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704 字 1个月前

想起三柳村的情况,他不由轻轻叹了口气。

三柳村的乡亲们不仅要忙着处理蝗虫,还得补种庄稼、灌溉,一个人恨不能当做三个人用。

私塾放了大半个月的假,好让学生们帮着家里干活。

就连黎稻赵二妞这对近几年来专心当地主老爷、太太的夫妇,也下地忙着补种去了。

远在微青县的黎谷,虽然心疼的滴血,但微青县的秋收开始了,他得盯着,因此没办法回家看看。

另外,王桂花也是唉声叹气了好多天,也就在几个孩子跟前才有笑脸。

黎粮在北湖省还没回来,若是黎粮在,那肯定是可惜的饭都吃不下了。

三柳村的百姓都这样了,更别说是其他地区的百姓了。

“对了,大嫂今日回来,问我要不要给城北的红薯作坊招点人手做粉条。平城那边从外府购买红薯需要时间,她想着要不要在平城的粉条运送过来前,她做一些粉条拿出去售卖。”

想起此事,陶竹又开了口。

“嗯?”黎荞闻言抬眸,有些惊讶:“时间上也差不了多久吧?”

“对,其实差不了几日。但咱们庄子上的一些佃户,想在冬日农闲时进红薯作坊打零工,大嫂经常去庄子里,和咱家很多佃户都熟悉了,知道这些人家家中日子困难,大嫂便想帮帮他们。”

“而且,蝗灾经过河西府的消息刚传到盛京,一些酒楼、饭馆的掌柜就找上她,说若是今年平城那边的粉条供应不上,那希望她能多招些人手将城北那个作坊扩大一些。再加上她也有点心疼老家那边的损失,几个原因综合下来,她就有一些意动。”

“她说不和老家的乡亲们抢生意,等平城的粉条运送过来,那她立马停止售卖。”

陶竹解释。

“这样啊……”

黎荞恍然,他慢慢咀嚼着口中的西瓜,片刻之后,他摇了摇头:“若真如此,乡亲们肯定要多想了。”

“一开始城北的红薯作坊只供应咱家的铺子,不公开售卖。现在若是在平城粉条未运送过来前公开售卖,那乡亲们肯定会想,下一步咱们是不是就是不考虑平城那边直接公开售卖了。”

“这一步步的踩在乡亲们的心上,乡亲们肯定提心吊胆的,还是别了吧,咱们得让乡亲放心。”

他现在是身居高位的黎百万,没必要这么做。

“那我明天劝劝她。”陶竹也是这么想的。

盛京是粉条非常重要的销售地,平城做的粉条,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流入盛京。

但盛京的市场依旧没有饱和,粉条依旧是家境不错的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东西。

对于这一点儿,他很是可惜。

粉条这样的美味,应该流入万千百姓家中,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日常食物。

可惜,从三柳村决定全村人一起做粉条开始,关于粉条的一切就不在他和黎荞的掌控中了。

现在河西府靠着粉条家家户户都致了富,他更是不能动这一块大蛋糕。

圣上为了守护河西府的奇迹,硬生生的让明总督在河西府待了十余年。

明总督调走之后,还特意选了个精明强干、野心勃勃的田知府过来继续守着河西府这块蛋糕。

其实,粉条的做法早就传开了,天下的厨子又不是傻子,有了红薯淀粉之后研究出粉条的做法是很容易的事儿。

可是无人敢公开与河西府争利。

就算研究出了做法,也只敢悄摸摸的自家做着吃。

而且,今年平城那边的粉条很快就能运送过来,就算是打时间差,那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王桂花没必要掺和这个。

“你与她好好说说。至于佃户们想打零工的事儿,这个好解决,咱们在盛京只有千亩田地,佃户没多少,随便在咱们自家铺子里给他们寻个活计就成了。”

黎荞这会儿已经将陶竹的半个西瓜吃完了,他放下勺子,拿起桌子上的帕子擦了擦嘴角,然后抓住陶竹的手起身。

时候不早了,该洗洗睡了。

陶竹顺从的起身,口里问:“给他们寻什么零工?”

“嗯……”

想打寒假工的话,就今年冬天这个形势,黎荞很快道:“砍柴拣柴吧。甭管他们送来多少干柴,咱们都收。”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咱们家铺子根本没生意,大哥大嫂也一直在心疼每日烧暖房所耗费的干柴煤炭,今年甭管是不是如此,咱们先把干柴囤上。”

“这主意好。”陶竹听了,脸上不由带了笑,看向黎荞的水眸闪亮亮的。

这人脑子真好使,随口几句就把活计安排好了。

恰好黎荞扭头看他,将他这模样收入眸中,黎荞立马停住脚步,在他唇上重重亲了一口。

他唇上还带着西瓜的清甜,黎荞不由多亲了几口。

陶竹被亲的直笑,双手下意识环住黎荞的脖颈,但想到时候不早,他歪了歪脑袋,躲开黎荞的唇:“快去淋浴房洗洗睡觉,明天还得上朝呢。”

“没事儿,不差这一会儿。”

想到这段时日的焦虑,黎荞干脆一个弯腰,直接将人抱起。

从蝗灾的消息传入盛京,他和陶竹就再没狠狠快乐过。现在蝗灾结束,损失还能接受,可以放松一下了。

陶竹其实也想的厉害,虽然担心黎荞睡眠不足,但经不住黎荞的撩拨,很快就配合了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