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329 字 1个月前

黎荞听着这些话,连头发丝都是满意的。

若是搁从前,早就有红眼病骂陶竹不孝了。

但现在嘛,嘿嘿,其实陶竹就是很孝顺很善良,乡亲们没夸错!

夫夫两人回到家里时还不到九点钟,黎菽正坐在门口缝制衣服,宋招娣、宋小草俩孩子在跟着她学针线。

至于黎大山,他跟着王桂花去大河村了。

黎春桃倒是没去走亲戚,她家和周家那边彻底闹翻了。

但她不想待在自己家,过了年,她又长了一岁,十八岁在乡下是妥妥的大姑娘,怕被别人念叨,也怕被自家人念叨,所以她照常来了黎荞家。

黎荞没给她安排活计,她便拿出了用来记各村、各家各户给黎荞送谢礼的账本,她坐在前院堂屋门口,拿着树枝在地上练字。

倒不是她多热爱学习,她又不能考科举,她识字主要是为了帮黎荞的忙。

现在给黎荞送谢礼的人太多了,只靠着黎大山根本记不过来,所以她必须得识字。

“咋回来的这么早?”黎菽瞧见黎荞和陶竹拎着点心和猪肉回来了,忙放下针线筐,从小板凳上起身。

黎荞简单把情况说了一下,黎菽听的很生气,但毕竟是陶竹的爹娘,她也不好多说,只是道:“做人得知足啊。”

但凡陶家人肯对陶竹说句好话,以陶竹的善良,还不是分分钟就让陶家人吃香的喝辣的。

“三姐说的是。”黎荞点头,他摸了摸宋招娣宋小草的小脑袋,笑眯眯的道:“三姐,要不你带着招娣、小草出去玩玩吧,刚才我和竹哥儿回来时,瞧见了好几个货郎呢。”

这几个月来,三柳村的人比从前增多了不少,每日都有外村人过来。

有的是来卖红薯卖淀粉,有的则是想越过望月楼,直接找红薯作坊拿货。

人一多,货郎来的就勤快了。

现在过年,外嫁的媳妇、夫郎回娘家,小孩子手里也有压岁钱,周边村子的货郎更是来的勤快。

此时村子里没有小卖部,更没有超市,货郎的担子便是一个多彩的世界。

昨日大年初一,黎荞给黎家的小孩子都发了压岁钱,之前原身没见过宋招娣、宋小草姐弟俩,所以这一次黎荞就发了个大的,直接给了一贯钱。

而且他也明确告诉黎菽,俩孩子都大了,手里可以留个几文钱。

黎菽现在很多事都听他的,于是就给俩孩子各留了十文钱。

“现在都什么不缺,衣服吧,你给了新棉布,吃的吧,你做的点心比货郎的好。至于麦芽糖,大哥送来了几斤,随便吃,所以不用去找货郎。”

黎菽立马摇头。

这个回答在黎荞的意料之中,他直接蹲下身子问宋招娣宋小草:“你们想不想去找货郎买东西?”

“不想。”宋招娣立马摇了摇小脑袋:“舅舅,我要攒钱。”

“舅舅,我也要攒钱。”

宋小草小声开口。

“昨天的压岁钱你们已经攒下来了,现在你们手里的钱是可以随便花的。”

黎荞笑眯眯的劝。

“舅舅,那我可以不花么?”

宋招娣小手抓着衣角,有些紧张。

她这一次不想听她舅舅的话……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现在八岁,在宋家跟她娘一样,什么活儿都做。

她早明白钱的重要性。

好不容易有了钱,她一点儿都不想花出去。

黎荞:“……”

将小家伙忐忑的模样看在眸中,他抬手捏了捏宋招娣带着冻疮和淤青的小脸蛋,轻轻点头:“当然可以。我既然把钱给了你们姐弟,那就由你们姐弟处置。”

“谢谢舅舅。”宋招娣闻言松了口气,小脸蛋上立马露出笑来。

她舅舅真好,允许她随意处置那十文钱!

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她立马低头在针线筐里翻找,然后很快便拿出了一双手套。

手套和陶竹做的一样,大拇指和四指分开的那种。

她将手套递给黎荞,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舅舅,这是我做的手套,你戴上看合不合适。我针线一般,不如竹舅舅做的好。”

“咦,竟然做了手套么?!”

黎荞惊讶,将手套接了过去。

因为宋招娣和宋小草手上都有冻疮,所以陶竹便把他做的手套给了姐弟俩,让姐弟俩抹了冻疮膏之后把小手放在手套里捂一捂,免得小手太凉。

但没想到宋招娣竟是比照着陶竹做的手套也做了一双出来。

陶竹蹲下身子,从黎荞手里接过了一只手套,仔细打量几眼,看针线细密,并不输给他自己,他忍不住夸道:“招娣真厉害,虽然年纪小,但和我做的一样好。”

黎荞这时也仔细打量完了,他把手套戴在手上,对着宋招娣晃了晃:“招娣真的太厉害了,我明天去县城,就戴着这个手套!”

他这几日没看到宋招娣在新房子这边动针线,那这双手套肯定是她在老房子那边点着油灯做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