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1 / 2)

准提只叹了一口气,良久以后才缓缓道:"天下无必困之局,今老君一人布局,而我等合二人之力,岂能无解?"准提又道:"那多宝道人乃是上清通天教主截教开山大弟子,封神大战中,人阐二教不惜以引我佛教东度的代价,而灭了同为三清一脉的截教,多宝岂能心无耿介?解铃还需系铃人,我等佛教只要从多宝身上多加动作便可!"接引听得准提之言,思索许久,才道:"集我等二圣之能,要说服多宝自然不难,然我等佛教修心度己,不染红尘,虽发展缓慢,却也步步为营,门下弟子难以大劫临身。"接引复道:"多宝出身截教,多有截教

'有教无类

'思想,到时我佛教

'度己及人

',虽大兴于世,风头无两,却也因为门下弟子沾染了诸多红尘之事,牵涉了太多因果,我等气运又是不足,怕是下一量劫便会轮到佛教!"接引准提两人一阵沉默,这时。远处那三千佛陀只一声佛号传来,两人对视一眼,复又将眼睛投向那准提从万仙大阵中度回的三千佛陀。

接引悠悠道:"好一个上清圣人通天教主,好一个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通天有如此之能,难怪昔日巫妖大战后截教能统领洪荒上万年?道教三清,老君布局、原始算计、通天动作,果然是没有一个易与之辈!若非三清内杠,你我佛教焉能踏入东土半步?"准提亦叹道:“蓬莱岛那位听怕算计也不小啊。”

通天在诛仙剑阵被三教四圣打败后。截教败亡已是定局,偏生通天还要举全教之力布下一万仙大阵,和三教四圣周旋到底。当时四圣只道是通天恼羞成怒,要争回面皮。岂知通天正是诛仙剑阵大战后悟得"破立之道",拼着让截教数万弟子性命也不让三教四圣好过。

截教若然不亡,日后三教四圣还要顾忌截教,定然会继续携手合作,截教怎会有出头之日?怕是下一量劫截教仍会遭遇算计。通天本想干脆一不作,二不休,将门下弟子全数送出。使截教名存实亡,好让三教四圣从此再无借口对付截教残余一脉。各大量劫也难以降临截教之身,有得千万年时间,截教自可重新大盛于世。

而三教四圣在截教败亡后,便要直接面对下一大劫,三教中总有一个注定要成为量劫主角,三教相互对立,四圣同盟关系便正式告破。

而玄天却恰巧打破了通天的算计,截教看似实力尽损,但实则还没有伤到根本,四大弟子皆在,除了多宝以外,其他三名弟子都安然无羔,而亲传弟子中,还有云霄成就混元境界,可以算是道门弟子当中一位成就准圣之人,燃灯不算,当年燃灯投靠阐教时便已步入混元之境,却只能算是客卿一类。当然,这还得除开蓬莱岛的。

玄天的动作恰巧将通天的计算打破,现在人阐二教皆还顾忌着截教,是以此次化佛,一是老君等人为了收拾佛教而作的,二是为了进一步打压截教实力。

不得不说,玄天这一步棋真真是手妙棋,让通天吃了个哑巴亏的同时,还要叫通天不得不说他的好,欠他的情。

当然,玄天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一来是因为要对抗佛教,增加道门的实力。按西方二圣的想法,此时佛教实力大涨,纵是气运不足,却也可以靠着这一量劫大兴的势头将佛教推进更高一步,倒时若是在这一量劫将道教实力一网打尽,以必胜的姿态迎战下一量劫,到时便是做主角也不用怕。

二来却是继续将通天摆在正面,让截教做好蓬莱岛的挡箭牌。

当然,这些却也不是接引与准提所能猜到的,他们最多能知道其一,却也不知其二。

接引准提圣人之能?自也知道此点,佛教注定大兴,却也是福兮,祸之所倚。因为气运不足,注定要成为下一量劫主角,如今又被老君摆了一道,更是那困顿之局。

两人想抽出身来。却是刚才看见那三千佛陀,明白开来,佛教早已经沾染了红尘因果。有进无退了。那三千佛陀本是截教门下,久在红尘历练,有诸多是非,岂是说断就断?佛教以此三千佛陀为班底而立教,还想不沾红尘?

只见准提脸上显出大毅力,道:"我等佛教行

'寂灭

'大道,虽万事有因果,然三清有良策,我等二人又如何没有妙计?通天动作强取因果;原始算计把持天庭;老君布局釜底抽薪。我等便舍身成仁,成全那多宝!一招而解三困。"接引闻言,只脸现大慈悲,唱了一声佛号,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正是大道至理。师弟,还要劳烦你一行,就去对那多宝说,只要他愿意皈依我佛,我这万佛之主的位子,便让与他吧!你我二人也好遵守道祖鸿钧之命,非天地大劫而不出。"准提神情肃然,望向那遥远的东方,道:"此事之前,我等却还有一事要先行!"灵鹫山,元觉洞内,阐教副掌教燃灯正闭目而座,旁边侍立着阐教三代门人韦护。燃灯突然心中一动,只对韦护道:"韦护,你且去请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留孙道人四位师叔伯过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韦护身形一闪,便消失不见。

接到韦护消息地文殊、普贤、慈航、俱留孙四人沉默良久,只个个一声长叹,起得身来……

昆仑山玉虚宫中,玉清圣人阐教原始天尊却是面无表情,掐算良久之后才道:"也罢,该去的总是要去,就当偿还了封神大战因果!不过你佛教如此不给我留下面皮,我又岂会让你好过?"……

十日后,燃灯、文殊、普贤、慈航、俱留孙、韦护五人在佛教灵山八德池边宣布,受佛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须菩提佛两位佛祖点化,从今而后皈依佛教,再和三清道教无半点关系……

燃灯被封为南无燃灯佛,韦护被封为韦护菩萨,而除开燃灯与韦护之外,其余文殊,普贤,慈航与惧留孙三人皆因“黄河阵”一役被削去了顶上三花,闭了胸中五气,需要转世重修再投佛教。

燃灯便是日后佛教上古七佛之首的燃灯佛,俱留孙乃是上古七佛之一,文殊、普贤、慈航、灵吉、那地藏、大势至、日光、月光八位菩萨合称佛教护教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中,地藏菩萨日后有大机缘;韦护菩萨手持降魔杵护卫未来佛弥勒身后;观音菩萨本该协侍于阿弥陀佛左右,但而今需要转世重修,现还未能归位,只有大势至菩萨一人协侍于佛祖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左右;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协侍于南无本师药师佛左右。而剩下的燃灯上古佛与迦叶佛则由南无本师须菩提佛准提带领,下界而去。

却说那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的坐骑狮、象、?,乃是当年截教二代弟子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三人被准提擒拿后所化。如今文殊、普贤、观音三人具有要事缠身,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三人便找了个机会,逃跑到东土而来,可截教虽未灭教,但碧游宫却封岛了,三位圣母也不知所踪,三人想到西贺牛洲群妖聚集,或可藏身,于是就奔西贺牛洲而来。

那些佛教佛陀以及三身佛具是当年截教门人,也是感叹灵牙仙、虬首仙、金箍仙三人受尽奴役之苦,如今见三人恢复自由,于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作不知。

燃灯率领五人叛离阐教,投奔佛教后,佛教声威达到了一个顶点,而三清道教又经此一击,如雪上加霜,名声一撅不震。尤其是那玉清圣人原始天尊阐教,更是一落千丈,可叹原始几千万年来辛苦培养的阐教精英,终究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准提带着燃灯与迦叶二人来到了天竺迦毗罗卫国,准提化为本体先天庚金之精菩提树,又命燃灯收了那多宝转世的释迦牟尼为徒。三人日日在菩提树下教导释迦牟尼,其中燃灯教导玉清圣人大法用以唤醒释迦牟尼前世记忆,迦叶在准提帮助下教导西方佛教圣人大法用以引导释迦牟尼思想。

释迦牟尼前世多宝本就资质高绝,本就有那大罗金仙顶峰境界,此时又得此多大能之人教导,自是修为进境如飞一般的增长。

当时天竺也如东周一般,各诸侯国混战不堪,几十年后释迦牟尼所出身的迦毗罗卫国在一次大战中败亡灭国,释迦牟尼一夜之间便国破家亡,从高高在上的王子变为了逃犯,而迦叶佛也在保护释迦牟尼撤退徒中为救释迦牟尼而身死投胎,释迦牟尼受此大变故,在准提化身地菩提树下顿悟大道,明了前世今生。

释迦牟尼感动于佛教对自己的大恩大德,想起了当日老君对自己的一番言语,遂皈依了佛教接引准提二人。

是时,仓颉现身前来与之相见,一旁燃灯因有准提的指示,也未有阻拦。

见仓颉前来,多宝上前道:“多宝谢过师兄。”

仓颉道:“道友有礼了!今时,你已不是上清多宝,不属道门,也不用再分长幼。”

多宝默然,仓颉与多宝好歹也算是同门师兄弟,此时截教虽已名存实亡,但那截教与蓬莱弟子也算走的相近的,情义尚有一些,彼此相见想起往事难免感伤。

感伤却也不能不顾正事,收拾好情绪,仓颉将那诛仙阵图交于多宝道人,道:“你即将成佛,以此为本,世上便再无多宝道人。”末了又道:“道兄将成一方佛祖,虽教有不同,理法却是一样。”

多宝自语道:“世事无常,我欲要如何?”说完,黯然不已。

仓颉笑了笑,贺道:“却是要恭喜道友!”

多宝默然道:“世上已无多宝,喜从何来?”

仓颉笑道:“多宝在心中,喜从大道来。”

多宝闻言,心中一动,道:“佛本是道。”

仓颉一听,笑着点点头,道:“佛本是道。”

话方说完,顿时多宝头顶三花化为佛光,数千件灵宝化为一高六丈的金身佛陀,佛陀千手,盘在背后,万种宝光,绚丽无比,莫可名状。

多宝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吾为释迦牟尼,今感念天道,于此立下小乘佛教,禀呈修己度人之本意,以教化苍生,愿天道以此为证。”

却是仓颉借机提点多宝后,多宝明了大道,将原身数千件法宝俱化为佛家金身,又借机立教,斩化出多宝如来。

多宝语音刚毕,天边将下无边七彩霞云,一团往多宝如来之身投去,一团往八景宫投去,另一团分为两部分,大的一小团飞往仓颉,另外两小团被燃灯得了。却是仓颉完成化佛之举,是以也得了一部分功德。

见多宝已经立教,仓颉也有些感慨,不过却也没说什么,待功德落下后便自顾收了功德离开了。

燃灯刚得了功德,便得到了准提的传命,让他将释迦牟尼带回极乐世界。

十一元始之恨

燃灯与释迦牟尼两人离去后,却是往西天极乐世界而去。两人都是法力惊人者,跨山过海,不多时就到了极乐世界,进去面见阿弥陀佛。待进到里面,只见以前的接引道人,现在的阿弥陀佛正与到访的准提道人闭目诵经。阿弥陀佛最小的弟子弥勒也坐在莲座上,却是在听寂灭大法。燃灯领着悉达多向两位教主行礼。

二位圣人点点头,准提对释迦牟尼道:“你可愿皈依我佛?”

释迦牟尼笑道:“我即是佛,何来皈依?”

接引道:“佛本是道,四处是佛。”说罢,接引身体放出无尽金光,接引道:“我等大弘愿,怜世人多苦;度天下有缘,行西方极乐;我等大弘愿,怜轮回多苦,证本心如来,证无上至道。吾誓渡众生脱出苦海,往登极乐世界,自今日起,吾为极乐世界佛主阿弥陀佛。”

接引早答应了多宝,自多宝立教以后便将佛祖之位让到多宝,接引也不食言,今日多宝立了大乘佛教之后便将佛祖之位让与了释迦牟尼,自此与准提二人闭关与西放极乐世界中。不问佛教诸事,释迦牟尼号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又称多宝如来,世人称之为如来佛祖。

多宝本来心尚向玄门,怀有愧疚的,听此一说,心里再无半点留恋。他也是未证混元之人,当然也想更进一步,在无量量劫后得证混元。释迦牟尼于是道:“南无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准提闻言一笑,道:“如此,到时可将小乘佛法先传入中土,其为老子所立,东土诸方不会阻止。至于弥勒?”

弥勒低者头,不敢表露一丝怨愤,阿弥陀佛道:“贤者劫时,我佛门大兴,我便为过去佛,释迦牟尼如来为现在佛,立弥勒为未来星宿劫未来佛。弥勒!”弥勒应声道:“世尊。”

阿弥托佛道:“我今亲授佛印,你将于星宿劫时为我教教主,南无未来弥勒尊王佛。”弥勒行礼道:“我佛慈悲!南无阿弥托佛!”

准提又道:“过去现在未来佛,如今已有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了中央婆娑净土,不如再兴一界,以为圆满之意。”

阿弥陀佛闻言笑道:“善哉!善哉!师弟此言大善,弥勒,去请药师菩萨到此。”

弥勒领命出去,过一会儿带着一位佛陀进来。那佛陀名号药师,正是那药师佛,向两位教主施礼。阿弥托佛道:“药师菩萨(此前药师道人修为是佛陀,但未称佛),你今有缘,可转世进入十恒河沙国土以外的东方,为我佛教建立佛界,成为佛主。”药师菩萨大喜,忙道:“我佛慈悲!南无阿弥托佛!”

阿弥陀佛为药师菩萨亲授印记,抚顶道:“善哉!善哉!入得东方,立下大愿,南无琉璃光王佛!”

药师菩萨忙许下大愿道:“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厄。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脱纲。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绵当引摄。罩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连证无上正等菩提。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工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前逼。身心受苦。若闻声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善哉!善哉!南无阿弥托佛!南无琉璃光王佛!”说完合掌微笑,身躯涅磐,化为一颗斗大舍利,离了极乐世界向东方飞去。

如来出身上清圣人通天教主截教,后得太清圣人太上老君教导太清圣人大法,又有燃灯与迦叶教导玉清圣人大法以及那西方佛教圣人大法。因此,如来也就成为了天地间唯一一个通晓三清圣人大法与那佛教圣人大法之人。声名之盛,三界无两。

多宝证得如来佛祖后,命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人做为协侍菩萨。如来又收了两名亲传弟子与十名记名弟子,亲传弟子乃是迦叶与金蝉子二人,迦叶当日为保护如来而身死投胎,如来自然要偿还此番因果。

那金蝉子却是一只知了,如来当初在菩提树下听燃灯,迦叶二人讲道时,有一只知了远远的飞来落在那菩提树上,日夜和如来一起听道,那化身菩提树的准提圣人没有阻止,其余二人自也不会与那知了为难。如来得到后,便点化了那只知了,收为门下二弟子。

如来的十名记名弟子乃是当初释迦牟尼得道前的十位忠心耿耿的侍卫,这些年来也一直旁听着文殊等三人讲法。分别为: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浮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十人各有所长,倒也有一定本事。

如来身具诸家之长,借鉴于太上老君的"一气化三清"之术,却加诸了改变,以诛仙阵图斩化忿念,分别用三清圣人大法和佛教圣人大法演化了五具分身,名为五方明王,分别为中央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军荼利明王、降三世明王、金刚夜叉明王。

如来又从那准提所度回的三千佛陀中选了十八位优秀者,称为十八罗汉。

如来归位后,佛教横三世佛(药师佛、如来佛、阿弥陀佛)、竖三世佛(燃灯为首的上古七佛、现在如来佛、未来弥勒佛)、三身佛(法身毗芦佛、汉、三千佛陀尽皆齐全,佛教实力之强,三界无两。

燃灯又用那重赵公明手中夺得的阴阳珠演化了佛教的两重天,实际上分为20诸天,共有三千佛国。至此佛教诸佛已将近圆满。

如来引进了截教"有教无类"思想,和接引准提的"修身度己"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展成为大乘佛教"修己度人"思想,完善了佛教教义。历史上每每遇到战乱时期,百姓困苦,精神无从寄托,佛教地"西方极乐"对百姓的引诱力自然不是其它教派可以比拟。

佛教的大兴势头已经快完成了,再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佛教的东进。只是时间问题了……

分割一下怨念啊怨念。

天地间的争斗怕都是因为有了怨念才引起的,便如现在,元始心中便产生了怨念。

自道祖提出封神依始,元始便在暗自算计着封神的事情,本来元始还念着三清情分,打算趁封神之时联合人阐截三教打击其他圣人,以让三清教门保存实力,哪知道祖直接打破他的幻想来着,西方教不参加此次封神,女娲不立教,没什么可打击的,唯一一个蓬莱岛,元始本来还有心想要算计的,结果被玄天给一顿好说,直接给说死了,没办法,实力啊,实力不及别人。

最后眼看封神只能在三教当中进行,元始便慌了,不愧是元始天尊,眼看算计别人不成,转眼便将对像改成了通天,并且以各种借口将老君给说服了,眼看实力还不及截教,为了对付通天,更冒着将西方教引进东土的风险也把西方二圣扯了进来。

按说元始的算计还是很成功的,按他的算计来看,先是联合人教与西方教将截教给灭了,使的阐教成功封神,占据天地气运,此后人教虽然得了利,但人教人少这一点却注定了人族教化之事还是落在了阐教头上,而此时西方教更不用担心了,在元始看来,西方教虽有二圣,但大教却无镇压气运的至宝,且此前渡走那么多截教弟子,虽然能兴盛一时,却也不免步了截教的后尘,将来也得一并完蛋,届时几大教派再无人能与他阐教相争。

不过元始好好的算盘却也被打破了,当然,便是圣人也有失误的时候。蓬莱岛的介入,打破了元始想要将截教打灭的想法。

云霄本该身陨,却被玄天给救下了,而且修为更进一步,先道门其他弟子一步成就准圣,却是让元始跌了些面皮,阐教此番封神大胜,十二金仙却几成了废人,而被阐教打的几乎灭教的截教却先一步成就准圣。

四大弟子中,多宝被老君所擒,现在化为了释迦牟尼,立了小乘佛教,用来分化佛教气运去了。而其他三大弟子却都还在,龟灵本被接引拉去佛教去了,却不知道怎么地又回来了,无当圣母与金灵圣母却被仓颉与嫦娥给收为了座骑,当然,是假的,现在不是又放出来了么,这点儿是元始最气的,气那阐教弟子白痴,怎么当时在万仙阵中就信了蓬莱岛弟子的话呢?现在放了出来,你也不好问什么,要问他们,他们只给你一句不小心放跑了便是,当真郁闷了。

元始去怪罪阐教弟子去了,却忘了当时情况下,阐教一堆弟子如何能挡得住两名准圣?再说那燃灯本就与佛教有勾结,放了金灵他们,一来也免得再结更多因果,二来也好让阐截二教内斗,毕竟截教便再恨他燃灯却也不及恨他阐教啊。

这些且不说,元始最恨的是那西方二圣与燃灯,燃灯叛教不说,还把十二金仙中的四人给拐带了过去,在现在阐教闻名天下之时,当着天地众生的面儿,在他元始脸上打了一个响当当的巴掌啊,你叫元始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十二大家算计

却说那文殊、普贤、慈航与惧留孙转世重修,纷纷投入地府当中。

文殊与普贤转世十世便回了极乐世界,协侍于如来身边,做了菩萨,算是成就正果了。惧留孙保存了前世肉身,元神也未尽数投入地府,只是分出了一丝进去,修行进度虽然缓慢,却胜在安全,便是那丝元神毁了,却也无甚大碍,顶多修为降低一些。

只那慈航野心不小,借此西方大法的玄妙,将元神尽数投入地府当中修行,转世百世,若是成功,百世之后便可成就佛陀之位。

偏就这点儿上出事儿了。

慈航转世九十九世皆无问题,直到一百世之时,慈航突然发现,情况很糟,真的很糟,嗯,至少,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真的很糟。

慈航一百次转世,修行佛后之后明悟了前身之时,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女的,两***,一大口,最最可怕滴事情是,这具女身还不是处……

伤心欲绝的慈航当下便决定放弃这具肉身再行修炼,但随之而来的事情让“她”不禁直冒冷汗来着――这具肉身,她硬是摆脱不了……

无论慈航如何施法,最后发现,除了自毁元神以外再无其他办法,可怜的她嚎淘大哭,找死的事她不想干,只能将就用着吧。

带着一幅女身回到极乐世界的慈航,正式更名为观音,协侍于阿弥陀佛左右,观音临行前,将自己百世所拖之家全数杀光,名曰斩断俗缘,其实还不是报复。

其实观音也知道自己是被元始天尊给算计了,但却是有苦说不出,这事儿大家心里其实都明白,但其实都不好说出来,慈航叛出阐教入了佛门,自己又不小心,偏偏给元始天尊留下了机会,虽然没做出什么让他身体受损的事儿,但心灵上的创伤是在所难免的。

这且不提,且说那陆压,散人陆压乃金乌之身,原本是上古天庭十太子之一,后来十金乌受人算计,犯下大错,十者存一,陆压心中一直都存在的仇恨,其实他也算是个可怜人了,三界当中几乎所有的教派都与他有仇恨来着,尤其是蓬莱岛,先是玄天杀父之仇,再是蓬莱岛弟子算计毁宝之仇,陆压心中虽然深恨蓬莱岛弟子,但实力不够,便是再恨,却也无力报仇来着。

其实陆压资质倒也不错,金乌之身,洪荒异种之首,遍寻三界也算是顶好的资质,且自身有那不弱于道佛两家大法的妖修之法,且又在女娲手下呆过一阵,见实却也不凡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修道亿万载却不得大道门,连那些道门后学末进弟子如今也比他高明了,这让陆压心中着实受到打击。一方面是仇恨的压迫,一方面是对实力的追求。二者让他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

而多宝化佛给了他一个窥道的机会,自多宝化佛成就一方佛祖,准圣之身,陆压见识了释教法门精奇,心痒难忍,一番思考之后,便欲弃道从佛。

在得知释迦牟尼成佛立教后,便西进中央婆娑净土,拜见接引,口称:“拜见佛祖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接引点点头,道:“你可愿归皈?”

陆压点点头,道:“弟子愿意。”

接引一听,满意的点了下头,一指陆压头顶,只见陆压头顶便现了头顶庆云,庆云之中一轮明日,之中有三爪金乌之相。突然,庆云化为佛光,明日化为一五丈金身佛陀(佛教修为一金身计算,修出金身便为罗汉。其中一丈为罗汉,两丈为尊者,三丈和四丈为菩萨,五丈和六丈为佛祖。其中罗汉相当于道门太乙散仙。尊者相当于道门太乙金仙。菩萨中三丈金身相当于大罗散仙、四丈金身相当于大罗金仙,而佛祖中的五丈金身却是相当于道门斩一尸的高手。而六丈金身则相当于道门斩去两尸的高手,待到六丈金身修炼到极致,便是相当于道门混元大罗金仙。弥勒佛乃是被阿弥陀佛强行提升修为聚成五丈金身,如今他的实力却是高于大罗金仙却是低于斩一尸地准教主),陆压金身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为法界印。

接引道:“汝便为小乘佛教之过去大日如来佛。”

陆压一点头,道:“拜谢佛祖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说完,又转身对释迦牟尼道:“拜见我佛释迦牟尼如来佛祖。”

释迦牟尼亦点点头,道:“拜见过去大日如来佛。”

说完,释迦牟尼又召来未来佛弥勒佛,三人同显了金身,释迦牟尼显了六丈金身,大日如来佛与弥勒佛同显五丈金身,头顶佛光阵阵,祥云朵朵,释迦牟尼双手合十叹道:“善哉!善哉!

我今为佛,当立法界;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

彼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何故名曰无胜。

其土所有严丽之事皆悉平等无有差别,犹如西方极乐世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