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秦淮如和马华换岗(2 / 2)

“好啊,他们都是我们的功臣,我要亲自见他们。”廖部长开心的说道。

之后,农业部通知安江农校专家团队赴京,打电话通知张志飞,已经是袁圣团队到京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

“厂长,您找我?”张志飞恭敬的问道,难不成自己这段时间摸鱼被他发觉了。

“你究竟干什么了,农业部办公室打电话,指名道姓的专门找你。”李怀德疑惑的问道,按理说他们轧钢厂和农业部应该扯不上关系才是,又不是生产农业机械的工厂。

张志飞一听农业部,大概猜到是因为什么。

该来的总归会来,躲是躲不开的。

当下解释道:“厂长,应该是涉及的一项技术,我在里面起了一点作用,不过该项技术是否需要保密,我也不清楚,您见谅。”

李怀德岳父就是高官,自己本身的职位也不低,哪能不明白保密的重要性。

既然张志飞不确定,自己也不打问,要是真出事了,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反正张志飞要是有功劳,自己多少也能蹭点。

“行,我安排司机送你去。”李怀德点点头道。

“谢谢厂长。”

离开李怀德办公室,司机把张志飞送到农业部的大门外,才驾车离开。

“同志,请问有什么事?”保卫战士看他从车上下来,也没敢为难他,只是出于职责,才挡住他的去路。

张志飞客气的对门口的保卫战士道:“您好,我是红星轧钢厂的张志飞,农业部办公室找我。”

“行,你等一下,我问问。”

大约过了三分钟,战士返回,然后客气的说道:“把你的证件让我看看。”

确认张志飞的身份后,他带着张志飞去了农业部的一个会议室,张志飞到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年轻的袁圣。

互相打过招呼后,张志飞小声问旁边的袁圣是怎么回事。

从他口中得知的消息以及张志飞自己的猜测,把事情还原的八九不离十。

原来张志飞将系统签到的10株稻苗,放到了安江农校附近。

袁圣及其团队利用这些稻苗,让杂交水稻技术得到突破,经过他们的努力,最终试验成功,已经可以开始小规模种植了。

最初学校把这项技术汇报给了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在考察之后,向更高一级政府汇报。

只是三年“大前进”有太多类似的情况,吹嘘高产粮食作物的情况不知凡几,根本不相信有此技术。

为此上面还专门批评了安江政府的行为,认为这是浮夸风作风,要严厉批评。

最后安江农校的校长不忍技术埋没,便带着资料直接去了燕京农业部,把技术资料交给农业部办公室。

农业部办公室经过验证,最终确定这项技术的真实性,这才见他们。

“袁老师,我那水平,叫我就不必了吧!”张志飞苦笑的说道。

“这哪能行,要是没有你的启发,这项技术指不定什么时间才能被发现呢,你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袁专家说的是,你们都是有功的,你虽然技术不如他们,但这个灵感是从你这里来的,却是不容置疑的。”廖部长和高昌民等人进了会议室,听到两人的对话,开口说道。

廖部长很亲切,对所有人员进行了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为国家的粮食增产多做贡献。

之后,他询问张志飞有没有在农业发展的打算,张志飞以自己技术不扎实,婉拒了邀请。

廖部长也知道他的情况,也没有强求,但对他的表现还是要予以嘉奖的,最终决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

张志飞非常满意,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自己也功成身退,还拿到了护身符,对于安稳度过特殊十年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至于杂交技术,今后就和自己无关了。

或许在新时代来临之后,袁老他们在采访时,可能被当做趣事说出来也不一定。

张志飞开心的离开了农业部,好像放下了重担,浑身轻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