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节(1 / 2)

次日晚上,全家人早早吃好了晚饭,提前半小时就守在了电视机前等待《狄思科》的播出。

郭美凤沏了茶,准备了水果点心,四哥酱了一锅鸡脖子和鸡爪子,充当下酒菜。

一切就绪,就等待开播了。

“妈妈怎么还不过来?”弟弟跳起来说,“我去后面喊妈妈。”

狄思科拉住儿子,“你别去打扰妈妈,她明天有重要工作,忙完以后就自己过来了。”

于童被邀请参加市委举办的全市非公有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

她是从事文娱产业的,而且她的公司在市里算是规模很大的私营娱乐公司,市委早就跟她说好了,要让她在座谈会上代表文娱产业发言。

于童也是个要强的人,当着市领导的面发言,她当然得好好表现。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她的发言稿,连《20年20人》播出了,都没怎么顾得上看。

时针指向八点半时,《经济半小时》的背景音乐想起,于童推开客厅的门,匆匆赶了过来。

“还没开始吧?”

“没有,”狄思科往旁边挤了挤,给媳妇让出一块位置,“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播片头呢!”

《20年20人》是《经济半小时》的一个系列节目,主持人介绍完今天的人物后,很快就切入了正片。

因着20人的内容都是由周峰担任总编导和总策划的,所以20集的风格非常统一。

每一集都会有一个动情点,或是小高潮,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运动员那一期,以运动员退役后的迷茫为动情点,以是否要将名字当做产品名字为小高潮。

作家那一期,就主要讲了因为时代的原因,著作积压多年,作家冒着巨大的风险让作品出版。

而到了《狄思科》这一期,开篇就是那句话,“我三个哥哥的决定,跟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这个先考上大学的人,就好比经济特区。我成长起来以后,也要找机会回报家人曾经的付出,让大家共同成长……”

然后就放出了一张狄家人二十年前的全家福,当时拍的还是黑白照,屏幕上用箭头示意哪个是小狄思科,旁白也介绍了狄家的家庭情况。

“狄思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家庭,父亲是电影厂的灯光师,母亲是一名戏曲演员,在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五。用狄思科自己的话说,有父母,有哥哥,天塌了有他们顶着,他只负责傻吃傻玩就好了。小学时期,除了因为经常挨父亲的罚,练了一笔好字,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

因为家庭条件有限,狄家兄弟在学生时期都没怎么拍过照片。

所以介绍狄思科少年时期的画面,除了那一张全家福,就是他的一张一寸证件照。

算是给大家展示一下他少年时的模样。

“在我们的采访中,狄思科曾多次强调,是时代造就了他。”

而后很快就放出了狄思科在办公室接受采访的画面。

因为恢复高考政策,家中的三个哥哥决定举全家之力供三个弟妹读书。

郭美凤刚才看到那张照片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很多被封尘和特意遗忘的记忆,像汹涌的潮水一般迎面涌来。

老狄刚走的那几年,她可真难啊!

婆家基本断了来往,娘家能帮的也有限,她下了狠心将几个大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吃饭去。

否则靠她那点工资,全家没有一个能吃饱饭,说不定还真能饿死几个。

孩子半夜起来喝凉水她能不知道吗,但她没办法。

老五说得挺对的,是时代造就了他,也成全了他们家。

狄嘀嘀和狄嘀嗒不太理解这种感情,但都懂事地给奶奶和四伯递纸巾擦眼泪。

四哥死犟着不肯接侄子递来的手纸,坚称自己没哭,被破孩子在下巴上抹了一手湿,他才挺没面子地将纸巾扯了过来,背过身去在脸上胡乱擦了几下。

《狄思科》这一期,先是通过介绍他的家庭氛围,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塑造第一个动情点。

旁白总结说:“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青年时期的丰富阅历,以及有爱和睦的家庭氛围,成就了面前这个风度翩翩,乐观坚毅的狄思科。”

而后引出了腾飞vcd芯片成功问世的新闻发布会画面,将侧重点放在了保护知识产权舆论大混战,以及下大力气搞自主研发的心路历程上。

这一部分也跟国家最近出台的某些政策相吻合。

郭美凤和四哥提前准备的零食和下酒菜全都没用上,在这过程中,谁也没工夫吃喝。

要说前半部分是他们熟悉的老五,到了后半部分就是他们很陌生,工作中的老五了。

即使是于童和双胞胎,也很少能看到他的工作状态。

周导为了做好这一期节目,从各个渠道搜集了大量素材,还从《绝处逢生》纪录片的导演那里,要来了不少之前没能播出的,有关狄思科的画面。

所以,《狄思科》这一期与其他主人公的并不同,关于他的动态影像资料,时间跨度长达12年,他成年以后,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影像资料都有所展示,基本没有缺漏。

观众们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位狄思科狄博士,可真是从小帅到大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捧着下巴双眼放光。

姐姐搜肠刮肚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奈何学历太低,吹不出什么太像样的彩虹屁,想了半晌后,狄嘀嘀给出了她心中的最高评价:“我以后不嫁给动画片里的猴哥了,要嫁给我爸爸这样的猴哥!”

狄思科:“……”

就当你是在夸我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