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岁末(1 / 2)

大唐侦察兵 半江 4384 字 23天前

虽说名义上是作诗,可是,以张允文胸中笔墨,想要写出一首好的诗来,那是千难万难,所幸的是,他脑海中的唐诗宋词还是很多的,足够支撑他在某些场合,例如现在,尽情挥洒。

他走到栏杆边,看着天地间肆意洒下的雪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然后指着这灰白色的天空,朗声吟诵道:“前——不见——古人!”

慢慢的走出亭子,任由雪花飘落。

“后——不见——来者!”

抬起头在雪花之中作沉吟状。

“念——天地——之——悠悠!”

低着头,看到铺满地上洁白的雪花。

“独——怆然——而——涕下!”

吟诵完毕,张允文慢慢走回亭子中,回到原地,若无其事的坐了下来。

而亭子中的众人或是低头沉思刚才张允文念的那首诗,或是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张允文,而汝南支柔等围在长孙氏身边的小姑娘,看到刚才张允文的一番做作,就差点捧心尖叫了。

“允文这首诗,磅礴大气,意境雄浑,细细读之,一股慷慨悲壮之气油然而生,不愧是领兵作战的将军啊!”李世民回味完毕,当先说道。

其余人见李世民定下了这个基调,也尽皆跟着李世民的话说下去,一时间,赞声如潮。

然而,有人却是冷哼一声,说道:“张将军的这诗意境虽好,可是不和韵律,不和诗体啊!”

场面霎时间一静。

张允文一看出言之人,却是那赵德言,当下心中一笑,此人功利之心太强,为了在李世民面前表现,竟然这样说话。这一点到可以利用一下。

这赵德言话音一落,张允文便道:“什么韵律诗体?难道那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么?先有诗经楚辞,后有汉魏诗歌,直至齐梁诗体,从古到今,一直在变,难道今日我大唐就变不得这诗体么?”

赵德言嚅嗫的一下嘴巴,却是没有说话。

张允文又笑道:“这诗歌之事,不过娱乐,赵兄何必如此认真!待会儿结束之后,小弟倒是想和赵兄好好聚聚,谈谈这诗歌之事!”

赵德言拱拱手,表示知道。

接下来便是什么献舞、品酒之类的事了。张允文小心的挪到李宇和支柔身边,对他们二人道:“两位妹子,不用等我了,待会儿诗会结束,我还要去找那赵德言,你们自己先回去吧!”

“什么?你真要去找那酸书生啊,那酸书生有什么好的!”支柔闻言有些不乐意的说道。

旁边的李宇劝道:“柔姐姐,不要这样,允文哥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等会儿我们先回去便是!”

听到这番话,张允文恨不得抱着李宇亲上一口。然而一旁侧起耳朵的长孙氏不由摇了摇头。

眼见天色有些黑了,李世民这才让曲工舞姬下去,对众人道:“众位卿家,天色已晚,今日便到此为止,咱们改日再聚!”

众人闻言,齐齐向李世民告辞而去。

张允文看到赵德言将要随裴寂离开,顿时轻唤道:“赵兄留步!”

赵德言一看是张允文,想起刚才他曾经说过散会之后找自己,当下停驻下来,看着张允文。

裴寂看了张允文一眼,慢慢的离开。

“赵兄这边谈!”张允文拉着赵德言往宫外走去,不过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今日听了赵兄的诗,方知赵兄心怀大志啊!‘借得凭凌意,吹帆上青云。’赵兄想直上青云,所以便有了殿前直谏之事和这诗会之事。赵兄可知,凭你如今的身份,想进这诗会,本该千难万难,可是赵兄进来了,借的是裴大人的势,想要入陛下之眼。不知小弟说的可对?”张允文一面走着一面和那赵德言说道。

赵德言面色铁青,默默不语。

张允文却是不管,继续打击道:“由此可见,赵兄乃是一名极度热衷功名之人。可是赵兄想过没有,今日这番做作,可是在陛下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啦!加之裴大人渐渐淡出朝廷,今后赵兄的功名路,可是极不顺畅啊!”

赵德言终于忍不住,大声说道:“张允文,你不要得意!要想说什么直接说便是!何必在这里挖苦本人!”

张允文也是不恼,反而笑道:“其实小弟与赵兄一见投缘,想送一桩天大的富贵功名给赵兄,不知赵兄敢不敢接受啊?”

赵德言不由脚步一停,转过身望着张允文,面带一丝紧张惶恐说道:“什么富贵?若是与裴大人有关那我可不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