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298 字 1个月前

日子一天天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冬至。

冬至这一日下雪了,在这种风雪天气中,明知府来了平城。

*

作者有话要说:

没写完也没能早一点……qaq

给大家发红包!

第86章挣了大一笔银子方子差点儿泄露

雪是小雪粒,伴随着寒风砸在人脸上,砸得生疼。

这种天气,甚少有人愿意出门。

但平城不一样,明知府进了城,发现大街上来来往往有不少行人。

这些行人虽形色匆匆,但身上穿的挺厚实,除了行人外,街上还有少量的马车。

明知府忍不住感叹,连这种鬼天气都有不少人出门,那平日里平城得热闹成什么样。

他带着人径直去了县衙。

明知府来的突然,事先没有和江知县打招呼,他到时,江知县人不在县衙,而是去了红薯作坊。

今日是冬至,按照习俗要吃饺子。

红薯作坊工人多,吃的是大锅饭,这些工人和服徭役时一样都是自带的粮食,这种大锅饭,没人舍得带细粮,他们带的都是粗粮。

但今日是冬至,黎荞给县城的红薯作坊捐了三千斤小麦面粉,三千斤玉米面粉,十四头猪,让红薯作坊做两掺面包子——工人太多,厨子包不了那么多饺子,但大包子勉勉强强是供得上的。

于是江知县就挨个巡逻庄子去了,看这包子有没有落到实处。

明知府听完县丞的话,制止了县丞要去找江知县的举止,他打算亲自去红薯作坊走一趟。

平城的红薯作坊其实是七个大庄子,每个庄子可容纳三千人,明知府挑了个离县城最近的,他坐着马车,在寒风中晃晃悠悠进了庄子。

江知县不在此处,他便没公开身份,只是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在庄子里四处转悠。

庄子里都是土坯房,房间很大,不管是大通铺宿舍还是大厨房亦或者是生产车间,每一处都很大,能容纳很多人。

明知府对生产车间最感兴趣,他随意进了其中一间。

这间房子很大,里面足足有一百多人,地面铺的是土坯砖,一眼看过去,又整齐又干净。

工人所使用的锅碗器具也都很干净,看得出是每日都清洗的。

至于这些工人,每个人头上都包着棉布巾,防止掉头发,嘴巴上也戴着一块布,那是口罩,防止说话时口水喷进粉条里。

做粉条需要用到热水,所以整个生产车间被白烟填满,人待在里头一点儿都不冷。

明知府在里面转悠了一圈,很满意。

出了生产车间,他前往晾晒粉条的区域,庄子里铺的也是土坯砖,扫的干干净净,地面上只有雪粒。

晾晒粉条的区域满是木架子,木架子上挂满了粉条,这些粉条在寒风中冻得硬邦邦的,表层挂着一层冰碴。

明知府抬手戳了戳冰碴,神色很满意。

这会儿是中午,正是饭点。因为人多,所以庄子是错峰吃饭。

明知府抬步去了大厨房。

大厨房里热气缭绕,挤满了正在吃饭的工人,少部分挤不进去的便待在厨房门口。

吃饭时间短,而且宿舍是锁着的,回不去。

所以工人们一般都是在这边厨房吃饭。

今日的午饭是小米粥,玉米面饼子,两掺面包子。

小米粥和玉米面饼子随便吃,不限量,两掺面包子一人两个,每个有成□□头那么大,里面的馅是萝卜猪肉。

猪肉不多,大部分都是萝卜,但因为放足了油水,再加上包子皮有一半都是白面,细腻暄软,所以这些工人都挺满意,不仅一口一口吃的很香,脸上还带着笑。

明知府站在厨房门口,没有进厨房。

他没有让这个庄子的负责人跟过来,免得工人们吃的不自在。

而且,他想听一听工人们的心声。

厨房门口的一群工人一手拿着包子,一手端着碗小米粥,一边吃一边闲聊。

他们不认识明知府,但看明知府的穿着,应该是个富商。

反正这里是厨房门口,不涉及到粉条方子,所以这些工人只瞧了他几眼,便转了注意力。

“黎荞可真大方,竟然给咱们捐了这么多吃的,而且一个庄子两头猪!”

虽然说这两头猪分给三千人,一人还分不到一块肉,但好歹是肉啊。

“黎荞是我见过的最大方最有善心的富人,他有钱了舍得拉扯乡亲,他这样的人就该天天发财,好人必须得有好报。现在我全家日日都为他祈福,希望他一直发财,这样不仅他好好的,咱们也能跟着沾光。”

又有人这般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