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杨沅的短板(1 / 2)

临安不夜侯 月关 312 字 15天前

“哦?”赵构闻言大悦,果然是好消息吗,朕的预感真准。

赵构欣然道:“你有什么宝物要献于朕?”

看着只是一张纸,赵构实在想不出那能是什么宝物,难道是什么名人字画?

小骆笑眯眯地道:“官家请看。”

他把那张纸双手奉上,赵构展开来看了看。

初看时,他眉头一皱,似有不解,继而便开始若有所思。

起初他还想问问小骆的,但看了片刻,便已窥出了其中门道。

赵构此人,文韬武略还是有的,并非腹中空空之辈。

他反复看那表格,想着若将其用于税赋度支的统计,用于将帅调整的比较衡量、用于宫中用度的收发、用于人员进出的统计……

“嘶,此物有大用啊!”

赵构暗暗惊喜。

他手中这张表格只是一个启发,由此开始,便可以千变万化,适用于各种事情。

大宋机构重叠、官员冗滥,以致行政效率极其低下,这一直是令皇帝头疼的一件事。

有时候,居上位者不是不想尽快搞清楚问题,尽快解决问题,而是他光是从那杂乱繁琐的叠置机构送来的诸多文牍中,把事情搞清楚,都要累得精疲力竭。

上位者又不只有这一件事需要忙,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繁琐不清,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官职的改革和机构的裁并,牵扯的利益方太多了,实在难办。

朝廷不是不知道其中大有弊端,神宗年前元丰改制就是为此进行的改革。

但是,触及的利益方太多,尤其它还意在削弱相权,所以这次改制虽然裁撤了部分冗员以及冗散机构,减少了朝廷的财政开支,明确了各职位机构的职责,可是由于遭到太多抵制,行政效率反而更低了。

眼前这张小小表格,当然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对于目前令赵构深感头疼却无力改变的现状,起码是会提高一定效率的。

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哪怕只是提高一成效率,那是多么巨大的收益。

赵构动容道:“此物,你从何得来?”

小骆细声细气地道:“官家,此物乃枢密院机速房杨沅所制。

杨沅刚刚接掌‘蝉字房’,诸多细务,千头万绪,所以设计了这种表格。

奴婢觉得此物用处甚广,所以献与官家,听凭官家裁断!”

“不错,此物确有大用!”

赵构轻叩着表格,欣然道:“这个杨沅不是十三岁便潜赴北国的一介武夫么,竟还有这般本领?”

小骆来时,刘婉容便进了小亭,陪坐在赵构身边,扮好她的幌子。

这时听到杨沅之名,想起曾听自己兄弟夸赞过此人,似乎是自己兄弟的一個朋友。

刘婉容便掩口轻笑道:“一介武人怎会懂得这般本领,别是房中胥吏想出的办法吧?”

小骆一听就着急了,急忙道:“回刘娘娘的话,这真是杨沅想出来的法子。

‘蝉字房’因马皇弩失窃一案受到枢密使惩治,人都已经空了,哪里有人能替他想这法子出来?”

刘婉容俏巧地白了小骆一眼,这傻孩子,我不正话反说,怎么好帮他‘争口袋’。

刘婉容若不精明,又岂会被只喜欢小孩子的赵构选中做他的幌子。

这样一说,赵构果然觉得人才难得,自己应该做这个伯乐了。

赵构便问道:“小骆,这个杨沅,可有功名在身?”

小骆一愣,回道:“官家,杨沅……十三岁就被机速房派往金国潜伏,怕是文墨方面……

据奴婢所知,他并无功名,是循武职阶级升迁上来的。”

赵构听了便叹息一声,摇头道:“可惜,可惜。”

杨沅这出身,若循武职途径升迁的话,却又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料,不能积累军功,他的上限终究有限。

可若是让他走文职官员升迁之路的话,没有功名在身,那根本就走不通。

荫补官制度他也不符合条件,而且荫补官的上限也很有限。

近来赵构总是听说杨沅的名字,尤其在近几次事件中,杨沅都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倒是对杨沅真的生出几分栽培之意了。

只是杨沅这人虽然能力很强,但短板也太明显了。赵构想栽培他,问题是他资格不够啊。

现如今他已经是机速院承旨,这官路基本也就走到头了。

他若再想往上升,要么让他去领兵打仗,积攒军功;要么有个进士出身。

刘婉容察颜观色,轻声道:“官家如此赏识此人么?若是官家器重的话,便没有进士出身又怕什么,朝廷不是还有荐官制度吗?”

赵构失笑道:“你一个妇人,懂得什么?”

大宋的确还有荐举制。

这是因为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中,宋的统治者渐渐认识到,它虽然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也并不完美,毕竟仅凭一张试卷定人才,还是有不足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