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1 / 2)

“我今天在外面谈业务,地方太远了就把他俩留在了公司。结果,他俩趁着小阿姨给他们泡奶粉的空档,骑着胖大胖二上街了!二舅妈顾着一个,又怕另一个跑了,在后面追都追不上!要不是被胡同里的熟人在半路上拦下来,他俩明天就得上新闻!”

狄思科:“……”

厉害了我的崽!

作妖作出新高度,竟然学会偷溜出门了!

还给自己找了交通工具。

相比于成长缓慢的人类幼崽,两只狗崽经过大半年的成长,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它俩现在站起来比双胞胎还高。

而且闲不住,非常活泼,总想上街溜达。

因为要遛这俩狗子,狄思科和于童去北海公园的频率都提高了。

在爱出门这一点上,四只崽可谓是一拍即合。

二舅妈替两个孩子找补道:“他俩是瞧见别的小朋友骑自行车了,他们没有自行车才骑狗的!”

于童和狄思科:“::::::”

孩子没有自行车,是家长的错呗?

狄思科想了想说:“我看让他们一直在家里作妖不是办法,他俩已经不是小婴儿了,饿了尿了伺候一下就行。现在可以满地跑了,再在公司呆着,影响其他人工作,你出门带着他们谈生意也不方便。干脆送去托儿所吧!”

郭美凤和二舅妈都有点不舍得:“这么小就送托儿所啊?”

“有礼和嘟嘟都是一岁多就去托儿所了,他俩都快两岁了,去托儿所不是正好么!”

郭美凤不乐意道:“家里没有老人看顾的孩子才送托儿所呢,咱家有这么多人照应,干嘛送托儿所啊?有礼和嘟嘟那是没办法。”

狄思科其实早有送孩子去托儿所的想法。

二舅妈和小保姆的文化水平有限,可以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训练他们说话走路,但是更多的就没有了。

两个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基本就是各种儿童录音带,于童偶尔抽空读读图画书,以及狄思科的晚间小课堂。

把他俩放在家里作妖,还不如送去上学呢!

好的托儿所里会进行幼儿早教。

于童也赞成让孩子去托儿所,她早早让孩子去上学,不是为了让他们考清华北大。

主要是想让他们多跟其他小朋友接触接触。

夫妻俩在这件事上态度坚决,很快就开始给他们寻找合适的托儿所了。

现成的选择有好几个。

日化厂托儿所,东轻集团附属幼儿园,戏校职工托儿所,姥爷于宝塔所在国画院的托儿所,还有亲姥姥所在歌舞团的附属幼儿园,后姥姥所在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

这对父母将几所托儿所和幼儿园都考察了一遍。

最方便的当然就是日化厂和戏校托儿所,狄思科和郭美凤下班就能接孩子回家。

但条件最好,教学水平最高的是东轻附属幼儿园,以及经贸部的机关托儿所。

东轻集团是搞外贸的,有钱。

幼儿园也办得很有企业特色——人家是双语幼儿园。

所有阿姨都是幼师中专以上学历,能唱会跳,还会说英语。

而且这个幼儿园里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外教。

这种办学条件,放眼全北京都是数一数二的。

而它最出名的教学成果就是,去年幼儿园园长力排众议,与市里的另两所双语幼儿园,联合举办了一场幼儿英语口语大赛。

参赛的大班小朋友一共有五十多人,最终比赛的前五名里,第一、三、四名都是东轻幼儿园的。

东轻幼儿园的特色办学就此一炮而红。

不少人都想把孩子塞进去。

不过,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都是职工子女,为了配合计划生育政策,也为了凸显幼儿园的特殊地位,本集团职工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入学名额。

像狄思科这样一胎生俩的,也不能照顾。

一刀切,卡得死死的。

说一个就一个。

“咱总不能把两个孩子分开吧?”于童也觉得东轻幼儿园挺好,游乐设施、教室、老师的精神面貌,都跟其他幼儿园托儿所不一样,“机关托儿所也挺好的,要不还是送去机关托儿所?”

狄思科知道她其实不愿意麻烦后妈,语气坚决道:“要去就去最好的,机关托儿所照着东轻幼儿园差了一点点。入学名额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包在我身上!”

全程旁观这两口子折腾的狄家人简直目瞪口呆。

在他们想来,托儿所幼儿园都一样,将孩子送进去,有人帮着看管,上下班接送也方便,这才是第一要务。

结果这两口子找了一个接送最不方便,入学条件也最严苛的。

三哥和四哥被他们闹得都有点恐婚恐育了。

现在养孩子已经这么难了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