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1 / 2)

从上午忙到快下班,三个人才把各自翻译的内容交了上去。

汪妍妍将三份翻译稿都认真看了一遍,拿出其中的一份问:“这谁的?”

狄思科举手。

“那狄思科留下,”汪妍妍对剩余二人说,“你们俩可以下班了。”

闻笙箫同情地望向狄思科,给了他一个“保重”的眼神,便背着包大摇大摆地溜了。

这就跟差生被老师课后留堂是一个道理。

肯定是留他改作业的。

狄思科也以为是自己的翻译稿有问题,人家都走了,他只好老实留在那里,看着汪妍妍在他的那份稿件上圈圈点点,用红笔将他的一些用词做了调整。

“好了,你把我改过的内容再看看,重抄一份新的给我。”

狄思科承认,人家的用词确实比他的更正式,所以就像被老师指点了似的,跟对方道过谢,又工工整整地将稿件抄了一遍。

翻译室里的工作制度非常严格,每个组都要进行错情登记,小错在组内通报,大错要进行全翻译室通报和检查。

无论是谁出了错,哪怕是组长自己犯错了,也要在那本专用册子上如实登记。

他来翻译室实习十天,已经碰上了两回通报批评。

汪妍妍年纪不大,也爱开玩笑,三人第一次碰上通报的时候,曾吓唬他们说,翻译室里的纪律是铁律,平时工作一定要认真谨慎,否则出了错误就得全翻译室丢人。让其他语种的同事也跟着看笑话。

狄思科原以为,有了这次的错误,虽没对他这个实习生通报批评,但他短时间内应该是分不到什么工作了。

然而,第二天一到办公室,汪妍妍就又交给他一份稿件誊抄工作。

见状,闻笙箫怜悯道:“你昨天那份还没做完啊?怎么还拖到第二天了?”

狄思科仔细瞅一眼那稿件内容,字迹有些潦草,但是可以确认,跟汽车没半点关系。

是一位外国政要在某个经济会议上的中文译稿。

内容比较多,足有三页纸。

狄思科心里有了点明悟,但他也没说什么,将那份稿件如实抄写完,午饭前就交给了汪妍妍。

有了这两次的抄写经历,下午被崔组长再次安排抄写工作时,狄思科就淡定多了。

他不但接过了稿件,还跟崔组长提了一个小要求。

“组长,您把英文原稿也给我一份吧,我对照着抄,万一有个错字什么的,也能及时发现。”

崔组长认真打量他两眼,将一份英文原稿交给他,又叮嘱道:“用完归档啊!”

狄思科接连接到新工作,即使神经再大条,闻笙箫和袁媛也琢磨过味儿来了。

稿件内容没有公开,他们不会凑上去看,但他大概在做什么工作,两人是心中有数的。

尤其是袁媛,她跟狄思科是同班同学,看到他的书本和作业很容易。

狄思科在作业本上的字迹比较潦草,但是教材上的笔记都非常工整,像印刷上去的。

她觉得翻译室的这些高翻,可能是看中狄思科写的字了。

袁媛猜得没错。

昨晚收到狄思科抄好的翻译稿后,汪妍妍就献宝似的拿给了组长。

组里可太需要一个这样会写字的人了!

这会儿的计算机打字还没普及,翻译室里的所有稿件都是手写的。

一份稿件从译初稿、定稿到核稿,要誊抄七八遍,偶尔有错字了,甚至写十遍都不止。

这些倒也无所谓,反正人多嘛,每人负责一遍也不算什么。

关键是翻译室的打字员只有三人,各个语种的稿件每天都能堆积成山。

有时候不那么重要的稿件,比如她的那份关于进口汽车的稿件,就会被排在后面。

他们是为了让字迹清晰统一,才去打印的。

狄思科这笔字,可真是太清晰,太统一了。

有些讲稿和翻译稿完全可以让他代替打字员嘛,省下了不少去打字室排队的工夫。

她们想让狄思科帮忙做誊抄工作的心思,并没掖着藏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崔组长特意把狄思科喊来了她们这桌,跟他说以后若有类似的工作,可能需要他多负担一些。

狄思科对所有稿件照单全收。

他能看到原稿和这些高翻的译稿,是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

外人就算想通过这些资料学习,也只能看到几年前的资料。

他这两天过手的资料可都是最新的。

里面有很多词汇的翻译都发生了变化。

比如,他看的那份半年前的资料上,对“走出去”的翻译还是“goingout”,如今就已经变成“goingglobal”了。

“小狄,你怎么把字练得那么工整啊?”汪妍妍觉得不能让小伙子白干活,还是得好好夸一夸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