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273 字 1个月前

对此,黎荞很宽容,小孩子嘛,难免迷茫,他愿意给这些孩子重选的机会。

但这一次必须好好学习,若是不专心不上心,那他可是要劝退的。

他虽然有钱,但也不想当冤大头养废人。

医学馆分馆一共招收了三百名学生,免束脩,包吃住,但不发月钱。

他花钱的地方多,今后要把银子花在刀刃上。

元宵节后,医学馆分馆开学,官员的年假过完,该上班了。

天气依旧挺冷,和腊月相比似乎没什么区别,河流池塘里的水面每日依旧结冰。

这不正常。

按照盛鸿原本的打算,元宵节后气温上升,而盛京城外纵横交错的小河池塘通了水,他要领着百官前去田间,一起观赏龙骨水车灌溉农田的美景。

可现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竟是实现不了。

一连几日,他都捧着整个大盛的地图仔细研究,还时不时将户部十二部的主事郎中叫到求贤殿谈话。

与十二部的主事郎中谈完了,他和几个大学士谈。

和朝臣谈完了,他又召几个老国公、侯爷过来,与他们拉家常。

日子一日日的溜走,很快出了正月。

农历二月,气温明显升了一点儿,但不高,依旧冷飕飕的,得穿着棉服。

但水面结冰的现象少了,而且七皇子搞的这个灌溉大工程终于彻底结束,于是在二月中旬,盛鸿率领百官出城看农人灌溉农田。

小河边,池塘旁,到处都是龙骨水车,盛京城外的田地,一多半都能使用龙骨水车灌溉。

晴天,绿苗,还有潺潺的流水,哪怕依旧有小冷风拂面,但盛鸿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一些了。

翌日,下了早朝,盛鸿没有召大臣议事,也没有处理黎荞整理出来的需要他亲自批阅的奏折。

他又翻出了大盛的地图,研究了约莫半个时辰,而后他看向一旁的屏风:“黎爱卿。”

“微臣在。”黎荞忙放下手中的笔,从屏风后绕了出来。

“看今年这气温,似乎有些不妙。”

盛鸿说着叹了口气,曲指轻轻在御案上的地图上敲了两下;“你说朕有没有必要组织人手屯田呢。”

只靠着黎爱卿一人之力,太有限了。

不能再侥幸了。

该轮到他这个一国之君出手了。

第222章屯田盛鸿的新政策

“这……”

黎荞吃惊,眸子睁大了一些。

有点突然啊。

好端端的——至少在世人看来,这个世道是好端端的,这几年虽然北方比较寒冷,粮食减产,但百姓日子还过的去。

若不是他看了高志远的小册子,他也会以为这世道很好。

“圣上,您为何有此决定呢?”他做出不解的模样询问。

盛鸿闻言,又叹了口气,双手撑着御案缓缓起身,愁眉不展:“朕之前做了个噩梦,你还记得吧?”

“记得。”黎荞忙点头。

“看今年这情势,倒是和那噩梦有点相似。而且,粮食是国之根本,多产粮总是好的。”

盛鸿解释道。

“原来如此。”

黎荞恍然。

盛鸿还惦记着那个噩梦啊……

很有远见,居安思危,怪不得大盛上辈子能挺过去。

他微微皱眉,一副沉思的模样,片刻之后,他问道:“那您准备在哪里屯田?”

目前整个大盛属于朝廷的荒地还有不少,但大多零零散散,这里分布着几十亩上百亩,那里分布着十几亩、几十亩,很少有整片整片几百亩上千亩连着的。

屯田,顾名思义,就是号召大批人手在某一地聚集种田。

纵观整个大盛,没有哪个省还有这样大规模的荒地,除非是小规模的屯田。

大盛建立几十年,小百姓购买田地有限制,但贵人们购田没有限制。

像是辛家,在淮东府有将近五十万亩的耕地。

其他地方的田地也大多被贵人、富人占据。

盛鸿想屯田的话,他一时间还真想不起哪里合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