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兵临城下(2 / 2)

最终南梁公卿们坐拥四十万石粮食,却险些被饿死在了台城之中。

有粮没柴,生米又如何下咽。

满朝公卿,居然无人发现这一问题,也难怪侯景仅以八百骑兵投奔南梁,却能横扫江东,将南梁推向灭亡。

沈劲往长安述职时,就与桓熙、王猛商讨过关于守城的方方面面,此前的战备工作,也是依照三人商量的结果来进行。

此前,高王城的用水,都是由将士们缒绳而下,往汾水打取。

但为了预防苻健将汾水改道,企图渴死守军,沈劲已经提前在城内打好了许多的水井,足够取用。

实际上,只要维持住城中守军的士气,守住高王城并非难事。

而维持守军士气的关键,不在于沈劲如何激励人心,而在于让将士知道外有援军,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

一旦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即使城中的粮食再多、城池再怎么坚固,将士们看不到希望,时间一久,也必然厌战。

好在王猛已经及时派遣信使将桓熙西征大捷的消息送来了高王城,既然西征获胜,桓熙必然会率领精锐步骑回师,城中守军都明白,只要他们坚守一段时日,虞军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当高王城攻防战一触即发的时候,邓羌率领二万州郡兵轻兵疾进,也终于进驻蒲坂。

往蒲坂驻军,并非是担心苻健绕过高王城,进攻关中。

除非是苻健患了失心疯,否则此举等同于将自己的粮道完全暴露在高王城守军的威胁之下。

如今还是春耕,甚至都无需坚壁清野,虞军不能拔除高王城,保证粮道安全,就不敢深入关中,否则,得不到粮食补给,等同于去多少,送多少。

当然,邓羌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能分出部分州郡兵,支援高王城的防守,让城内的战兵可以保持体力,时不时在虞军攻城时,出城骚扰,使得对方不敢全力攻城。

然而,苻健已经兵临高王城外,断绝了邓羌派兵入城的可能。

不过邓羌还是派遣信使绕往高王城西侧断璧,由断壁上的将士用绳索将人给拉拽上来。

得知邓羌率军两万已经进驻蒲坂,将士们不再担心家人们的安全,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专注防守城池。

与此同时,奉命西征的谢艾已经越过了汉阳大草滩,经过张掖郡,来到了酒泉郡。

酒泉太守马岌亲自前来相迎。

马岌,凉州高尚之士也,德行素为凉州士人所重。

当年前赵刘曜率众二十八万进攻凉州,河西大震,众人纷纷求和,唯有马岌不惧,力主交战,但终究未被采纳,最终前凉向前赵称臣。

前赵二十八万大军没有吓住马岌,但谢艾却以三千步骑,让这位凉州名士出迎。

说到底,还是因为桓熙依旧以张曜灵为凉州刺史,张氏满门,包括西平太守张瓘一家都在桓熙的控制之下,被他迁往关中。

张氏旧臣已经没有理由再去负隅顽抗。

忠义之人自然担心自己的举动给张家带来祸患,谄媚之徒更不会抗拒桓熙的统治,毕竟桓熙已经许诺过,只要归附,便可留用。

谢艾不会对马岌这样的高尚之士无礼,而马岌也对谢艾推崇备至,忠义之人,往往是惺惺相惜。

二人进到酒泉郡城,谢艾问起敦煌的情况,马岌尽皆坦诚相告。

虽然谢艾西征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但敦煌至今没有进行军事动员。

得知此事,谢艾放下心来。

谢艾虽然是敦煌人,但其家族在敦煌郡却没有太大的势力。

他祖籍并非凉州,不过是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凉州在张轨的治理下,成为一方净土,吸引了许多中原士人前去落籍。

而谢艾的父祖也在其中。

谢艾原籍陈郡阳夏县,正是陈郡谢氏所在的阳夏县,谢艾与桓熙的妻子谢道韫同为陈郡谢氏子弟。

只不过是在乱世中,一支选择了西迁,一支选择了南渡,从此天南地北而已。

谢艾清楚,敦煌郡不作军事动员,其太守自然没有抵抗的想法。

果不其然,在谢艾进驻酒泉郡城的当天,敦煌使者便带来了降表,自此,除了西海郡居延县因为路途遥远,还不知道具体情况以外,凉州八郡,已有七郡归附。

谢艾并未挥师向北,前往西海郡。

西海郡仅居延一县,户口只有两千,想要收复,不过是派遣一名使者招降即可。

谢艾离开酒泉郡,继续西进,前往接管敦煌。

当然,更重要的是谢艾需要亲自坐镇敦煌,抚纳前凉安排在西域的一众官员。

这件事情同样并非难事,西域长史李柏等人能够干涉西域各国内政,不过是倚仗前凉的强盛。

如今前凉都灭亡了,他们也成了无根的浮萍,若是不能顺势转投桓熙,借助桓熙的势力威慑各国,西域各国又怎会继续听命于他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