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米国内部的失业率问题(2 / 2)

“林凯峰这个小家伙提出的要求不止研究卫星一项,这是他的另外一项请求。”

老领导看向旁边的秘书。

秘书从公文包掏出一份文件。

快速看完文件上面内容,孙领导夸张道:“一口气请这么多国外专家,北方机械公司即使家大业大,也架不住林凯峰大手大脚呀。”

老领导淡笑道:“老孙,你搞错了一件事情。”

“北方机械公司不是请专家,而是雇佣外国专家。”

“请和雇佣听上去没什么不同,中间存在着本质差别。”

见孙领导不明所以的样子,老领导耐心解释道。

“开会之前,我和林凯峰通了20分钟电话,米国现在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国内存在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

“以往我们请外国专家,不但要负责他们的往返交通费用,每天还要拿出一笔钱充当国外专家的工作补助。”

“这一回,林凯峰则是要大量雇佣外国技术专家,将他们从米国雇佣到龙国,为我们的生产建设服务。”

“前一阶段,林凯峰筹划在鹏城特区,建立完善的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半导体工业园区。”

“小家伙很快又有了新的想法,不但要在特区构建半导体产业园区,还要建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内部除了有汽车配套企业,还要有一大堆的精密加工企业。”

“老孙,你是外事部门负责人,对于米国如今的失业率问题,了解多少?”

“这……”

孙领导卡壳了。

见状,老领导从头讲起。

70年代开始,大批来自岛国的商品涌入米国。

对米国工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这个大背景下,米国国内失业率逐步攀高。

1973年,第1次石油危机爆发。

石油危机的出现,再一次对米国造成重创。

为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经济问题,米国开始削减公共建设支出,对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群进行严格审查。

资本界为应对经济危机,拿出他们最常用的方式。

一手裁员,一手削减工资与福利。

米国走出第一次石油危机不久,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不得已,米国筹划进行产业转型。

也就是林凯峰说的去工业化。

钢铁,汽车,加工制造等传统行业,失业率排在第一位。

也是首先被转移出去的产业。

两年前。

米国的钢铁产能,仅有鼎盛时期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企业不是倒闭,就是被迫停产。

到了去年,米国失业率已经达到10%。

汽车企业云集的一座米国城市,失业率即将突破20%。

米国铁了心要进行去工业化,导致本土无数工厂倒闭,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失去工作。

“老天爷!米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国内失业率竟然达到了这么夸张的程度。”

孙领导嘴上说米国失业率夸张到了极点,自己的表现的更加夸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