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节(1 / 2)

到了地方以后,半年即可离婚。

独自在外谋生这段时间,让郭美云对成年男人非常防备。

有些人看起来人模狗样,实则狼心狗肺。

所以,即便中介一再保证安全无虞,她也不肯用这种方式出境,万一中途被卖,她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去新加坡的路子走不通,中介又给了她第二套方案——去英国。

英国的签证是最不好办的,中介开价四根金条。

他们赚的是中介费,不是倒卖人口费,所以看出郭美云对男人的防备后,就给她介绍了一个英国老太太。

老太太的儿子在年初的“哈巴古斯号”沉船事件中丧生了。

儿媳妇是港岛人,年初刚诞下一名女婴,听闻丈夫死讯后,就想办法联系了远在英国的老太太。

如果老太太不来接手这个孩子,她将把孩子送去福利机构。

老太太自然不舍得将儿子唯一的骨肉送走,听到消息后,不远万里跑来港岛,接回了自己的孙女。

而郭美云若想去英国,可以假扮成她的儿媳妇王少芬,借用她的身份跟老太太一起回英国。

王少芬是土生土长的港岛人,跟英国船员结婚后,就办了去英国的签证。

可惜丈夫死后,她不敢独自去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办下来的签证也就全无用处了。

郭美云不知中介、泰勒夫人和王少芬是如何分配那四根金条的。

反正她用王少芬的港人证件、王少芬的签证,随着泰勒夫人一起坐船回了英国。

从此以后,她就不是郭美云,而是王少芬了。

泰勒夫人是一位独居老太太,她被允许住进泰勒夫人的房子,每月按时缴纳房租水电费。

尽管她挂着对方儿媳妇的名头,但她们其实只是两个陌生人。

泰勒夫人跟她要钱时并不会手软。

每吃一块面包,每喝一口牛奶都要算钱。

王少芬只有中学学历,郭美云的那张辅仁大学毕业证在英国彻底失效。

外国人注重文凭,没有文凭,即使她有才华有技术,人家也不会把她放在关键的工作岗位上。

她刚去英国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只能在餐馆里没日没夜地刷盘子,后来又找到一个兼职送牛奶的工作。

就这样凑合着过了大半年。

郭美云偶尔会想,她也许是前半辈子过得太幸福了,所以这几年要把她没吃过的苦一股脑尝尽。

但她心里清楚,自己不能一直过这样的日子。

她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跑出来,她得活出个人样儿来。

摸清楚英国这边的情况以后,她决定在英国重新读一次大学。

有了正经的文凭,才能谈发展。

在国内上大学是免费的,国家还给大学生发补贴,可是在国外上大学完全自费,当时的大学学费对她来说简直是天价,只有英国的中产以上阶级才读得起大学。

她仅剩的一根金条,对学费来说,简直杯水车薪。

当时她已经在考虑回港岛了。

既然大学文凭这么值钱,要不她还是回港岛算了,如今只有在港岛,她才能当郭美云。

然而,想到报纸上无处不在的王政安,以及化工行业对她的封锁,她还是冷静地选择留在了英国。

留在这里,至少是安全的。

欧洲人对亚裔女性的兴趣并不高,他们似乎也并不觉得她有多漂亮。

这反而让她感到安心。

几经思考后,她找到了一起生活一年,跟她还像陌生人一般,计较水电牛奶费的泰勒夫人。

她想跟泰勒夫人借学费。

老太太有钱,她知道。

泰勒夫人最初对她非常防备,仿佛她就是个觊觎家产的入侵者。

提起她的行李,就想将她撵出去。

后来郭美云反复强调,自己只是借钱,又向她坦言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并做了一个详细的还钱时间安排,泰勒夫人才勉强相信了她的说辞。

“你有儿子?会照顾孩子?”泰勒夫人问。

郭美云并没有多少照顾孩子的经验,但她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泰勒夫人沉吟了许久后,施舍般地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你只准上本市的大学,不许住校,不上课的时候,你要帮我照顾孩子。”

“可以。”

就这样,郭美云借到了两年的学费,加上她手头的金条,勉强能凑够三年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