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婚前风波(2 / 2)

长姐婚事的小波折或者是一次博弈的结果,或者是一场反击的试探,甚至可能是一个阴谋的警示。无论其背后隐藏的事实是什么,这都说明赵家的敌人已经蠢蠢欲动了。

可是,这个敌人究竟是谁呢?是一个人?一伙人?还是几伙人?菊笙一想到这里就莫名地激动起来。她像是看到了花圃中丛生的杂草,眼中露出了想要除之而后快的恣意。

菊笙有种预感,一场大戏即将开场,她倒要看看,这场戏里,究竟是谁想写个什么样的故事。

梅笙出嫁当日,第一个丑角便迫不及待地登场了:司礼监派来赵府迎亲的队伍竟然只带了十台嫁妆的人手,花轿用的是花开富贵的装饰,前来迎亲的也只是司礼监的副管事覃灰和源王府的二管事马素。

马素来时便铁青着脸色,对覃灰也是冷眼想加。进了赵府,他便抢先一步向赵庭远请安,然后面带惭愧,走近几步,与赵庭远近乎耳语了一番。

赵庭远始终笑吟吟的,也不知道他听到了什么。最终,他只是拍了拍马素的肩膀,便稳居座上,等着梅笙出来拜别。

陪坐在侧的兰笙看着一派热闹氛围中眸色渐黯的父亲,不由得生出几分凌乱的念头:当日,自己顶着红盖头前来拜别父亲时,他的眼中会盛着怎样的情绪呢?

听赵德说明了司礼监派人来的情况,兰笙有种果然如此的了然。她并不想防备什么,可是那日正管事来时的所言已经给她敲响了警钟,她若是不采取些手段,也的确会显得小气。

她吩咐赵德,一切按她的安排去做。赵德领会,悄然退下。一旁的菊笙笑吟吟地问兰笙“想做什么”。兰笙笑着答道:“给长姐添妆。”

于是,当梅笙坐上花轿离开赵家后不久,一列送亲队伍从赵家正门扰攘而出。简单的十抬嫁妆,却配了四十个丫鬟婆子,一路撒着银瓜子就去了源王府的后门。

赵德作为送嫁的管事,在源王府后门,陪着梅笙等李家的送亲队伍先行入府。

李家为了这桩婚事卯足了劲儿,因为之前未婚产子的事,他们一直觉得杯城中世家低看了一眼。此次送嫁,他们备足了八十八抬嫁妆。因为李赵两家同时到了后门,李家队伍又长,司礼监的副管事便安排李家先行进府,赵家的队伍便被晾在了一遍。

赵德心中有火,可是想到二小姐的吩咐,这火就灭下去了。不过是看着一群跳梁小丑在这里生事,只当是看热闹了。

李家的人送完嫁妆,竟然不走,就围在门口,叫嚣着赵家人丁单薄,要帮着赵家闹亲,添添喜气。

赵德也不恼,他看看时辰,听到街角有锣鼓声传来,便叫送亲队伍整饬规矩,准备入府。

很快,街角呜呜泱泱地涌来了一股人潮,人潮中是一列送嫁队伍,队伍四周围满了百姓,大家一边走还一边说着恭贺的吉祥话,每走几步路,人群中就会响起一阵欢呼。

赵德不由得暗叹,这位二小姐,可是真敢烧钱啊。待送嫁队伍和梅笙的轿子汇集在一起,鼓乐班子的音乐便停了,赵德冲围观的百姓一抱拳,“多谢诸位友邻送我家大小姐出嫁,今日之喜,与诸位同享。进府!”

言罢,鼓乐又响,四十个丫鬟婆子散立在源王府后门,扬手扔起了金粟子。人群中立时欢呼一片,“祝赵大小姐新婚大喜”的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源王府后面的一条街上几乎全是赵家的送亲人。

在这喜庆盈天的热闹中,李家的送亲人灰溜溜地撤走了。

和李家人一样懊恼的还有刘家人,刘家的花轿还没到源王府门口,源王府外凑喜人就都走了。就连来到府门前等待踢轿门的源王都有些错愕,他问身边的管事,自己这么不受百姓爱戴吗?

管事不敢隐瞒,只能实话实说。听闻是赵家的潇嫔娘娘为长姐添妆,送金银钱财与民同乐。结果将王府正门前聚集的百姓都引去了后门,源王哑然失笑。

事到如今,吉时和花轿都已到来,源王也不及做出他想,便只能在一片听起来莫名凄凉的鼓乐声中踢开了轿门,将自己的正妃迎进了王府。

直到和正妃行三拜礼之时,源王想的还是那位潇嫔。典仪流程修改之事是他允许的,他与梅笙心心相印,根本不在乎这些虚节,却不想这位潇嫔倒是个不容轻慢的脾气。

思及此处,源王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当日,在御书房外初见潇嫔,她还是锦兰夫人,还有些畏首畏尾的紧张,到了此时,她却已经成了睚眦必报的潇嫔。看来,后宫是真的可以将人彻底改变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