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270 字 1个月前

盛鸿又交代道。

几位皇子也知道这一点儿,纷纷应是。

最终,几位皇子或愁眉苦脸或喜笑颜开或拧眉沉思的离开了求贤殿。

盛鸿让黎荞回屏风后继续处理奏折。

他则是摊开大盛的地图,一脸苦大仇深的瞧了起来。

嗯……他今后是不是该多多祭天好祈求老天保佑?

今后一年祭个五六七八次……

咳,算了,求的多了,老天爷或许会认为他心不灵。

还是老老实实办实事吧。

盛鸿出了第三道题目的事,很快传遍了朝堂。

几位皇子身边的人纷纷献策。

黎荞则是该干嘛干嘛,下班之后,他照常裹紧身上的披风往内城门口走去。

今日有风,一路上的官员都是这个造型。

来到自家马车跟前,旁边还停着辛知的马车。

翰林院距离内城门口近,辛知已经在马车上了,而且,黎瑜安也在。

黎瑜安与辛知成亲之后,两人是如胶似漆,一刻都舍不得分开,这么冷的天,黎瑜安硬是每天都送辛知上下班,两个人的黏糊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黎荞和陶竹刚成亲那会儿。

此时,看黎荞过来了,黎瑜安下了马车,他整个人裹的圆滚滚的,只露出一张嫩生生的小脸。

“舅舅,明日竹舅舅去善堂吗?辛家收拾了一堆旧衣物出来,明日我打算送过去。”

辛知站在他身旁,也道:“这次是将家里用不着的衣物,包括下人们的都收拾出来了,估计得装二三十辆马车。”

“竹哥儿明日应该去善堂的,辛苦你们了。”

黎荞不由带上了笑。

盛鸿说的不错,面临困境,应是上层对底层伸出援助之手。

不少人觉得他傻,但在大盛,和他一样傻的绝对有不少人,不然的话,上辈子时大盛又如何能度过难关?

这样的大盛,值得他付出。

在持续低温了十日之后,气温稍微上升了些。

在这期间,盛京不少人家都如同沈画、辛家那般,将自家用不着的衣物捐了出来。

善堂每日所接受的物资,由零零散散一下子变成了小山。

陶竹将这些物件能卖的都卖掉,好换取更多的普通棉衣棉被,以帮助更多的人。

而且,因为有暨北省的百姓不断赶来,再加上郎方府距离盛京很近,陶竹便将一部分衣物运送到郎方府交由江知府,好让江知府处理之后发给百姓。

江知府今年收购了一些棉花,而且,他是地方官,在郎方府他就是老大,因此,当他收购的棉花发放完毕之后,他便正大光明的将全府的一些富商请到自家府内,让这些富商捐一些用不上的衣物。

明总督亦是如此。

明总督更是老大,他也干惯了这种事,此时做起来驾轻就熟。

他又没有中饱私囊,他募捐来的每一分钱,他都用在了百姓身上,他每次干了这种事儿之后他都会如实写在折子里上报给盛鸿。

现在,百姓面临困境,他募捐起来更是底气十足。

而且,他也记着这些富商的好,今后这些人若是遇见什么不公之事,他自然会帮一把。

说起来,他这是行善,他这是给富商们一个接近他的机会。

其实那些富商巴不得捐呢。

*

作者有话要说:

西闪省和西山省不是一个地方哦~

第218章各地捐衣物,黎荞剧情少高志远快被气死了

锦城府的范家,也在尽力筹措御寒衣物。

锦城在西山省,距离盛京有一段距离,但这一波低温也影响到锦城了,因此范家人积极募捐。

另外,范家是做煤炭生意的,气温低,他家的生意就不错。

其他煤老板趁机将煤炭的价格提高了一些,但范家没涨价。

不过,范家的平价煤炭只卖给普通百姓,还限购,一旦发现普通百姓倒卖范家的煤炭,那今后就进入他范家的黑名单,再不能从范家购买平价煤炭。

锦城府的知府大人,见范家如此操作,便也公开募捐御寒衣物。

这多好的刷存在感的机会呀!

若是在黎大人跟前挂了号,也不奢望黎大人能在圣上跟前给他美言几句,只要黎大人提及范家人的高尚无私行径时顺带提一句他,再配合他自己的政绩表,那说不定就升官有望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