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漠(1 / 2)

大唐侦察兵 半江 4038 字 1个月前

和颉利将要向导的事一说,颉利当即欣然应允,派给大唐使团三名据说常年在漠南漠北奔走的中年人。不过当颉利知道他们此去漠北是为了封赦薛延陀首领夷男为可汗时,颉利的笑脸顿时僵住了。

虽然成功欣赏到了颉利的表情,但是张允文和李道玄心中却没有什么欣喜之意。他们即将匆匆的离开突厥牙帐,往漠北走去。

于是,这支三百多人的使节队伍携带者大量的物资匆匆出发,一路往北而去了。至于张允文向颉利索要的财物,颉利倒是大方,没有拿什么牛羊之类的牲畜,而是直接送了张允文和李道玄一人一小袋,看样子恐怕得有百来粒,如指头大小,装了大半口袋。

张允文和李道玄也不客气,揣在腰间,还礼貌的对颉利说了一声谢谢。

目送着使团远去的背影,颉利紧紧的握起双拳,感到一阵愤怒。自己本应该是草原上唯一的大汗,可是这支使团的到达薛延陀之后,薛延陀的那个夷男,那个铁勒人,也将拥有大汗的称号。对于这一点,颉利感到无比的愤怒。然而想起突厥衰落的模样,又不由放开拳头,有些颓然的看着远方。

一名摇摇晃晃的骑着马,张允文一面对李道玄道:“来,李兄,看看这个!”说着将一张写着汉字的手套递给李道玄。

戴着厚厚的黑色皮手套的李道玄接过纸条,迅速浏览一下,然后微微皱起眉头:“允文,这上面的消息可信?”

张允文点点头:“这是潜伏在牙帐的调查院探员传过来的!定然准确。再说了,你看看颉利这些年来的表现,也说明了胡人已经有些脱离颉利的掌握了,极有可能自行其事!”

那纸张上写着:“胡将契毕罗欲谋使团!”

所谓的胡人,指的是草原上非突厥,主要是从昭武九姓那边过来的粟特人。颉利帐下除了阿史那等七个突厥家族的近卫军之外,剩余的作战主力便是胡人和广大的诸如奚族、契丹等族的仆从军。但是颉利重用胡人,而轻视仆从部落,疏远突厥本部,使得大量的仆从部南附大唐。而每年纵兵掠夺中原,便是胡人作为作战主力的。

而这名契毕罗在众胡人大将之中算不得位列前茅的大将,只能算是一个中游的将领,其本部兵马共计万余人。他要图谋使团,定是受了其他胡人大将的挑拨怂恿。

李道玄微微一笑,转过头望了身后长长的队伍一眼:“就凭着允文训练出来的三百人,那契毕罗恐怕要拿上个两千人来才能吃得下。可是他舍得么?”

“还是小心些好!”

马队一路往北,若是遇到天气晴好的日子,则走得快些;而遇到雨雪天,则是停下来扎营。

所幸他们这次在牙帐补充的物资足够多,也到足够支撑他们前往漠北。

一路上还遇到几只正在迁移或是安顿下来的小部落,见到马队时,都露出一种警戒的神色,直到马队远去,这才放下心来。

就这样在寒风中行进了四五天,众人终于快到大漠了。

之所以知道快到大漠了,却是因为没有被积雪覆盖裸露出来的地表上,枯黄的牧草越来越少,而呈沙砾状的黄色土壤越来越多。一阵北风吹来,只见地面上腾起一层模糊的“沙雾”。

在大漠的边缘,使团做了一次休息。

三名突厥向导被送到了李道玄的大帐里边,那名能说上一口流利突厥语的徐大人也在大帐里边。

只听这位徐大人用突厥语叽里呱啦的将张允文早已准备好的几个问题挨个问出,三名突厥人战战兢兢的互相看了几眼,这才慢慢的回答了。

接着三名突厥向导被请出了大帐之外。

那徐大人说道:“大人,按照你的吩咐,我已经将几个问题都问了。总的说来,在大漠中行进,大概需要七天左右才能穿过大漠,至于行走路线,三人说法不一。而沙漠中最宝贵的东西他们都说是水。还有辨别方向么,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星子。”

听到这个回答,张允文笑了一笑:“看来他们几个也倒是说了实话,不过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会不会真心为我们带路。好了,今夜好好休息一下,明日我们可要进入沙漠了!”

第二日,众人精神抖擞的进入大漠。

三名突厥向导被士卒左右看着。士卒手中横刀已然出鞘。

走进大漠不远,便发现一滩滩积雪散落在大漠上。不过颜色已经近乎土黄色了。

寒冷的北风吹来,落在脸上,有些粗糙的感觉。用手一抹,只见手套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黄沙。

在大漠中行走的日子非常的无聊,虽然初进大漠时众人都被这苍茫荒凉的粗犷风景所吸引,但是,看久了之后也难免生厌。所以,在第三日的时候,整个马队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