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小钱大事(1 / 2)

第651章小钱大事

“你!如此贪鄙,岂堪谋国?”

“君子岂能惜小利而失大义?”

“事涉国体国运,岂能计较区区钱粮得失?”

“御前商讨国家大事,如此锱铢必较,成何体统?”

“冯大人难道把银子看得胜过江山之重乎?”

众武将还来不及斥责,众文官已将冯远批的体无完肤,狗血淋头。

得,省事儿了。众勋贵索性闭上嘴,乐得看戏,论骂人他们十个加起来不如一个御史。

冯远死猪不怕开水烫,眼观鼻鼻观心,彷如老僧入定,云淡风轻。

“肃静!”戴权尖声喊道。

众人才渐渐熄了声音。

熙丰帝瞪了冯远一眼,道:“上年底才从江南运来三千万银子,今年江南新法大行,夏秋税赋足足四千万,又追比了不少国库欠款、查抄了不少叛逆家产,怎么又没钱了?”

冯远就等着今上垂询,忙探手入怀,取出一个巴掌大的精巧算盘,噼里啪啦拨起来,口中道:“回圣上,这一两年收入虽多,花销也不少。

开春时,川滇等地春旱、中原各省又遇罕见冰雹,后来又是各省旱灾、洪灾,黄河也决了口,数百万人流离,单是各处赈灾就花了三千万银子,重修河工又花了四百万;

操办太后薨逝丧仪,抚恤因屠斐等叛乱而死的将士,赏赐平乱护驾有功之臣,重建十数营京军等等开销,又花了两千余万;

京官、宗亲、勋贵俸禄、各部院日常运转等又花了一千余万两;

前儿为防九边不稳,大开仓禀,海量钱粮送去,补发边军积欠薪饷,提振士气,又花了一千五百余万两;

如今户部确实还剩点钱,不过眼看要到年底,要办的事儿还不少,九边尘埃尚未落定,此刻不宜大动干戈,否则说不定朝廷过年都没银子了。”

众文官闻言,都乖乖地闭上嘴,听冯远的意思是养廉银子都不想发了?这混账!

吏部左侍郎边青微一沉吟,道:“听冯大人一番解说,看来国家虽大,事务庞杂,还真得省吃俭用方可度日。”

“嗯,此言甚善,西域要收复,也不能乱花钱,还得量入为出方为上策。”

“对,邬大人说的是,还是得花小钱办大事才行。”

众武将见文官瞬间达成“花小钱办大事”的共识,直气得咬牙切齿,大骂文人无耻。

办大事是假,花小钱是真。

李猛身为大都督,忍住气道:“诸位大人,西域远在万里之外,一路上人吃马嚼,一担粮从京中运过去,最多还剩四分之一。

至于车马、兵丁、器具的花费更不消说,请问如何花小钱办大事”

“此乃军务,理应大都督筹谋。”户部左侍郎衡舟道。

“荒谬!”

“岂有此理!”

“没钱怎么打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众武将忍不住鼓噪起来,抗声争辩。

“肃静!”戴权扯着嗓门喊了好几声,才把众勋贵压下去。

熙丰帝道:“元辅有何高见?”

段准道:“臣以为冯大人并诸位大人,与诸位将军所言各有道理,所谓花小钱办大事其理并不错,只是多少钱算小,多大的事算大,还需斟酌。”

北静王笑道:“准公说的是。寻常人家过日子都须精打细算,何况朝廷?皇上,臣有一策,或可两便。”

“哦?奏来。”

“是。”北静王躬身道:“臣以为,既要花小钱,便不可劳师远征,劳民伤财。

何不在诸边镇就近征调诸王亲卫,且诸塞王府多年来存粮甚多,购粮也便宜。如此其利有四。

一者就近征兵、购粮,节省海量转运之费。

二者为弱藩之计,兵马、粮草征用后,可使其永镇西域,则诸王之势弱矣,九边更为稳固,下一步拆藩更顺利几分。

三者不必动用多少京军,无后顾之忧。

四者若有伤亡将士,因其并非官军,朝廷皆不必出资抚恤,只命藩王善后,如此又省下大笔钱粮。

诸藩若抚恤,则财力更弱,若不抚,则军心涣散,于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弊。”

冯远等文官听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霍鹏捻须笑道:“王爷此计甚妙,连消带打,既解西域之围,又消藩王之忧,善。”

董仪也笑道:“王爷此计,一举数得,真可谓花小钱办大事了。”

众文臣皆眉开眼笑,道:“臣等附议。”

贾琮等勋贵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寒而栗,好歹毒的手段。

如此一来朝廷只需出点钱,反正消耗的是藩王的兵力,即便全军覆没,对朝廷来说,只要收回西域,便是功德圆满。

难道几个才上位的年轻藩王敢造反么?

不过这与贾琮无关,从国家层面说,这或许也是最好的办法。

熙丰帝微微点头,沉吟道:“若诸藩不奉诏,如何?”

北静王道:“皇上放心,如今诸藩王已传位世子,启程返京,新王未经风雨,见识浅薄,威望不足,岂敢抗旨?

朝廷站住大义名节,诸王若是推脱,便是心存反意,有削辽藩、慑幽冀二藩的余威在,谅诸藩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顾涛道:“且可沿途依次传旨,先取大同镇,再取山西镇,一镇既伏,诸镇莫敢不伏。”

“顾中堂所言极是,大同、山西两镇距离都中不远,绝不敢当出头鸟。”众人皆附和道。

“以卿之见,征多少兵马为宜?”

北静王道:“臣以为西域广袤无边,兵力过少,即便能打赢,亦难固守,至少须征二十万人。”

贾琮心头略一盘算,这需在剩下六藩中各征三四万人,不过二十万人马的开销绝不会是个小数字。

虽说省了些运费,可所需的军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果然,冯远听说要供应如此大的一支军队,顿时皱了眉头,道:“请问王爷,所费几何?”

北静王道:“小王粗略估算,少则两千万、多则两千五百万,当可竟全功。”

李猛、王宁等人心头一喜,忙道:“这个数字合情合理。”

虽说用的是藩王兵马打仗,但钱粮运转定然离不开五军都督府,众勋贵都暗道还是北静王会喊价,先顺着文官的口风说,最后再狠狠咬一口。

众文官都倒吸了口气,这是花小钱?即便一力主战的关浦、顾涛等人都皱起眉头。

北静王的计划听起来很美,可花费着实太大了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