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低调地宣发(1 / 2)

第537章 低调地宣发

《华夏合伙人》、《大人物》票房接连爆发,也算为这个贺岁档平添了几分火热。

不少影迷以及媒体、机构都认为今年贺岁档缺少亮眼。

因为少了大投资、大制作。

遍数贺岁档的其他电影,全是剧情片。

3D大作?

没有!

投资五千万美刀以上的电影?

有。

但,那都是是国外的。

抛开星辰传媒,其他的内地制作公司,好像不敢玩那么大的投资。

大部分影视公司的常态是,投拍之前需要东奔西走,需要陪投资人喝酒,艺人得陪酒。

几个亿体量的投资,不是谁都有魄力投的。

只是,投了那么多钱,怎么收回成本?

但占比不能太高。

如今,市场对冯氏喜剧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感兴趣了。

不是每家公司都是星辰传媒,次次都能回本,偶尔还能大赚一笔。

连老牌巨星程龙都没有参与大制作。

星辰传媒敢投,还能回本,一半的功劳得放在陆远身上,如果没有他的号召力,仅靠内地票房,拍一部,赔一部。

盘子太小,他们不敢贸然涉足。

其实,华艺、华策、光线、博纳等公司,不是不想投大制作。

指望影视公司自己投,难度不亚于让资本家主动走上路灯。

《新警察故事2013》并不算大制作,此时的内地观众已经被养叼了。

真正的大爷是金主。

如果不改变,市场会主动淘汰他们。

他们也想搞大片。

自己把自己吊起来。

随着影视市场越来越规范,或者说煤老板们吃够了亏,投资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不过,随着国内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华艺、博纳等公司不论是否愿意,都要参与其中。

片酬高,不是不行。

有钱的才是大爷。

分子越大,分母也得越大。

今年贺岁档的《私人订制》,可谓是背水一战。

如果票房无法让人满意,冯裤子的地位肯定会有所下跌。

星辰传媒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一件事。

国内不缺好的导演。

他们只是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最早出头的宁皓,正是因为新人导演培育计划。

因为星辰传媒的缘故,国内新人导演的处境比前世好了不少。

各大制作公司不再把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当做一句空谈。

很多刚刚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只要足够有货,不缺展现才华的机会。

星辰传媒的导演扶植计划一直没停。

每年都有1500-2000万的扶植基金,大概10部左右的名额,但星辰传媒的基金是出了名的不好拿。

要求很高。

审核很严。

浑水摸鱼几乎不可能。

有鉴于此,10部投资名额,常常无法满员。

当然。

星辰传媒强势归强势,也不是无敌的,盯着他的人,很多很多。

因为星辰传媒从来不参与灰产。

来历不明的资金,准确来说,来历干净的钱,人家都不一定要。

此举也得罪了不少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