,纵使敌军来势汹汹,可只有南侧能够通行,也摆不开阵仗,有三四千兵马足以守卫营寨,他朗声应道:

“末将必为主公建起一座坚城,以保关中安宁!”

桓熙大慰,当然,建城的图纸还得交由专业人员去设计。

沈劲又请示道:

“既然要在此地筑城,还请主公为城池赐名。”

桓熙心中早有定数,在南北朝末年,汾南高垣曾立起一座坚城,名为玉壁,桓熙自然是打算以玉壁为名,讨個彩头。

但他并没有急于道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想看一看麾下将佐们能有什么好提议。

众人苦思冥想之际,却听权翼沉吟道:

“主公修筑此城,是为深壁高垒,拱卫王业,不如将其命名为高王城如何。”

诸将闻言,无不交口称赞。

桓熙微微颔首,内心却惊诧不已:

好啊!你这厮生得浓眉大眼,居然也会是高王的黑粉!

转念一想,又发觉不对,高王还没出生,权翼又怎能知道玉壁战神的鼎鼎大名。

如果不是权翼道出‘深壁高垒,拱卫王业’这八个字,而非单纯是在玩梗,桓熙真要把他当作穿越者。

实际上,这八个字也完美的贴合了桓熙的设想,确实是要比玉壁更为合适。

桓熙压下心中的狐疑,拍板道:

“既然如此,将来城池落成,便取名为高王城!”

当天夜里,桓熙将权翼唤来帅帐,与他彻夜长谈,纵论天下局势之余,趁机旁敲侧击,听得权翼不明所以。

桓熙终于确定,这一切只是巧合,所谓高王城,不过是权翼灵光乍现而已。

翌日,桓熙分给沈劲三千将士,留他严守营寨,随即率众班师,不再留恋河东之地。

另一方向,奉命攻取武关的邓遐也没有辜负他在后世的盛名,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取蓝田、峣关、上洛等地,尽取商於,夺占武关。

相较于顺风顺水的桓熙,坐镇淮南的征讨大都督褚裒却遭受重创。

朝廷下诏,不许桓温出兵中原,却以褚裒统率三万大军北伐。

当消息传到河北,汉民们无不欢欣鼓舞,扶老携幼,渡河南下投奔王师之人,竟有多达二十万。

然而,当这些汉人来到河南的时候,褚裒的北伐大军已经被后赵李农所击败,狼狈退回广陵(今江苏扬州)。

东晋西中郎将陈逵闻听前线战败,连夜焚毁囤积在寿春的辎重,弃城而逃。

汉民不知真相,渡河前来投奔,可王师已经退走,他们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后赵也注意到了这股南下的流民,派遣军队截杀,二十万汉人百姓死伤殆尽,至死也不曾盼见王师。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