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节(1 / 2)

独宠夫郎 不曾阿 4175 字 1个月前

……

接下来几日,盛鸿在为这几件事忙活,他也顾不上养生了,和黎荞一样从睁眼忙到天黑。

进入九月,气温骤降到了零下,但没下雪。

如此冷了几日之后,气温慢慢回升。

这下子不需要盛鸿下水军了,百姓们自发开始准备过冬物资。

中旬,当五万大军前往边城前,盛鸿对此次蝗灾的最终赏罚结果出来了。

史总督不仅被降为知府,还被追责罚了五万两银子。

被撸了官职的人都被追责,得缴纳数目不一的罚银。

盛鸿甚至连村长都没放过,若是没银子,那就罚田地。

这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蹲大牢。

一些灭蝗不出力的,比如说东山省一个同知,在蝗灾来临时喝酒,没为蝗灾出一点力气,于是不仅被撸了官职,罚了银子,还蹲了大牢。

和重罚比起来,奖赏也依旧瞩目。

像是俞知府,直接飞升为三省总督。

一个原本身上没有官职的举子,在蝗灾中积极组织乡邻灭蝗,直接被调去了外地当知县。

黎荞虽然不想要奖赏,但盛鸿还是口头表扬了他,觉得他在这次的蝗灾中也出力气了。

不过,田知府虽然表现不错,但知府以上的官职现在都满着,无人挪动,再加上盛鸿更希望这种人才好好镇守地方,于是田知府就原地不动。

盛鸿让他先领三品俸禄,等以后有合适的位置了,肯定会让他升上去。

和田知府类似的有好几位,这些人才盛鸿更希望他们留在地方守护当地百姓,于是就让他们原地踏步,只让他们领高品级的俸禄。

还有河西府的全体百姓,盛鸿也口头夸赞了一番,并且免去河西府明年春季的赋税——不是盛鸿不大方,实在是最近形势不好,他大方不起来。

……

盛鸿这份奖罚圣旨一出,满朝震惊。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盛鸿这是什么意思。

第230章满朝文武的反应,辛知自请外放黎粮回村,黎小兰心有所属

盛鸿的这个赏罚结果,满朝文武都觉得太夸张了,就连七皇子也觉得史总督这是遭了无妄之灾。

史总督太倒霉了,也太无辜了。

蝗灾这种事情谁能预料?

而且古往今来解决蝗灾的办法就那么几样。

不,准确来说,没有解决蝗灾的办法,当蝗灾真的来临,人类的挣扎根本无济于事,不值一提。

人类只能受着,任由蝗灾肆虐。

所以这场蝗灾怎么能怪到史总督头上?

史总督尽力了呀。

他又不是啥都没干。

怎么追究起史总督的责任了?

现在直接将人从三省总督降为一府的知府,还罚了五万两银子,这落差,说句实话,有些恐怖了。

史总督个人的心情,旁人能想象的到,颜面扫地,羞愤难当,若地上有缝隙,史总督肯定会钻进去。

但史总督的心情不是重点。

重点是盛鸿这道圣旨透露出来的信号。

因为大盛疆域辽阔,所以在整个大盛范围内,每年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天灾,不是东边有洪涝就是西边有干旱,不是北边有蝗灾就是那边有泥石流。

反正每年总会出点儿事情。

按照盛鸿此次的赏罚,那今后人人自危啊。

谁治下若是发生了天灾,那就自求多福吧,哪怕尽力救灾了,也有可能会被追责。

今后谁还能睡的安稳?

人人都得烧香拜佛,祈求老天爷保佑自己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宁。

此前盛鸿将消息捂的严实,只有盛钧黎荞以及吏部尚书卢良懋知道此事,现在圣旨公布,余下的几位大学士先是找了卢良懋,询问圣上为何会有此重罚。

其实卢良懋也是一头雾水,他虽是吏部尚书,但大盛官员的升降调任一直牢牢握在盛钧盛鸿父子俩手中,盛鸿告诉他此事时是告知,不是与他商议。

他当时也觉得这惩罚有些重了,因为史总督平日里的表现还行,此次蝗灾也尽了力。

但盛鸿就是要下此决定,他能怎么办?

他只能乖乖听令。

几位大学士听得卢良懋这一番解释,犹豫两天,忍住了求见盛鸿的冲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