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闻思寺前世今生 沈老爷焚香谢佛(1 / 2)

此刻里运河波光粼粼,它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将蓝天地面的村庄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沈老爷沿着里运河大堤向西北方向走,直奔湖嘴大道西的闻思禅寺。

沈老爷了解历史,他知道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于辽东,成为右翼蒙古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

可身在明朝就不得不说那时的倭寇之患,“倭患”就是明朝的心头大患。

早在朱元彰洪武时期,倭寇就开始频繁在神州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洪武年间史书记载的倭寇入侵就有四十次之多。而且随着明朝的海防日益松弛,倭患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到嘉靖时更是达到顶峰。

谁也不曾想,多年后中了状元的沈坤居然成了青史留名的抗倭英雄。他被后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文韬,却是他的武略。而他的挚友吴承恩也许天生注定他与科举无缘,最后成就他的却是不朽名著《西游记》。让后人在唏嘘之余,不禁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万没料到正德二年(即1507年)正月,刘瑾等排挤刘健、谢迁、韩文等之后,欲全揽大权,便日构杂艺供武宗玩弄,趁机取各司奏章请裁决。

武宗说:“我用你们是干什么的,以此一一烦我。”于是刘瑾不再复奏,事无大小,任意剖断,传旨施行。武宗多有不知。一月之间,中官传旨,几无虚日。

根据旧制,南京六部只设右侍郎一员。正德二年(即公元1507年)三月十六日,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杨廷和、翰林学士刘忠经筵直讲,讲毕,遂讽谏武宗远奸佞,指斥刘瑾。

刘瑾胡作非为,引起中外大臣僚属愤怒,弹劾刘瑾的章奏不绝。南京御史蒋钦正德二年(1507)三月所上奏疏尤为激烈,可最终含恨而冤死狱中。

如此大明实则已内忧外患,宦官乱政愈演愈烈……

闻思寺,淮安府山阳县城西北五里河下古镇湖嘴大街旁。原名通源寺,大悲庵。

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

宋时僧人兰盂重新修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戒律甚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数次被洪水淹没。

闻思寺为淮安名刹之一,历代方丈、主持大多知识渊深,文人墨客亦乐于与其往来。

眼文任方丈时,士大夫多与其交往,大师接待一以真诚,凡登座说法,演扬内典,古德公案,随处都成道气。

源长方丈精持戒律,无问寒暑善写丹青,爱绘雪中寒梅,于笔墨中带有禅寂之意。

西华方丈貌古而性朴,善草书工诗词,与淮安文人雅士互有投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