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桓熙班师(1 / 2)

在将铁弗匈奴一分为三后,最听不得别人称呼他为大单于的桓熙终于决定班师。

“大单于,此行一路保重!”

刘阏陋头不舍道。

他被安排在前套平原,统率当地的匈奴部落,自然是最先与桓熙道别的。

桓熙握着刘阏陋头的手,动容道:

“右贤王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桓某期待与大王重逢。”

刘阏陋头赶忙摇头道:

“未受册封,刘某岂敢自号名王。”

桓熙笑道:

“早晚的事情罢了,莫非右贤王信不过我桓熙?”

刘阏陋头欣喜道:

“岂敢,小王多谢大单于。”

桓熙无奈道:

“你呀!都说了多少遍,不要称呼我为大单于,你说我一个晋人,怎么能当匈奴人的大单于。”

一旁的刘务桓看不下去了,自己这兄弟实在太过谄媚,简直丢尽了匈奴人的脸。

刘务桓带着妻儿走了过来,插话道:

“大单于,小王的两个儿子仰慕大单于的威德,昨夜纠缠于我,想要拜大单于为义父,小王不敢自作主张,特来请示大单于。”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兄弟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何时与父亲提过这事。

实际上,刘务桓并不排斥如今臣服于桓熙的现状,他都已经依附代国十年,习惯了侍奉宗主国。

如今能给桓熙当狗,也要比听命于拓跋什翼犍更为体面。

至少铁弗匈奴遭受欺凌时,桓熙会出面主持公道,而拓跋什翼犍只会说着他的难处,希望刘务桓能够体谅。

桓熙此前从未想过要收义子,刘务桓突然提出此事,让桓熙有些猝不及防,正犹豫是否要拒绝的时候,左贤王妃拓跋氏开口劝道:

“我的两個儿子,都是情真意切的想要认大单于为父,还请大单于莫要推辞。”

实际上,刘务桓的两个儿子都不是拓跋氏所生,但作为王妃、嫡母,这二人自然也是她的儿子。

桓熙稍作考虑,点头道:

“大王、王妃盛情难却,桓某答应就是。”

刘悉勿祈与刘卫辰闻言,无需父母的催促,赶忙下拜,尊称桓熙为义父。

桓熙自己其实也才二十岁,就收了两个义子。

尤其是刘悉勿祈,如今都已十四岁,只是比他小了六岁而已。

刘阏陋头见状,也连忙请求桓熙能收他的长子为义子。

桓熙既然答应了刘务桓,又怎会拒绝刘阏陋头,自然是一视同仁。

没曾想,此行还有额外的收获,得了三个义子。

在与刘阏陋头道别后,桓熙骑上马背,越想越觉得晦气。

此地名为五原,正是汉末猛将吕布的故乡。

自己居然在这里收义子,还一收就是三人,只希望他们能是自己的小凤仙,而非小奉先。

桓熙在临行前,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所有能够使用汉话沟通的匈奴将士赏赐一只羊、一匹布。

刘阏陋头麾下的三千弓骑,三千步卒依依不舍的看着桓熙远去,也不知何时才能继续为大单于效力。

铁弗匈奴的军事力量,如今也被分成了三份,桓熙将会带走四千匈奴弓骑,四千匈奴步卒。

而刘务桓则会留下三千匈奴弓骑,三千匈奴步卒。

后续自然会有一些将士的家属被迁移,分别安置在三处平原上。

桓熙没打算留下匈奴步卒的编制,而是计划将他们尽数划为弓骑。

虽然说,不是所有的湖南、四川人都能吃辣,也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会骑马。

但这样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匈奴步卒之所以被划归为步卒,只不过是缺少军马罢了,铁弗匈奴在刘务桓继位后,主打一个和平外交,轻视了武备。

桓熙如今是不缺马的,在狼山之战中,他击溃氐族精骑,留下邓遐打扫战场,得了不少的战马,而收复沃野县时,也缴获了部分用于代步的军马。

相信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麾下的四千匈奴步卒必能转化为匈奴弓骑。

桓熙驰援铁弗匈奴一战,可谓满载而归,不仅收复铁弗匈奴,得到了西套平原,更带回了超过两万头牛,对于关陇地区的农业来说,也将是巨大的提升。

而新增加的八千匈奴将士,也极大的提升了桓熙的军事力量。

这些匈奴弓骑,并非脱产战兵,无需发放军饷,不会带来太大的财政压力。

只要运用得当,在战场上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

不像州郡兵,由于缺乏足够的训练量,即使带出来,也只能作为战场气氛组。

屯田屯不出来精兵,而游牧不同于农耕,牧民骑马放牧,用箭矢驱赶野兽,这本就是在锻炼他们的骑射能力。

在桓熙的设想里,匈奴弓骑将会继续专注于远程打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