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6【武人阁臣与尚书】(2 / 2)

但仔细想想,却又合情合理。

人家是真正的从龙功臣啊,皇帝还在濮州做官时,张镗就已经跟随左右。继而跟着皇帝去金州、黎州,又在起兵攻占汉中后加入,汉中保卫战时也在皇帝身边做副手。

第一批封侯的五人,张镗可是位列其中!

只不过,文官们有些担忧。

种师道、张叔夜代表军队相继入阁,前者积极向文官靠拢,后者直接就是文臣出身。

现在张镗骤然入阁,肯定也是武人身份,妥妥代表军方的利益。

武将拜相,而且还年纪轻轻,必然唆使皇帝穷兵黩武啊!

朱铭还没等众臣回过神来,就又来一句:“兵部尚书赵遹致仕,张广道补为兵部尚书。”

“陛……”

好多大臣都想说“陛下万万不可”,但话到嘴边连忙收住。

抛开这位开国皇帝无法劝阻不谈,只论张广道也不能得罪。这位一直都是统兵大将,而且刚刚受封国公,正是权势滔天之时,现在劝阻纯属脑抽了。

退朝之后,好多文臣的脑子还在嗡嗡作响。

谢克家与綦崇礼二人,直接跑去翟汝文的办公室。

翟汝文皱眉道:“你们来这里作甚?”

綦崇礼扫视左右,低声说:“统兵大将怎能做兵部尚书?”

谢克家道:“相公怎不劝谏陛下?”

翟汝文压低声音:“陛下是唐太宗那般人物,我劝了有什么用?我又不是魏征!”

此言一出,三人都不再说话。

谢克家和綦崇礼,都是赵明诚的表弟,李清照以前是他们的表嫂。

翟汝文因为得罪六贼,当年被贬去山东好些年,因此跟秦桧、谢克家、綦崇礼等人的关系极好。

綦崇礼十岁就给人写墓志铭,宋徽宗视察太学的时候,对綦崇礼的文章惊为天人。后来,綦崇礼还给宋徽宗做过起居郎,跟在宋徽宗屁股后面写起居注。

翟汝文把办公室门窗关好,说道:“大明跟旧宋不同。宋朝开国的时候,武人都嚣张跋扈。带兵大将把蜀国灭了,逼得蜀国军民造反再屠城,宋太祖都不敢把大将给砍头。前宋的制度,自然要防备武人。”

“可现在呢?正因为前宋矫枉过正,导致军队糜烂,大明初立才要纠正过来。唐朝的时候,武将可是能拜相的,如今武将做兵部尚书又算什么?”

谢克家说:“就因为唐朝不抑武人,才最终导致五代之乱。”

翟汝文摆摆手:“陛下已定制度,从今往后,内阁和兵部,必须至少有一个武将。武人出身的阁臣,不能做首相,顶多升为副相。至于兵部,武人可做尚书,也可做侍郎,但必须有一人代表军方!”

“武人阁臣,武人尚书,此非国家之幸也。”綦崇礼连连摇头。

他们也没啥坏心思,纯粹是出于对武人的防备,害怕今后动辄就要兴师打仗。

就拿綦崇礼来说,他历史上更偏向主战派。而且做绍兴知府时,他主动募兵备战,打造浙东的海陆防御体系,甚至亲手打造了一支水军。赵构居然提拔他做宰相,而且专门负责跟金国议和,綦崇礼气得直接就辞职不干了。

这样的文官,不怕打仗。

只怕皇帝穷兵黩武,怕武将能够左右国政!

……

却说张广道那边,此刻正在抓耳挠腮。

他读过书不假,但文化水平着实有限,看着各种文书头晕目眩。

六部的实际工作,其实不需要尚书费心,因为各种事务有左右侍郎处理。

尚书的责任,不过是把关和签字而已。

“这他妈能是张近的公文?”张广道对着一封公文破口大骂,“他一个铁匠出身的徐州贼寇,祖坟冒烟才来金州跟着陛下造反。那直娘贼的大字不识几个,如今做了都指挥使,公文写得居然老子都看不懂!”

书吏指着其中一处:“这里用典了,可能是书吏代笔。”

张广道拍桌子说:“传令各省和都护府,今后的军中公文,都不准再用典,也不准再用生僻字。谁敢违反,老子扒他的皮!”

书吏愣在原地。

张广道质问:“还傻站着作甚?快去起草文书。记住,老子的文书也不准用典、不准用生僻字!”

“是!”书吏连忙跑去写文件。

张广道就任兵部尚书的第一天,亲自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居然是规范军事公文的写作方式。

他的想法很简单,跟军事相关的公文,越直截了当越好。

最好是没读过几天书的大老粗都能看懂!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