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节(1 / 2)

“没办法,马厂长年纪比我大,职级也比我高,人家那么给面子,我当然得兜着。不能去他们厂工作,就只能舍命陪君子了!”

于童心说,能坐上厂长位置的人,果然是不缺智慧和手腕的。

马厂长邀请二狗子去腾飞厂当副厂长,算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步棋。

要是二狗子同意去腾飞厂,他能得到一员得力干将。

反之,也能趁机跟二狗子拉近关系,如果经合办有这方面资源,可以争取向腾飞厂倾斜。

狄思科忍着头痛起身洗漱,在闺女的小脸蛋和儿子的小屁股上捏了捏,又去院子里探望了怀孕的胖大,这才晃晃悠悠出门上班了。

区委招待所那边还在闭门评审,狄思科想趁着这几天空闲时间,为农贸公司定下一个经理人选。

按照他的意思,最好能从外面挖一个有相关经验的总经理过来。

可他跟胡青松和潘芝花谈过以后,却意外发现,这二位副主任竟然都有去农贸公司当经理的意愿!

不过,胡青松在名牌工程这个项目上的表现有点一言难尽,狄思科不想冒险把他放到农贸公司去。

胡青松在清水衙门里呆了这么多年,冷不丁被调去经济效益不错的企业,堪比老鼠掉进了米缸里,难保不会作出什么穷人乍富的出格举动。

农贸公司开业大半年,一直表现不错,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需要一个靠谱的当家人。

“潘主任,企业跟机关不一样,要不你再好好考虑一下?”狄思科尽责提醒。

“我这几个月一直跑农贸公司的项目,还挺有干劲儿的,也算适应企业节奏了。而且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农村农业的工作我相对比较熟悉。如果组织信任我,我愿意去农贸公司工作。”

潘芝花被调来经合办一年多,有些事已经看透了。

经合办这样的单位需要大量的项目支撑才能运转起来。

如果来一个有能力或有门路的一把手,大家伙可以跟着领导吃香喝辣。

否则就只能像之前那般吃糠咽菜。

狄思科这样的年轻干部,领导顶多会把他留在经合办干一届,等到狄主任调离后,新来的领导会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潘芝花在市里没什么人脉,搞不来那么多大项目,还不如抓住眼前能抓住的。

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农贸公司工作,沉下心将企业做大。

潘芝花的工作能力毋庸置疑,既然她本人愿意,狄思科也就放心地将农贸公司交给了她。

程序走得很快,名牌工程的初审刚有结果,星火农贸服务公司就与区经合办分割了。

大家仍在同一栋楼里办公,但潘主任摇身一变,成了潘经理。

她手下有一个预计年入五百万的蔬果批发市场,一个在建的大型冷库,一个中型保鲜库,两个蔬果配送中心,还跟三个区县的蔬菜种植基地、肉联厂和渔场签订了承包合同。

这个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

潘芝花在农贸公司正式走马上任,随着她的跳槽,经合办这边也有了一个副处级副主任的位置出缺。

经合办最近半年比较活跃,眼瞅着就要发展起来了,所以原本不被看好的副主任,也成了香饽饽。

尤其是那些已经有些资历的科级干部,直接把这次机会当成了从正科跨到副处的捷径。

狄思科的电话和传呼机再次嗡嗡响个不停,连胡青松都接到了好多个走关系说情的电话。

胡青松竞争农贸公司经理失利,最近正气不顺,哪有心思帮人牵线搭桥!

所以,狄思科的电话还是最多的。

组织部门的同志也来征求他的意见,询问他对副主任人选的要求。

面对组织,狄思科倒是爽快地提了要求:“组织上最好能给我们的班子里再安排一位精明强干的女同志,很多工作由女同志来做会更合适。”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出缺的位置,狄思科只想找个厉害的副手帮他分担工作压力。

“我们会尽量给经合办安排一位女同志,狄主任要是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向我们推荐。”

*

新任副主任的人选暂时没有眉目,经合办倒是迎来了另一项重要工作。

市里要组织工作组,对五家国有企业进行会诊。

经合办在名牌工程的初审环节中表现出色,狄思科和区经委主任一起被市经委点名加入了这个工作组。

当然了,选他俩加入工作组还有另一个原因。

这五家企业中,有一个在他们的辖区,就是那个最近破产谣言传得很盛的腾飞厂。

腾飞厂是几十年的老厂,在册职工有五千人。

而这五千人中,有一半都是家庭的顶梁柱。

一旦腾飞厂破产,将这些职工和家属放到社会上,会给社会层面造成巨大负担。

所以,只要能保住,市里还是要尽量将腾飞厂保下来的。

无论是合资还是卖给外资,总要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如果是其他厂的问题,市里自己就能做决定。

可是腾飞厂的亲娘是机械工业部,它又是生产过军工产品,曾经有军工背景的企业。

外资对它的投资和并购都要经过严格审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