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 / 2)

至于他那些兄弟拿去分销的时候,有没有往上面贴商标,那就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民警同志见他们说得信誓旦旦,而且狄思科的身份还是大学生,可信度比狄思强高多了,便拿着他们提供的证据去核实了。

狄思科等人在派出所等待调查结果,一直等到快九点,才看到二哥被民警同志带了出来。

“我们暂时排除了狄思强的走私嫌疑,但是他批发售卖劣质商品却是事实。”老民警在狄思强肩上拍了拍说,“做生意找合伙人很关键,林双顺那边全是劣质货,你跟这样的人合作,能有什么好结果?”

狄思强只觉自己挺冤枉,跟他们说也说不通。

劲松那边是全市最大的眼镜帮,要买便宜眼镜就得去那边,而且几乎所有批发商的货源和质量都差不多。

林双顺跟大哥是同学,跟他也算是朋友,他在林双顺那里可以先提货后付款。

他都提过两次货了,至今还没给人家林双顺付过钱呢。

送几人出门时,老民警跟狄思科小声说:“你回去也劝劝你二哥,他跟林双顺走得近,要是想起有关他走私的线索,一定要及时反馈给我们。”

狄思科满口答应着,可是心里却清楚,以他二哥的脾气,哪怕真知道什么,也不会说的。

否则也不会在派出所一呆就是三天了。

*

学生处的老师全程见证了案情进展,既然已经证实了举报信内容不实,这件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他们征求了狄思科本人的意见,询问是否需要学生处出具一份声明,帮他证明清白。

狄思科婉拒了。

相比于一份所谓的声明,他更想知道写举报信的人是谁。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不把人揪出来,他始终不安心。

不过,这人不但匿名写信,纸上的内容也是打印的,要想将人找出来并不容易。

这种事跟家人商量吧,他们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其他同学他又信不过,便只好跟葛磊交流了。

葛磊听他讲了来龙去脉后,第一个怀疑对象就是杜斌。

“甄主任不是说了嘛,一个专业最多能被选中两人,你们三个之间,肯定要下来一个。袁大姐常年长在图书馆,想抓她的小辫子不容易,那就只能从你身上入手了。你二哥刚被抓进去,学校里就有了举信,写信的人肯定是从派出所听到的消息!杜斌是干部家庭出身,在公安那边有些门路也说不定。”

其实对于这个经贸部的实习名额,并不是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

比如葛磊,他就对这个名额没有任何想法。

他们学校毕业生的去向都很不错,不是海关就是进出口国企,也有去政府部门的。

部委的牌子响,年轻人工作几年就有分房机会,但是单论收入的话,算是所有单位里垫底的,工作强度还特别大。

尤其是他们这些学外语的,几乎连业余时间都没有。

除了像狄思科和袁媛这样,想进入国字头单位光宗耀祖的,以及杜斌那种一心想要走仕途的,谁乐意去吃这份苦啊!

所以,他才会觉得杜斌的嫌疑最大。

只要他这次成功入选,以他的本事,直接留下也不是没可能。

狄思科拧眉想了想后,摇头说:“不是他。杜斌做事没这么毛躁,那会儿事情连个定论都没有,就给学校写举报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这次要不是你跟咱妹提供的证据充分,二哥哪会这么容易脱身?他是当场被抓的,又有其他人证。他说自己没走私,那也得有人信啊!到时候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我看这个举报时机正好,在公示期内直接把你拉下来。而且这可是走私啊,跟这种罪名沾上边儿,其他单位也不会考虑你了!”

狄思科仍是摇头:“甄主任说外语专业要加试口试,我们三个要是口语不过关,部委的同志可能一个都不会选。杜斌口语一般,这会儿肯定拼命练习口语呢。”

经贸部一共有四所直属高校,除了北京的这所,天津、上海、广州另有三所外贸学院。

如果他们的水平不过关,人家就从其他高校选人了。

并不是说,只要他下去了,杜斌就一定会被选中。

狄思科已经跟甄主任确认过,她只跟他们三人说过会增加口试,其他人并不了解内情。

所以他断定,写举报信的人要么是单纯的见不得他好,要么是个想顺位替补的糊涂蛋。

葛磊听了他的解释后,暂时打消了对杜斌的怀疑。

“既然如此,嫌疑人的范围就很好圈定了,咱们专业的、家里有一定背景、成绩能排进中上游,有可能还想走仕途。你就在这个范围内排查吧!”

狄思科心里隐约有个人选,不确定地问:“会是张新华吗?”

闻言,葛磊沉默了。

张新华确实比较符合上述条件,但他内心并不愿相信。

张新华和杜斌被女同学们戏称为“翻译班的两朵交际花”。

杜斌的活动重心在校学生会,张新华却一直在班级内部打转。

相比于圆滑老练的杜斌,张新华完全就是待人真诚的典范。

在大家心里他就是能照顾到所有同学的老大哥,在班里人缘极好。

要说他会写匿名举报信,葛磊和狄思科都不太相信。

“你别疑神疑鬼,看谁都像坏人了。”葛磊在自己的大锛儿头上拍了拍说,“咱再找找其他线索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