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九章 不就是一根钢丝绳,看我给你们搓出来(1 / 2)

大国工业 华东之雄 6480 字 28天前

4月8日,津城,开发区。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一座崭新的厂区里,各种设备矗立,一幅现代化工业的场景。这个厂区最让人感慨的,还是那座35米左右高的钢结构厂房,这几乎是目前整个开发区最高的建筑了。

一辆桑塔纳开进了厂区,停在了这个最高建筑的旁边,一男一女从车上下来,看着这座建筑,男的也是感慨万千。

“这东西真大啊!”

“是的,听说之后,我也吓了一跳,要建造八万吨的模锻压机,地面的高度就有27米,地下还有15米,为了容纳这座模锻压机,厂房就得建到三十五米的高度。”赵娇开口:“为了之后的安装调试以及生产,厂房里还有一座三十米高的天车。走,锋哥,我们进去吧。”

秦锋点头,早就想要过来了,一直都在忙碌之中,也不知道这边进行到什么程度了。今天终于抽出时间,过来看看。

等到进去之后,里面就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地下部分已经安装结束,地上部分正在建造之中,刚刚建造了十米来高,正在进行立柱的焊接。

现场看不到电弧的火花,只能看到两個巨大工件的接触面发红,发热,直至融化成了铁水,这就是在大型厚壁工件焊接中最常用的电渣焊技术,只有这种技术才能焊透。

但是,这种技术也很难,现场有技术人员在密切地关注着焊接过程,他们由于靠得比较近,所以能感受到大量的热。

四月天还属于倒春寒的时候,但是他们却都穿得很薄,就算是这样,额头上依旧是汗珠滚滚,后背也给打湿了。

一名身材婀娜的女孩站在一名技术人员的旁边,掏出手帕,小心地给技术人员擦拭额头的汗水。

看着这样一幅场景,秦锋笑了笑:“看来,小芳的终身大事不用咱们操心了,人家自己的幸福,就靠自己追求。”

“嗯,两人应该是成了。”赵娇点头。

就在此时,旁边传来了几个人的争论。

“活动横梁有一千四百多吨的重量,我们根本就吊不起来,必须要先分段起吊,然后再到工位上焊接!”

“不行,如果到工位上焊接,精度根本就没法保证!”

“到时候,我们再用蚂蚁啃骨头的方式进行精加工,保证达到加工精度!”

听着这些人的话,秦锋也很是好奇,他扭头过去,看向争论的方向。

那里摆着四张桌子拼起来的一张大桌子,在桌子上放着巨大的设计图纸,此时,几个人正在对着图纸议论,其中一个人就是二重机的何明,这座八万吨模锻压机的总负责人,另外几个,应该是工程师。

秦锋和赵娇走了过去。

“当初咱们在造第一台万吨级水压机的时候,用的就是蚂蚁啃骨头的方式,当时的袁大刀灵机一动,把移动式铣床搬到横梁上,几台同时切削,将半年的工期缩短到了一个月,他袁大刀能做到,我刘二刀也能做到。”

袁大刀是绰号,是一名姓袁的工程师干机加工相当牛,而刘二刀,就是实打实的姓名了,刘二刀当年出生的时候剖腹产,老娘挨了两刀才把他生出来。

不过,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面对这些工艺上的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

“不行,当年的万吨水压机,精度要求到0.7毫米,而现在,咱们这是八万吨的模锻压机,精度要求到0.1毫米,用当年的土办法,精度很难达到要求。”何明摇头否定:“最多分成两段,只进行一次焊接,这样每段也有七百吨的重量。”

问题就摆在眼前了。

怎么解决起吊的问题?

“我们自己造一台就行了。”就在此时,一旁传来了一个声音。

众人抬起头来,这才发现秦锋来了。

“秦总,您是不知道其中的难度啊,起吊重量越大,需要的技术就越高。”何明带着苦笑:“目前,我们国内自己生产的起重机,最大的起吊重量也不会超过三百吨,三百吨以上的,那就只能从国际上采购,比如说美国、德国、荷兰等等,尤其是荷兰,才是这方面的巨头,但是,如果国际采购的话,耗资巨大啊!”

当初,秦锋为了给汽车压大梁,决定造一台八万吨的模锻压机,现在,为了安装这台模锻压机,秦锋又要造一台七百吨的吊车?太难了,还是买吧,反正他们太平洋集团有钱,该花的钱也是要花的。

“难度大?还能比我们这台八万吨的模锻压机难度大?”秦锋说道:“既然我们连模锻压机都能造,吊车为何造不出来?”

秦锋是不信邪的,毕竟在后世,咱们东方的吊机技术那可是世界第一的,英国人造航母,都得从咱们这里采购吊机,当然了,英国人也没有吃亏,造完了之后,又转手卖给了阿三,还赚了一倍的利润。

至于阿三,应该的,谁让阿三自己抹不开面子,不直接来东方订购呢。

“秦总,吊车想要提升起重质量,不仅仅是要提升自己支撑部件的重量,提升电机的功率,还有起吊的钢索,那个钢索就造不出来。”何明继续说道:“您可以简单计算一下,我们的吊车用一排五个动滑轮,可以分成十根,就算是这样,想要达到七百吨的起吊重量的话,每根承受的拉力也得达到七十吨,考虑到留一定的余度,每根钢索至少得承受八十吨的力量,八十吨啊!”

“没错,目前最先进的钢缆是美国海军航母上用的阻拦索,这种阻拦索能承受八十五吨的拉力,已经相当强了,全球据说目前只有三个国家能造。”又一名技术人员开口。

“如果有这种承受八十吨拉力的钢缆,那我们自己是不是就能把吊车造出来?”秦锋问道。

“对啊,咱们二重机本来就是制造重型机械的,秦总,如果您能买到这种钢缆,那我们负责其他部分,一个月内,就能把这种吊机安装到位!不耽误我们这台八万吨模锻压机的安装!”何明说道。

“买什么买,我自己编一根去。”秦锋说道:“对了,你们二重机有绞线机吗?有的话,给我协调一套过来。对了,咱们这里钢厂的炼钢设备到齐了吗?有电炉就行,我要冶炼一炉钢缆需要的钢材,必须得配套拉丝机,出来就拉丝。”

大家伙都没有动,只是在用复杂的目光看着秦锋,那目光就像是看傻子一样。

秦总,你确定是认真的?

你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吗?

为了造这些钢缆,再购买一批钢缆生产设备?您要知道,不是有了生产设备就能制造出来的,材料、工艺、结构,这些都决定了钢缆不同的性能,秦总您就算是首都大学出来的,恐怕也没有这个本事吧。

你要是去找大学里的老教授们研究还有可能,但是工期赶不上啊!

“咳咳,秦总,我们不要着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何明犹豫着开口:“我还是给您讲讲这种钢缆的研制有多难吧。”

“我已经知道难度了。”秦锋说道:“不用你们提醒,我有办法做出来,这东西的关键,其实就是高强度的不锈钢盘条,只要这种材料造出来,就能用冷拉丝技术拉成钢丝,然后通过绞线机绞合成钢缆。想要在不提升重量的情况下提升拉力,就得想办法提升这个钢丝的强度。我恰好知道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盘条的生产工艺。”

“是吗?这工艺是什么?”何明好奇地问道。

秦锋笑了笑:“这工艺当然不能和外人讲,不过,大家伙都是自己人,说了也没关系,我要做的这种,是奥氏体不锈钢,只不过增加了特殊的钛和伲,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可以消除常规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这样的不锈钢在生产出来之后,抗拉强度可以达到一千五百兆帕以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