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节(1 / 2)

于童趴在床上,缓了半天才嘟哝道:“你没官没职的时候,整天西装革履地出入高档餐厅。现在当上主任了,居然还得下乡收菜?”

“这不是第一单生意嘛,我总要亲自跟一趟,才知道蔬菜生意要怎么做,咱可不能纸上谈兵。”

于童围着被子坐起来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之前都跟孩子说好了,下午一起去公园的。”

狄思科捧着她的脸蛋吧唧一口说:“收菜最多三个小时,中午之前就能回来。”

“那还行,你快去快回吧。”于童交代一句,又摔到枕头上瞬间秒睡了。

狄思科:“……”

他一路开车来到乡里时,已经快六点了。

农贸公司的三辆卡车都是载货五吨的东风145,其中两辆已经开去村子里收货了。

只有一辆空车停在距离乡政府不远的地方。

车附近除了经合办的几个年轻人,还有一个戴草帽的中年男人。

狄思科提着一兜子包子油条走过去,“吕老板,没吃早饭呢吧?先吃点!”

吕老板嚼着烟屁股,摆摆手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说,昨天晚上我给大钟寺那边的老伙计打电话了,那边有九辆卖尖椒的卡车。你们要是也把货拉过去,未必能销的出去。”

吕老板是被狄思科请来帮忙掌眼的。

他常年在大钟寺批发市场那边做蔬菜批发生意。

俗称菜贩子。

走南闯北到处贩菜,在这一行的经验,不比蔬菜公司的供销科长差。

狄思科答应黄乡长收莲花乡的尖椒后,就给吕老板打电话请求帮忙了。

吕老板是做生意的,也想跟官方打好关系,这会儿就毫无保留地介绍道:“我们这行里有个’八辆不贩‘的底线,只要卖尖椒的车超过八辆,再’跟吃‘肯定会被套牢。昨天大钟寺那边就已经有九辆车了,今天肯定会更多。你弄一车尖椒过去,很可能卖不出去赔本。”

“你们这辆车是一万斤载重的,但是车费也不便宜,要想不赔本儿,就得装一万三四斤的货,需要一千三四百的成本。万一这批货被砸在手里,加上车费的话,一下子就得赔将近两千块。”

狄思科没想到批发市场那边会有那么多卖尖椒的。

他叼着油条狠狠嚼了几口,才下定决心说:“没关系,大钟寺卖不掉,咱就往其他市场销。我们这辆车是新车还得磨合,所以不能超重太多,咱就收一万斤的货,正好一千块钱就行。”

两人说话间,陆续有人挑着扁担,骑着三轮车往乡政府门口送货了。

“同志,你们是农贸公司收尖椒的吗?”

周健将从地上跳起来说:“是,来我这边过磅!”

几个菜农把一筐筐尖椒搬到磅秤上,吕老板盯着第一筐尖椒说:“不行,这筐尖椒不能收!”

那菜农似是知道为何不能收,没怎么狡辩就将筐子搬了下去。

另一个菜农想把筐子抬上去,也被吕老板制止了,“您这个也不成。”

“怎么不成呢?我这个多绿啊!”

“但红的也不少,”吕老板坚决不肯收,“这种尖椒收回去,我们卖不出去,就要砸在手里了。”

那菜农有点急了,“你们要是这么挑拣,那什么货也别收了!”

“不是我们挑得严,到了农贸市场,人家一样要挑我们,有半点红都得扔出来!”

吕老板回头跟狄思科解释说:“北京人吃尖椒要吃全绿的,挂一点红线的,在市场上都站不住脚。我之前从赤峰进了一批半红半绿的尖椒,一斤也没卖出去,最后全扔到路边了,加上车费赔了三千块钱!”

狄思科点点头说:“那就按照市场规则来,咱们是搞企业的,最开始就得把规矩定好。”

农民辛苦种出的尖椒销不出去确实令人痛心,但企业就是企业,不能明知赔本还做赔本生意。

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农民解决问题。

但收菜的时候就得按照规矩来。

来送货的菜农越来越多,不过真正能装车的尖椒只有一半,五千斤左右。

有个老太太瞧着他的车上还有一半位置,着急忙慌地说:“我家的尖椒还有很多绿的,你们能等等不?我现在就让老头子回去收尖椒!”

狄思科瞄一眼手表,快十一点了,但还是点头,“您尽快吧,我们等两个钟头,再晚就没法卖货了。”

老太太挑着扁担,风风火火地往家里赶。

吕老板一趟趟跑去打公用电话,再回来时,语气也有点急,“大钟寺那边有十一辆尖椒车了,这趟过去肯定得赔本!”

狄思科对于五百一千的尖椒并不十分担心,他想的是,蔬菜生意确实不好做。

蔬菜一旦过季就卖不上价了,风险太高。

要是能建个冷库之类的,每当蔬菜应季时,就赶紧采摘入库,如果保存得宜,兴许冬天还能吃到夏天的蔬果。

总好过,种地的时候看天吃饭,卖货的时候看市场吃饭。

收菜车一等就等到12点多,一群人为了老太太家的尖椒,等得饥肠辘辘。

狄思科正想着让大家伙先去吃午饭,就见不远处有辆小红车开过来了。

车子停稳,狄嘀嘀和狄嘀嗒从车上跑了下来。

狄思科赶紧迎上去问:“你们怎么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