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1 / 2)

黄缭乃是当世大贤,韩非也不敢太过傲慢,一拱手道:"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天下万物,无不可法者。"韩非道:"法之作用,一则

'定分止争

',如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为: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韩非接着道:"法之作用,二则罚,赏罚分明。"韩非又道:"至于如何立法,乃是

'不法古,不循今

'也!世事向前发展,法也随时而易,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韩非此言一出,众人不禁轰然起来,窃窃私语,道个不停,连那台上的荀子也是坐不安稳起来。

现在诸国影响较大的三家观念为儒、墨、道三家。三家虽思想主张各有不同,但是具有一种共同点: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过去,而不在将来。自古代的"黄金时代"以来,历史在逐渐退化,因此,人地拯救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回到古代。这就是三家地"历史退化观"。

是以。儒家尊"周公",墨家尊"大禹"。道家更复古,将那伏羲、神农、轩辕"三皇"抬了出来。韩非法家的"不法古,不循今"直接动摇众家学说根本立意所在。如何让众人安稳?

一儒家弟子立时站起来,对韩非骂道:“竖子太过狂妄,古之先贤圣人,又岂是你这无知小儿所明?”

韩非拱手朝蓬莱岛方向一拜,昂然而道:"今日乃我法家问世,学术之争也,非不同圣人之言,圣人之言有大于世,但又何尝无错?时过境迁,人生于世,学而于世,时代改变,却也不能以圣人言一概而论。世人皆是"好利恶害"。正所谓"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学术也是如此!世随时变,怎可因循而守旧也!?那与守株待兔何异?"韩非此言倒是借用了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地观点,但却是丝毫不给儒家面子,直批儒家因循守旧、守株待兔。

荀子也是当世大儒,为儒家弟子所尊,这点可是他所说的,一时间刚才那名儒家弟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周丞相于一旁也有些神色奇怪,虽然这韩非从辩言上可看见其人有大材,只是未免太过狂妄了一点儿,此番下来,却是不免得罪了好些人。

周丞相默默退了下去,入了后台维幕,见一人于旁,周丞相拱手道:“先生,这韩非未免太过狂妄了吧?”

此人正是那荀子,他退下学正之位,却是为了早日回到孔丘身边,今日却不想见到了这韩非,却也是有些奇怪,见周丞相发问,荀子哪儿还不知道他的意思,怕用了此人会得罪自己,而今儒家弟子满天下,影响甚大,到时怕得罪了儒家弟子,他自己不好收场。

荀子抬手对周丞相道:“相爷莫恼,此人有大材,实不在我师之下,虽然有些狂妄,但有才之人莫不如此,相爷但用无妨。”

见周丞相听的惊讶,荀子也苦笑一声,心道:若不是看那印信出自同一物上,我怎么也饶不了他啊。

那韩非手中拿的那印信却是蟠龙印,印分为二,一半在韩非手中,一半在孔子手中。算是当年玄天给他们的信物吧,总算是一家,见者不能自相残杀。

荀子悄声对周丞相道:“此人与我师有关,吾师曾言:此人若出世,便是他还需称一声‘师兄’才是。”

周丞相一听,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这韩非的来历,喜的是韩非既与孔子有关系,那便算儒家弟子的前辈才是,自己用他,两不相干,且儒家弟子也会相助周朝廷,有如此多大贤相助,西周何愁不能中兴?遂安心看那韩非舌战百家。

韩非在学宫当中与群贤舌战三天三夜!舌风所指,无可抵挡!诸子百家一一败下阵来。

周丞相当场宣布,韩非将接替荀子出任学宫新任学正。西周将以法家学说思想治国。周王也按照韩非法家思想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变法。

西周地尚武精神有了法家思想指引,西周朝廷的国力也终于上了一个台阶也!

韩非一战而名动天下,年仅十六(当然,这十六太假了,只是韩非虚说的)便创法家一脉,实在是空前绝后;法家一战而扬名诸侯,为世人尽知,隐隐和儒、墨、道三家并列,成为新的"显学"。

世人称韩非为韩非子也。

四大部洲,人族,被称之为华夏正统的人族,这一部分只存于东胜神洲与南瞻部洲,北俱芦洲多为巫妖二族,人族数量虽占多数,却不为这一大洲的主导,西牛贺洲亦是人妖混居之族,人族数量虽多,但这一族却不为人族正统,从古至今亦被称之为蛮夷民族。

周朝,自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周朝便为整个华夏正统朝廷,而随着周朝的发展,自原来东胜神洲发展到南瞻部洲,而后,政权分立,虽然看似同一朝,实际分为东西两个政权。

东周完全陷入道家人阐两教的控制,占据人教正统之位,而西周则有那九龙星辰冠的存在,也据人族正统。东周妄想将西周吞并的同时,西周亦在想将东周纳入版图内。

两个朝廷分别代表了两大势力的碰撞,人阐二教与蓬莱岛,无可避免,或说人阐两教合为一家,共进共退,自截教败退之后,本应占据天地主角之位,但偏生又有蓬莱岛的存在,这两方势力不管怎么来说,都是不可调合的,人教老君自然想夺回人教正统,当年好歹那玄天算计他,将九龙星辰冠夺去了人教正统,玄天自是不肯的,故而这两方势力真的不可避免发生碰撞了。

而今东周朝廷在人阐二教的控制之下,虽是傀儡,但朝政好歹统一,比之西周强上许多,西周占据南瞻部洲大部分土地,但实际上西周诸侯林立,没有人服从西周朝廷的管理。

西周廷实力最差,要统一,难!。

杀戮一起,只该有人应运而生。

东海之上,蓬莱岛。

了真正一袭白衣与姐姐慧心告别,慧心道:“弟弟此去却是受累了。”

了真笑道:“姐姐何顾如此?需知我等修道之人,百年如一瞬,弹指千年光阴,弟此番只是下界走走,何谈受累?”

慧心笑骂道:“凭的耍滑,虽然百年如上瞬即过,但这百年却不好过啊。此番你奉命下界传立兵家,却不是一件好差事来着。”

了真道:“姐姐为何如此说?”

慧心脸色一正道:“我蓬莱岛不立教,老师便以弟子代立学说,如今看来,下界当中,儒、墨、道为最,法家兴起势头,直追前三者,并称四大显学,而这其中,吾等已得知这四家中,儒墨法三家都属我蓬莱岛,三家代君王教化天下,我蓬莱岛气运最盛,且老师功德无量,蓬莱岛气运自然无忧,只是这兵家,兵家却是广结因果,为各家学派之最,可不知以后会怎么样。”

了真一听慧心的话,便知她所要说的,兵家行事最惹因果,若他传下兵家,可知以后因果之深,顿了顿,沉声道:“以老师大能,怎会想不到此点,实乃兵家自成一脉,为世间必须。无论后兵家在凡间沾染多少因果,也是与我等蓬莱岛无忧!兵家却是不同于那儒家、墨家与韩非学说!”

慧心一听,大惊,怒道:“此话却是怎么说?你我当年乃拜老师学艺,学成一身本事,虽而今有本领,但却终身便是蓬莱岛弟子,如何说的这般言语,若是你行那背信忘义之事,休怪我翻脸不认人,行那大义灭亲之举!”

了真一听,心知大姐是误会了,赶紧道:“姐姐勿急,还请听我说。”

慧心冷道:“你说便是,我倒要看看你说个什么清红皂白来。”

了真一听这言语,头皮发麻,心知若不说个理儿来,只怕今日不会好过,硬着头皮道:“姐姐需知‘天地无永恒主角’,如那昔日霸绝天地的巫妖二族亦是陨落,而那截教当年占据人族气运,后亦是受三教联手打击,几近灭教,连那圣人大教亦逃不脱此理,更恍论那人君朝政。”

顿了顿,又道:“天地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分’,此番下界战国纷乱,战乱生起,天地自该重归正统,而我传兵家,却是应运而生之举,合乎天道。这兵家行事却是杀伐之举,然是代天行杀伐,成也顺天,逆也顺天,因果虽大,但却无忧,我蓬莱先有儒、墨、法三家林立,代师传道教化人族,而我兵家却是行此举以促人族统一,不行教化之事,纵是因果牵连,却不碍蓬莱岛气运,兵家气运牵连乃是人君国脉,非是我蓬莱岛气运,故而小弟先前才是如此说。”

慧心一听,这才笑道:“如此,却是姐姐错怪小弟了。”

了真暗地里擦了一把冷汗,他可知道这老姐有多厉害来着,要是不小心给她逮到了,自己没好受的,一听慧心的话,忙道:“是,是,姐姐却是多虑了,没怎么的。”说罢,转身便往下界而去。

下界洪荒当中,战国四起,诸侯林立,七国争霸之势已成。

了真行走在洪荒之内,自思道:“老师让我传立兵家,以助天下一统,原有仓颉师弟大前,化身孔丘传下儒家,我却也不能以本名来传道。我拜师以前与姐姐二人相依为命,同生共死,家中只我与姐姐二人,姐姐待我如母,却要尊她在上,她为长女,我为小子,小子者,不若姓孙罢,兵家用武,吾便名为武,如此,当可传道。”如这般,了真便化名孙武,下界在洪荒中宣扬兵家一脉。

兵家者,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之人!后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后世人尊称传下兵家一脉的孙武为孙子!

与了真下界的同时,妖族金乌十太子陆压与妖师鲲鹏也下得凡来,二者虽然不同,但都希望能将妖族思想传下,二人经商议之后,陆压化名为苏秦,鲲鹏化名为张仪,以妖族思想为师,虚构出一名老师名王诩,传下纵横家学说。王者,妖族自重也!诩者,发扬光大也!王诩的名字也就是希望将妖族发扬光大的意思。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而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二人虚称那虚构的王诩常年隐居在云梦泽鬼谷,轻易不外出,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因此,世人尊称传下纵横家一脉的王诩为鬼谷子!

兵家侧重的为运用战争手段去获得军事上的胜利;纵横家所崇尚的是通过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去获得外交上的胜利。

虽然两者侧重点不同,可两者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所谓"谋定而后动",纵横为谋,兵为行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谋者不知兵,则流于夸夸其谈;为将者不知谋,一界莽夫也!

后世人将两者合在一起。称为"军政外交"。可谁知道。两派创始人了真与陆压却是有着那不死不休之因果的大仇人。先不说玄天对陆压的杀父之仇,再着,后来封神之战时,陆压受玄天算计,蓬莱岛三人联手施压,迫使陆压将法宝斩仙飞刀毁去,此仇不可不谓之大也。

日月如梭,时光如箭。几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如那沧海一粟。甚至还让人来不及回味。可那西周战国七雄却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

远在西秦国内,有四位天才人物横空出世。有大将白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掠地如取,杀人如麻;有大将王翦,刚毅果敢,文韬武略,无一不精,纵横沙场,无人可当其锋;有丞相李斯,精通内政,擅长算计,治大国如烹小鲜;更有那太尉尉缭,统揽军政全局,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白起与王翦者,皆乃那大巫血脉转世也;李斯者,法家四大弟子也;尉缭者,兵家弟子也!

却说那天地间巫族一脉自巫妖大战之后,分为三脉,一脉是那北俱芦洲当中的,主要负责看管盘古殿;一脉是那地府当中的,人数不多;一脉却是那于巫妖大战中所剩的。巫族不同于其他种族,巫族身陨之后,没有真灵,不能转世,身体消散于天地间,算是回归了天地,而有些巫族,或是因为某些原因,死后血脉流于地下,得逢机缘者转世人族当中,成就巫体,那白起与王翦二人便是巫族血脉转世而生。

大将白起先是率军攻破巴蜀,屠得血流成河;与此同时,大将王翦率军顺长江而下,直下楚国三十二城,逼得楚怀王迁都求和。

白起又尽起大军,东出函关,进攻同样兵强马壮的赵国,赵国国君昏庸,派上了只会纸上谈兵地赵括领军迎战,结果赵括中了白起诱敌深入之计,赵国四十万大军被围长平,尽被坑杀。

四十万冤魂直向那天上"七杀星"涌去,"七杀星"迅速向北天中央的"紫薇帝星"靠拢,"紫薇帝星"受此一激,只放出万丈光芒。天空中宛如有两个太阳闪闪发亮。

薇帝星在天空中闪量了一个昼夜后,化做一道紫色光芒,径直向西秦地界落下。一天后,各诸侯国传出消息,秦庄襄王生下一子,取名赢政。

却说那白起率领秦国大军围攻赵国,眼看赵国就要覆灭,各诸侯国皆是心有戚戚。赵国国君派人向关东五国(齐、楚、韩、魏、燕)求救

三十一天庭相召

在蓬莱岛外,来了一个锦衣秀袍的仙官,只见他驾着云雾,一身仙风道骨的外相,活生生就是凡夫俗子眼中的得道真仙。只见他望着眼前烟气弥漫的海面,喃喃自语道:“应该就是这里啊!怎么没看到有岛屿在呐?该死的,东海龙王不会和我开了个玩笑吧!”

他是天庭的传召仙官,奉玉帝敕命宣感应随世仙姑三霄娘娘之一的云霄娘娘上天庭议事。但有一个麻烦,没有人知道那云霄居住的蓬莱仙岛位于东海的确切地方,还是这仙官头脑灵活,他到那东海龙宫询问了一下广德龙王敖广,才找到了蓬莱岛。但蓬莱岛内有阵法布置,非大神通者、大毅力者、大智慧、有缘人不可能看见岛屿虚实,却是玄天为了收授好资质、好根性的门人弟子而设立的考验,那仙官哪一样都不沾边,自然是摸不清楚个中情况。

慧心今日当班,自斩去二尸后,道行精进,神通广大在三界都是屈指可数的,在仙官到得外面就知道了他的来意。于是便唤来道童,让他到岛外接那仙官进来。道童到了外面,果然看到一个衣袖飘飘的人按在云头四处打量,便开口道:“云头上那人,我家娘娘有请。”

仙官正查看周围状况,突然听到有人叫道,下了一大跳,忙问道:“道童,你是在向我说话吗?你家娘娘又是哪位啊?”

道童被慧心唤来接人本就憋了一肚子气,听此话更是不爽,道:“嘿,这里就你和我两人,我自然说与你听了。你听清了哈。”

仙官愣愣的点头,就听那道童念道:“我家娘娘乃是:天地无极,天听地明,天生丽质,美的不可目视,天资聪颖,极美丽与智慧于一身,天下无敌,神通无极限的功德至善圣女道德慧心娘娘。你可听清楚了?”

仙官听傻傻的听完,木纳的点点头,以示自己听清楚了,心道:前面都他妈的是废话,后面才是真的。

道童怒道:“听清楚了还不跟我走,你这人磨磨蹭蹭,毫不爽快,让娘娘久等就不好了。”

仙官听道童前面的话当然不爽,道:“我来找的是随世仙姑中的云霄娘娘,并非找慧心娘娘,你这小童怎的无礼取闹。”

道童一听,怒气上涌,道:“你且记住你这句话,你不跟我进去就算了,一辈子你也别想找到云霄娘娘。”

仙官本来还生气,但到听道童说这话,感觉这道童知道云霄娘娘在哪儿,心中只有狂喜,哪还计较道童的无礼,言道:“如此,仙童当知娘娘在何处?烦请仙童引路。”

道童心中不爽,道:“小童无知,实在不知,大仙还是另问他人吧。”说是如此,却并未离开,虽然他看这仙官不顺眼,但却是慧心让他来接人的,要是人没接到,到时惹出麻烦受苦的还是他自己。

仙官一听急了,他常年在天庭呆着,虽然修为没有,但察言观色的本事倒还算高明,一看这道童模样,哪儿还不知道就是在怪自己来着,心里虽然不爽,但也没办法,自己是奉命而来,要是找不到人,到时麻烦更大。

仙官脸色一变,变的十分谄媚,笑道:“吾见仙童道骨风资,小小年级就骨骼清奇,将来必定成就不凡,以仙童的资质又岂是我等小仙可比拟的?凡那成就大事者,无不是盖世英雄豪杰,想来仙童必不会怪罪我等无礼之事,将来仙童成就大事之时,好歹小仙也能有个念想,毕竟也算认识了大仙啊。”

这道童生活在蓬莱岛中,地位又不高,倒是不常听到这样的恭维,没见过外面人心的险恶,信以为真,倒真以为自己资质非凡,此时一听仙官的话,倒还以为自己将来成就大英雄时,再听别人说自己这么小气,倒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转头对仙官道:“既如此,本仙便带你上岛。”说罢模样高傲的带路。

仙官跟在后面见那道童模样心里面更是厌恶,鄙视异常,无奈有任务,只得跟上。跟在道童后面七转八拐,一路行向慧心娘娘的府邸桃园山庄。仙官看到那仙禽衔仙草,灵兽扑地眠,奇木直根上,异草袭鼻香。宫栏玉殿,金阙玉宇,楼阁亭台,湖光瑟瑟,碧波远扬。真是人间美景,更甚天上仙境。仙官是看得眼花缭乱,心中羡慕得直咽口水。那童子带他到宫门外,便自去向慧心娘娘禀报,不多久仙官就听到一声甜美高贵而不失威严的声音传来:“让仙官进来。”

仙官不敢怠慢,整整衣袖服饰,慌忙觐见,拜道:“小仙拜见功德至善圣女道德慧心娘娘。”慧心这名号可是天庭玉帝亲封的,好歹也是八字尊号,这仙官虽然品阶不高,但看人识色的本领倒是有的,自然不敢在慧心娘娘面前放肆。

慧心点点头,对一旁正陷入yy中的道童道:“尔且去将云霄娘娘请来。”

道童yy被打断,但却不敢对慧心发脾气,恭敬的退出去寻找云霄娘娘。

不一会儿,云霄便随那道童而来,入内,向慧心见礼道:“云霄拜见师姐。”

慧心笑道:“师妹无需如此。”也还了礼,礼毕,对云霄道:“此乃天庭使者,前来找你来的。”

那一旁的仙官听到二人的对话就知道这是自己要找的人,云霄虽然不是敕命的六御上帝、五岳大帝、玄门帝皇,却也是高贵的亲封正神,听封不听调,有封号不上朝,乃是逍遥之人。仙官对云霄施礼道:“拜见云位娘娘。”

云霄问道:“仙官为何事而来?”

仙官回道:“奉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帝敕命,因凡人界有大魔头出现,危害三界六道,召三霄上朝议事,钦此。此前其他两位娘娘已去,就等云霄娘娘了。”

慧心在旁道:“我这妹妹乃是逍遥之仙,听封不听调,玉帝虽然尊贵也不能调遣她。仙官还是回去禀报玉帝,就道云霄娘娘无心天庭众事,让他议决便是。”

仙官大感为难,言道:“云霄娘娘还是上灵宵殿见玉帝一趟好,也不耽误娘娘多少时间。”

道童在一旁叱道:“你这仙官,我家娘娘的话没有听到嘛?不见,就是不见,就是元始天尊来了也不见。你还是快快回去禀报的好,免得到时要我请你出去。”

慧心一听这话,赶紧瞪了那道童一眼,道童讪讪的退下,慧心对仙官道:“仙官还是回去禀报玉帝的好,就说四圣定罪,云霄娘娘刑罚未满,不好出岛,还请他自行诀议就是。”

仙官听到如此说法,只得无奈转身而去。这时云霄却发话了,叫道:“仙官稍等会,回去禀报大帝,就言我过会就到。”仙官闻此言大喜,心道:“还是云霄娘娘人好。”当下赶忙上天庭而去。

慧心甚是不明白云霄为何如此做,便问:“师妹,你答应于他,却是为何啊?以你的身份,根本就不用理会那玉帝的。”

云霄道:“我之所以答应他们,一则是因为我运算天机,感觉隐隐好像真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二则是我们奉敕命受封以来,未曾上朝,也没拜见过北极紫微大帝姬太乙真人,甚是不好。”

慧心笑道:“师妹倒是有心了,先前我之所以助你推掉此事,却也是因为运算天机之时,发现有大事发生,也罢,姐姐只对你说一句:此事有些凶险,师妹还是小心的好。”

云霄一听,这才明白慧心为何会劝阻她上天庭,忙盈盈向慧心一拜道:“小妹多谢姐姐提醒,却是小妹让姐姐白费功夫了。”

慧心笑道:“无妨,你我姐妹相交,何谈白费功夫之说,此番之事,想来以你的道行虽然有些凶险,但却足以应付完全,不必担心。”

云霄也知这师姐道行了得,比自己还高不少,听慧心一言,倒也是心安了,笑道:“其实这些倒是其次,主要是我好久没见大哥和小妹他们了,还有以前的道友也没来往多日,却是可以趁此机会拜见一下。”

慧心点点头,云霄自去收拾了下,便跨上青鸾而去。过了天界与地仙界交接处的陨石雷火,再穿过厚达三千余里的罡风,飞上个两个时辰,便到得天庭上。云霄虽然以前便有来过天庭,但却是跟着老师一起来的,不好过多观望,此时趁这机会好好看看天界是什么样的,只见仙云缭绕,香风阵阵,犹如云海一般,云海之中有无数的大岛屿,无边无际,堪比地仙一界。

云霄来到天庭上,只听仙音响亮,仙鹤唱鸣,又有灵禽翔舞,香气缭绕。一座门户,广阔千百来丈,左右两边各竖一根擎天大柱,两柱间立了一个牌坊,上书南天门。宫阙万间,金碧辉煌;雕栏画栋,霞光万道;蓝田玉瓦,瑞气千条。云霄见到此景,也终于见识到了天帝的豪华威严,虽然还不及蓬莱岛,但却比自己的府邸好的多了,不过这天庭也有利有敝,只是多了些庄严,少了些自在。

南天门下,两边各站了两个神将,四个神将都是身高三丈,一人拿一口宝剑,一人拿琵琶,一人拿宝伞,一牵一只花貂,却是封神把守南天门的四位天王。这四大天王,三霄也认识,乃是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文天王、持国天王。

三十二召见

却说云霄来到天庭现天门之后,四位天王看到云霄到来,忙上前施礼道:“见过云霄娘娘。”

虽然四人受玉帝信任,和西方关系也有些不清不楚,把守南天门好处多多,但也不敢对云霄怠慢。他们曾为截教“魔家四将”,封神后司职人间“风调雨顺”,权柄甚大,如果寻常仙神没有好处与他们,便会受到多方刁难。

云霄道:“同为玄门,道兄无须多礼。烦请通传一下,奏听昊天大帝,就言云霄求见。”

持国天王听言,忙进凌霄宝殿去禀报。那增广天王好声问道:“云霄娘娘逍遥自在,怎的今个儿上天庭来见陛下,莫非有何大事发生?”

云霄点头道道:“非是贫道无事前来凑热闹,乃是玉帝差了仙官召请贫道前来,说是有大事相商。”

三位天王听得此言,却是不敢再问了,三霄那个封神时的神威,他们虽然没有亲见,但想想他们连杨戬都奈何不了,而三霄可是要元始下界才能降服的人物,心底就不由冒寒气。今番有大事发生,居然要劳请这云霄娘娘出手,想必也是件非常大的事。

这会儿,持国天王带了一个仙官到来。那仙官道:“云霄娘娘,玉帝有请,请跟小仙到凌霄殿去。玉帝与众仙家都在那等候娘娘的到来呢。”

云霄辞过四位天王,把青鸾放在南天门,跟着仙官前走,一路行过三十三天。

天地开辟以来,妖族管天,巫族掌地,天条地规由此成。洪荒之时,妖族天帝帝俊和东皇太一野心勃勃,欲权柄天地,争那洪荒主角,可惜妖族气运在女娲娘娘造人成圣的时候,大部分转移给人族,导致妖族与巫族一场大战过后两者都退出天地主角。太古时候,妖圣巫神何其强大,那时的星辰庞大无比,大地了无边际,也只有这些大神通者才能治理管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