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桓温抱孙(2 / 2)

正值寒冬,冷风刺骨,桓温还是很早就来到了城西五里的凉亭等候。

凉亭里正生着火,可桓温实在坐不住,一直眺望着官道的尽头,可谓望眼欲穿。

桓温不仅思念妻子,同样也盼望着儿孙们。

跟随司马兴男一道前来洛阳的,除了阿满、香孩儿、如意、阿驹、洛娘等孙辈,还有桓济夫妇。

桓熙有事不能前往洛阳,谢道韫作为儿媳,本来是要同行,既是照看孩子,也为了拜谒公公,但是却被司马兴男阻止。

司马兴男倒不是担心闹出什么丑事,她清楚儿媳的为人,更了解自己的丈夫。

阿满他们好不容易见一趟祖父,不可能只在洛阳住上三五天就回长安,桓温肯定是要留他们共度新年。

如果谢道韫也跟着去了,桓熙独自在长安,只有侧室相伴,终究还是太过冷清。

司马兴男身为母亲,自然是事事都为桓熙考虑。

假使不是可怜老奴在洛阳孤苦伶仃,司马兴男指不定还想与儿子热热闹闹的过个新年,等到年后再启程。

漫天风雪中,在天地相连的交界线上,黑影若隐若现,不多时,一支骑兵就踏着积雪出现在了桓温的视线之中,领头的便是他的侄儿桓虔。

桓虔自然也望见了凉亭外的桓温,他派人往司马兴男所在的马车报信,自己则策马而出,奔向凉亭。

待翻身下马,桓虔在雪地里拜道:

“侄儿拜见伯父!”

桓温将桓虔扶起,笑道:

“熙儿在信中盛赞镇恶,说你勇猛矫捷,威震河西鲜卑,不错,不愧是我桓元子的侄儿!”

说着,桓温小声提醒道:

“我听说你时常冲锋在前,需知战场上刀箭无眼,假若有所闪失,悔之不及。”

如果是换了别人,桓温当然会鼓励他奋不顾身,哪怕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

可桓虔毕竟是桓温的亲侄子,桓温不可能将他看做是普通的将领,况且桓熙麾下不缺猛将,哪需要桓虔这般不惜性命的搏杀。

桓虔终究年少,得到伯父的夸奖,不禁喜上眉梢,至于桓温的提醒,则半点没有放在心上,他道:

“追随堂兄平定叛乱,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我身为桓氏子弟,为家事出力,尚且惜命,又如何能够激励将士奋战。”

桓温闻言,双目一亮,他没想到桓虔还能有这般见识,一时之间,不仅心生悔意,早知如此,就应该将桓虔留在自己身边。

桓熙麾下,有王猛统筹全局,权翼出谋划策,更有邓遐、朱序、桓伊、邓羌、沈劲、谢艾、杨安、石越、桓虔、索苞等将领为之效力。

而在桓温的帐下,虽然也有郗超、桓冲这样的人才,但总体质量又怎能与桓熙的将佐们相提并论。

毕竟江南风气并不尚武,士族鄙夷武夫,崇尚清谈。

如邓遐、朱序、桓伊、桓虔这些本该出现在桓温麾下的大将,都被桓熙提前带去了北方,这也是造成桓温军中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的主要原因。

跟随桓温北伐的将领,如应庭、刘泓、袁真、杨亮等人,在桓熙麾下的那些名字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

少数值得称道的,比如荆州顺阳太守薛珍,自矜其勇,桀骜不驯,桓温与他相处很不愉快。

因此,桓温才三番两次的想要招揽王猛、邓羌为他效力。

正当桓温与桓虔在雪地中说着话的时候,司马兴男的马车也缓缓行驶过来。

不等马车停稳,桓温已经抛下桓虔,快步迎了上去。

司马兴男牵着阿满走下马车,无需祖母提醒,阿满知道眼前就是祖父,赶忙施礼拜道:

“孙儿拜见祖父!”

这是桓温第一次被人唤作祖父,当初阿满、洛娘被送往江陵的时候,年纪太小,甚至不会说话。

一声祖父入耳,桓温只觉得浑身上下,连骨头都酥了。

“好!好!好!”

此时此刻,桓温心中纵有千万种感受,但脱口而出的时候,也只剩了三個好字。

他赶忙将阿满抱起,唯恐孙儿跪在雪地里受了凉。

这一抱,可就不愿撒手了。

桓温看向司马兴男,笑道:

“公主一路辛苦。”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