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节(1 / 2)

“哈哈,那肯定得关注呀!我们省里要求全省所有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集体观看学习《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你跟马援朝,还有一个女同志,叫翁什么来着,忘了是翁佩霞还是翁佩云了,在我们当地可是名人!”

狄思科:“……”

艾玛,他还有这份殊荣呢?

当初他们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给腾飞的产品做广告。

因着没能赶上他媳妇投资的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拍纪录片的。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他们只求给腾飞多博得一点关注。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差距。

《绝处逢生》这部纪录片,是第一部真实记录国企改革过程和细节的纪录片。

每周在中央台播出一集,总共五期节目,就播了一个多月。

纪录片播出以后,尤其是从第三期播出以后,好几家国字头大报都根据纪录片中的内容,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腾飞领导层的某些操作,也在经济界引起了一番讨论。

腾飞成立四十年,有过高光时刻,也经历过险些破产的窘境,当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播出,狄思科代表腾飞公司出席签字仪式,正式并购人合软件公司的时候,收视率达到了节目开播以来的最高峰。

这种绝地反击的情节本就激动人心,再加上纪录片后期配的煽情音乐,连狄思科这个当事人都跟着鼻头发酸,猛男落泪了。

现实里,腾飞还要面对很多问题,改革仍在继续,但纪录片里的腾飞已经凤凰涅槃,绝处逢生了!

在国企改革频频遭遇瓶颈的当口,这样一部纪录片无疑会给国企改革打上一剂强心针!

所以,首播结束以后,电视台又在其他时间段安排了重播,甚至还发行了vcd版本。

狄思科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在内心吐槽,除了腾飞的自己人,谁会买这种vcd碟片啊,在电视上看看就差不离了。

听了张茂年的话,狄思科才恍然,这vcd的目标客户是全国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换做是他的话,如果知道有一部国企改革成功的纪录片发行了vcd影碟,八成也会帮忙冲销量,买一份回来学习学习。

三位第一次见面的室友,虽然年龄上有些差距,但狄思科平时接触的同事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加入谈话毫无违和感。

狄思科偶尔也会想,要不是家里还有两只状况百出的小崽,他的心态恐怕早早就进入中年了。

邹舟报到的时间比较早,打听到的消息也比他们多,闲聊的时候便透露:“每个支部都要划分几个小组,组织员说咱们一支部大概会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8-9人。可以自己组队,也可以等待支部分配,不过,我建议咱们最好自己找人组队。”

“这个小组主要是做什么的?有小组作业么,还是别的什么?”狄思科问。

张茂年以前来党校学习过,算是有经验的学员,颔首说:“咱们每节课后都有小组讨论,有小组课题报告,小组成员还要轮流代表小组,在全支部的讨论上发言。所以,咱们最好能自己挑选组员,组员里需要笔杆子硬的,嘴皮子利索的,还有资料检索能力强的。”

要是摊上那种惯于空谈的组员,对其他成员来说,简直是噩梦。

他觉得邹舟和狄思科的水平还不错,而且他们住在一起,组成小组以后,讨论小组作业也比较方便。

再找五个人,他们就可以组成一个支部小组了。

当天来报到的学员还不多,他们没能找到其他组员。

第二天早上,狄思科在一食堂吃早饭的时候,被三位据说是同班同学的女同志喊了过去一起吃早餐。

“小狄同志,你加入课题小组了吗?”老大姐满春华问。

“我们同宿舍的三位同志打算组成一个小组,不过,人员还不太齐。”

“那你们三位要不要加入我的小组?我们这边也是三个人。”

狄思科不能替另两人做决定,只耿直地说:“满大姐,我属于临场发挥型选手,资料检索能力还行,但笔杆子并不算是强项,我的另两位组员,跟我的情况差不多。您的组里要是有笔杆子特别强的,咱们可以强强联合,否则就还是另外寻找其他成员吧。我听说党校每天都要留小组作业,要是小组里没有文字功底强的人,大家的学习生活都不会轻松。”

他提出的条件是比较理性的,满春华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为他介绍了隔壁的女同志,“这是曾琴,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以前在政研室工作过。”

狄思科当即露出笑脸,立马换了口风,“满大姐,咱们组才六个人,其余两位成员,由您找,还是我们在男同志这边寻找啊?”

满春华被他的变脸逗得一乐,“班里的女同志不算多,还得给其他组留一些,你们从男同志那边找吧。”

于是,吃了顿早饭的工夫,狄思科就找到了组织。

提着两份早饭回宿舍的时候,他向两位室友宣布了这个喜讯。

“你说咱们的组长是谁?”邹舟问。

“满春华,满大姐。”

邹舟在寸头上划拉一把说:“挺好的,满大姐是咱们支部的书记,这回咱们算是真的找到组织了!”

张茂年叼着一只包子,给狄思科竖了一个大拇指。

一觉醒来,就被告知抱上了大佬的大腿,这体验真不错。

当天下午,全班同学去礼堂参加了国企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学习生活就算正式开始了。

国企培训班的课程不算多,每天只有两节课。

但每节课要上两个多小时,课后还会组织学员进行“两带来”交流。

所谓的两带来,就是每位学员都要为老师和同学带来一个热点问题,再抛出一个难点问题,让大家一起帮忙思考解决。

学员们最初上讲台的时候,还比较收着。

不过,党校的治学环境比较包容,有一个“讨论无禁忌”的传统,所以两三天过后,学员们的胆子变大了,讨论的话题也就越来越放得开。

这天,当代世界经济的课程结束以后,轮到一位名叫严励的学员上台发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