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回京(1 / 2)

“小姨?”

嘟嘟知道小姨的意思,就是母亲的妹妹,在双水湾,那个叫青青的阿姨,就一直让她叫对方小姨,她的很多小伙伴,也都有小姨。

但刚刚爹说,眼前这个人是她的小姨?

她娘的亲妹妹?

哪个娘?

“嘟嘟,小姨来晚了。”

骆竹琴眼睛红红的看着嘟嘟,一副想上前抱住对方,又担心吓着对方的模样。

“爹。”

嘟嘟似乎有些害怕,凑到孙向阳旁边,紧紧抓着他的衣服。

“放心,爹在这里。”

孙向阳揉了揉小丫头的脑袋,他能感觉到嘟嘟的紧张,似乎察觉到了眼前这个小姨的真正身份。

“嘟嘟,她是你亲娘的妹妹,也是你小姨,叫声小姨吧。”

这么一说,嘟嘟似乎更害怕了。

“爹,你不要我了吗?”

都说人小鬼大,嘟嘟明显就属于这一类。

“爹可舍不得你,只要你想留下,没人能带走你。”

孙向阳坚定的说道。

他现在也的确有资格说这话。

因为不管从哪方面,骆竹琴都不可能带走嘟嘟。

“我哪都不去,就留在双水湾,留在爹跟娘身边。”

嘟嘟立即说道。

“好。”

听着小丫头的话,孙向阳点点头,然后看着脸色已经有些发白的骆竹琴说道:“嘟嘟的决定你也听到了,只要她自己不同意,我不可能让你带走她,不过伱终究是她小姨,这点不会改变。”

“孙队长,我能在双水湾住几天吗?”

骆竹琴也知道,自己对嘟嘟来说,跟個陌生人差不多,仅仅因为一个小姨的关系,对方显然不会跟她走,但她又不想这么放弃,所以打算留下,先跟嘟嘟相处几天,真正了解嘟嘟的需求,也想好好打听一下,嘟嘟在双水湾这段时间到底过的怎么样。

不过单凭嘟嘟有点圆润趣事的小脸蛋,还有她干净的小手跟衣服,生活方面肯定是不会差的。

还有就是她对孙向阳的依赖,也都是真实的。

“没问题。”

孙向阳点点头,直接答应下来。

就这样,骆竹琴在双水湾住下了,每天都会去找嘟嘟,想要跟她培养感情,而嘟嘟虽然依旧充满了警惕,但终究是个小孩子,戒备心也慢慢放下。

要说最担忧的,自然是陈书婷,不过她也没有制止嘟嘟跟对方的接触,毕竟对方是嘟嘟的亲小姨,这点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

而反应最大的,却是张桂花。

听到骆竹琴想要带走嘟嘟,气的她差点赶人,并且直接撂下狠话,谁也别想把嘟嘟带走。

自然,这番表态也让嘟嘟多叫了几声奶奶,一直腻在她的身边。

骆竹琴刚开始说是住几天,但最终在双水湾足足住了半个月。

这半个月,她不仅对嘟嘟,对孙向阳一家,甚至对整个双水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明白自己小瞧了这个地方。

陈书婷说的,在县里当副县的那个表姐,她也见到了。

而且这小小的双水湾,有煤矿跟剪纸画也就算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一家碳纤维研究所,一辆吉普车。

就连那所学校,也是用孙向阳的名字来命名,据说是孙向阳在香江收的徒弟捐赠的,这个徒弟家里是做大生意的,有的是钱。

越是了解,骆竹琴越发明白,从嘟嘟的角度来说,她留在双水湾明显要更好。

而自己,虽然也分配了工作,但终究还没有结婚,带着一个小孩也不方便,未必能照顾好嘟嘟,带嘟嘟离开的决心,也慢慢消散。

毕竟她一开始的想象中,嘟嘟没有了父母,在双水湾肯定没人疼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被人虐待,吃不饱饭,天天干活之类的。

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所以她才想要带走嘟嘟。

可事实跟她想象的却是截然相反。

再加上嘟嘟的意愿,如果强行带走她,先不说能不能成功,恐怕对嘟嘟,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她因为姐姐的缘故,对嘟嘟爱屋及乌,尤其是在双水湾的这段日子,对嘟嘟也越发疼爱,真正找回了那种亲情的羁绊。

所以这天,骆竹琴提出了告别,也没有再说什么带走嘟嘟的话,只是跟嘟嘟约定后,有空了就会来看她。

在她离开的那天,嘟嘟也没少掉眼泪。

不过要说让她跟着离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她从小在这边长大,有了孙向阳这个爹之后,几乎一直被宠着,而且她还是双水湾的孩子王,就算不少比她大的,也都愿意听她的话。

除了每天最讨厌的上学之外,她几乎没有任何烦心事,就连早上的站桩,她也都习惯了。

毕竟她之所以能当上孩子王,不是因为她是孙向阳的闺女,而是因为她比较能打,就算一些比她大的男孩子,论力气也不如她大。

再加上有孙跳跳帮趁着,自然是威风凛凛。

当然,这里面也有陈书婷的因素,毕竟陈书婷是学校的老师,还是校长,学生害怕老师,这都是正常的事情,自然也就让嘟嘟越发得意。

八月份,天气越发炎热起来,陕北这边今天格外的干旱,不少地方缺水缺的严重,只有双水湾,那些包工种地的人,纷纷念叨着孙向阳有先见之明。

如果没有水塔跟水渠,恐怕今年双水湾的粮食也会减产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孙向阳却跟陈书婷,还有陈书垣,带着嘟嘟,一起来到京城。

同行的还有苏慧晚,至于张家栋,之前因为有事,已经早早回到京城。

这次众人之所以一起回京城,则是因为苏老爷子过寿。

为了避免坐飞机,众人只能提前出发。

对嘟嘟来说,这还是她长这么大头一次坐火车,一路上自然充满了各种惊奇。

而对陈书垣来说,坐火车分明就是浪费时间,有这么多时间,他宁愿留在研究所里加班。

现在碳纤维研究所已经算是运转起来,虽然人比较少,但研究所的目的也不是批量生产,更多的是为了研究生产工艺,做各种试验,把数据整理好。

有了孙向阳托人从国外弄来的那些相关资料,研究进度要比想象中更快一些,而且那些设备,也都是市面上比较高端的,远比他们以前的研究所好的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