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十年寒窗读书苦 状元及第落谁家(1 / 2)

少奶奶在河下这条宽敞的石板街上奔跑着,少爷的兴奋她理解,沈坤是上苍赐给他们的礼物。坤儿不仅是他俩的儿子,他更是沈家的未来,是沈家人的全部希望。作为母亲的她知道自己承载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饱读诗书的徐小姐成了如今沈府少奶奶,她知道从今以后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让他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饱学之士,从而光耀门庭。

从小爹爹就告诉自己,淮安是历史悠久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西北部属淮阴县,东南部属射阳县,东晋建山阳县,也是山阳郡治的所在地。

因淮安城位于钵池山之南,故称山阳县;隋代改山阳县(郡)为楚州,到南宋改楚州为淮安州、淮安军、淮安县;元代改为淮安路;明朝开国以后,便将元代的淮安路改为淮安府,府治一直设在江苏山阳县。

她自己婆家沈家,世世代代住在竹巷街深巷里,篾匠铺是沈家祖业,店铺维持沈家所有的生计来源。竹巷遍布篾匠铺,以竹闻名于山阳县。经过几代更迭,现在公公慢慢把这份祖业做大,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招摇过市的盐商一样让人高看他一眼。

一年前她嫁到了河下镇,嫁给了玉树临风的沈少爷,两个人如胶似漆恩爱如初,多少次琴瑟合一让她脸上笑容灿烂。她觉得自己太幸运,幸运的是遇到了开明的爹娘,幸运的是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套用如今的词来说,徐小姐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的确,徐小姐太幸运了。要知道大明朝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下许多女子她们婚前对男方情况一概不知,可洞房花烛夜,当男人挑下盖头时,男人是聋是哑,是瘸是瞎,只能认了,而且一认就是一辈子。你说,徐小姐怎能不幸运呢?

嫁到河下这一年多,少奶奶如今越来越习惯于这里的烟火气,她喜欢领领着小玲逛估衣街买上自己中意的胭脂饰品,坤儿的衣服玩具,自然她也喜欢品尝河下大街小巷里的小吃……

她怎么也忘不了今天公公看到坤儿抓了文具后那份激动,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心中那份期盼她这个做娘的心知肚明。自古可怜天下父母心,心思缜密的少奶奶十分理解公公他们的心情。

现在的沈家只不过是竹巷街一个做生意的,往好听了说是商贾,往小了说沈家近来在老爷运作下和漕运挂上点钩而已,与河下街那高墙深院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老爷夫人也好,男人也罢,他们都渴望着坤儿能饱读《四书》《五经》,将来成秀才,中举人,甚至状元及第。沈少奶奶知道,河下镇多少人家望子成龙,对于旧时的读书人而言,真正左右命运只有科举,以儒为业从小做童生的读书人,无一不要面对一次又一次残酷的选拔,不在期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深巷中得儿得儿快马驰骋,马上衙役高举皇榜:“贵府老爷高中!”

可是,那一天谈何容易?

沈少爷扛着儿子在前边跑,小龙紧追不舍,沈夫人和少奶奶在后边追赶着,小玲也不停喊:“少爷,等一等。”

追不上父子俩,少奶奶索性慢下了脚步。八月的阳光洒在湖嘴街上,一阵阵巷风吹来,那浓浓的桂花香气沁入心脾,少奶奶感觉到特别温馨,不知不觉中秋季到了。

刚刚因为爹有事,爹娘乘着轿子先走了,临走徐夫人还嘱咐她记着回娘家看看。想想真是啊,这一年来精力全被儿子耗光了,倒是回娘家真的少了,难怪娘叮嘱呢。

“少奶奶,你们快点,小少爷哭着要你呢。”少奶奶正徜徉在古镇繁华的街面上,突然小龙气喘吁吁地跑来说。

“怎么了,一会儿怎么就哭了呢?”少奶奶一听连忙问。

“不知道,听夫人说,他要吃奶呢。”小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偷偷瞄了少奶奶身边小玲一眼,他觉得今天小玲一身打扮漂亮极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