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 / 2)

“你看好啊,电话机上听筒的位置,有一个可以压住的叉簧,”狄思科在叉簧上按了按,“长按是挂机状态,你要是想打电话,就得连续不断地按这个叉簧。比如前两个数字是35,那你就要连续快速按三下,停顿一秒后,再连续快速按五下,以此类推。这个过程中,你要细心点,按错了就要从头来过了。”

“你这办法真的管用?”于童还是头一回听说能这样打电话。

“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于童按照他教的办法,打给了一楼传达室,竟然还真的接通了!

“这办法真不错!”于童像得到了什么新玩具似的,又给家里和表姐家打了电话。

见她竟然还想去按叉簧,狄思科将手按上去说:“于队,差不多就得了。给单位省点电话费。”

于童学了一项新技能,心情很好地坐回了椅子,终于有心思跟他谈谈录音带的进展了。

“你之前跟老黄合唱的小样,以及你们的照片,我已经给几家音像出版社和影音公司寄过去了。”

狄思科眼巴巴地等着,“然后呢?”

“有个天津的出版社有意向跟咱们合作,”于童抬手制止他的话,继续道,“但是对出版费提出的要求比较苛刻,我还想再跟他们谈谈。”

“他们提了什么条件啊?”

“对于新人,他们只能首发二十万张录音带,一次性买断费是三千块。”

狄思科不了解行情,听说可以发二十万张,觉得也不少了。

“刚才我帮陈玉娇联系的那个,首发可以发五十万张。”

如今音响市场发展迅猛,稍微有些名气的歌手,出一张录音带,首发随随便便也能卖七十万张。

她很看好狄二狗跟老黄的这对组合。

收到出版社发来的报价后,只觉对方是在羞辱人,把她当成了傻子。

心知狄思科不懂这些,她尽量简单解释:“他们的意思就是,三千块彻底买断,给你发二十万张。至于之后人家再发多少张录音带,跟咱们就没关系了。”

“他们为什么不多出版一些啊?”

“怕你们是新人卖不出去。”于童摊手说,“人家不想承担这个风险。如果想出版更多,那得咱自己掏钱。”

狄思科对于童的眼光还是很信服的,他拧眉思考片刻问:“于队,你觉得我们的录音带,真能卖得出去吗?”

“只要你们配合默契,再配合宣传,别说二十万张,就是一百万张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我是说如果啊,首发二十万张,我们只收一千块的出版费。以后再有加印的话,让出版社给我们销售提成,加印多少张,就提多少钱,你说他们能同意吗?”

第28章

狄思科提供的思路,对歌手和出版社来说,算是双赢的办法。

如今的正版录音带,国产盒带售价五块钱左右,进口盒带高达八到十块。

如果能跟出版社达成分成协议,哪怕每盒录音带只能提五分钱呢,多卖十万张,也有五千块的分成收入了。

狄思科的想法挺好,但有点书生意气,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

“录音带的发行数量由出版社说了算,他发行了五十万张,却告诉咱们只发了二十万,你能拿他怎么办?”于童耸耸肩说,“工厂都是他们的,每天从工厂走货多少,只有人家内部知道。咱不能跑去工厂和经销部门口盯梢,又没正经单位能监管他们,所以一口价是目前最划算的。”

而且他们都是音像出版业的新人,即便是获得了很多奖项的老黄,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资历尚浅。

新人没有与出版社提条件的资格。

音像出版社和唱片公司几乎全是国企,与歌手签订的出版发行合同都是制式的。

狄思科和老黄还没有让人家为他们专门修改合同的面子。

于童觉得自己手下的所有女演员加到一块儿,都没有这俩男演员让她操心。

老黄是个事儿精,小狄太有主意,两人组合到一起,威力也是双倍的。

不过,对于给他俩灌录音带的事,于童还真挺上心。

当天回家后,她就找上了白主任。

“奶,您手头有没有现成的曲子啊?”于童殷勤地给白主任捏肩。

“你要干嘛?”

“我想给黄炜和小狄出录音带,一张录音带正反两面得有十七八首歌,不能让他们全都翻唱别人的歌吧?”

这个话题可真是正正好踩在了白主任的神经上。

白主任讥诮道:“你们的流行音乐,不是流行‘扒带子’吗?你还是让他们扒带子去吧!”

“扒带子是因为没有原创曲目,有您这位大作曲家在,我们哪用得着扒带子啊?”

所谓扒带子,就是翻唱。

港台的扒国外的,内地的扒港台的。只要是有些名气的歌曲,都可以被重新配器,找人翻唱。

白主任见她态度还算端正,问:“他们要出什么风格的录音带?”

“跟市面上的大多数录音带差不多,就通俗音乐呗。”

按照于童的想法,他俩的第一张录音带,不用弄得太标新立异,翻唱些流行歌,再加一两首原创新歌,也就可以了。

一旦这张录音带发行,即使只有两首新歌,也会很快被别人“扒带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