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刀要开锋,人要见血(1 / 2)

诸天无禁忌 叶知非 6199 字 1个月前

1941年末,日军对香江发起进攻,英军抵抗半个月失败后无条件投降并迅速撤离。

战争之下,百业凋零。

大批香江民众逃往濠江,洪震南国术社暂时停业。

因为战局的牵制,洪震南很幸运地没有如叶问一般遭到入侵者的针对。

但他还是主动收缩了势力,退钱并遣散了大批国术社的徒弟,闭门谢客后,全心全意教导洪尘,洪尘因此进步飞速。

在此期间,洪尘杀心难掩,屡次想要出门以实战、鲜血乃至不惜以性命来验证自己一身所学,但最后总是因为洪震南的严厉拒绝而作罢。

而他之所以听话,一方面是因为师父的命令,另一方面,他也要考虑到师父这一大家子人。

毕竟这几年师父一直没有停止造人,家里总是会有一个婴儿。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年逃跑一样撤离的英军又大摇大摆地开着军舰回来了。

时年,洪尘19岁。

龙眼树下。

身形健硕的青年赤着上身,麦色皮肤包裹着一身腱子肉,汗水沿着清晰的肌肉轮廓徐徐滑落。

洪拳素来“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洪尘此时肌肉发达,筋强骨壮,身体外形更酷肖专修外家拳法的武者。

而洪拳出手,也的的确确气势雄壮、刚劲猛烈。

洪尘扎稳四平大马,沉肩展背、劲贯骨髓。

以身调气、以气催力。

伴着一声声如雷般的呼喝,也算是一副上乘的国术画卷。

工字伏虎拳,以虎爪之式,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招数连环相扣,内劲十足!

洪家铁线拳,铁环在臂,叮当脆响,放而不放,留而不留,刚柔并济,亦刚亦柔!

虎鹤双形拳,集短桥精密善变与长桥大开大合,融虎劲与鹤灵于一体,攻防兼备!

洪拳三宝之后,便是五形拳,先单练,后合练。

五形拳,龙、蛇、虎、豹、鹤。

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

虎猛,豹疾,蛇刁,鹤巧,龙灵。

其中,前四形为象形。

龙形则不同,乃是取龙之灵而练神。

龙形者,进退圆活,手法巧捷,神气自然。先练金刚之体,次练纯阳之气。静之则如伏波,动之如万马奔腾。

练习龙形拳,以功为先,拳路为辅。

换言之,龙形劲力刚猛,但却重意不重力,由力生意,由意入神。

当然,这并不代表龙形拳实战弱于其他象形拳。

龙形拳主练拳、掌、肘、爪,强调各种发力动作,如爆发力、阴阳力、交叉力。

因取龙之灵而练神,所以重在练外形,尤其是桥马功夫和步伐的结合。在铜桥铁马的基础上,配合拳、掌、肘、爪的变化,快速圆巧、吞吐浮沉、变化多样。

更重要的是,龙形合刚化柔,阴阳相生,动静相宜,能够将内外兼修之道贯通得极为深入彻底。

五形拳中,洪尘的龙形练得最好。

这与练功之人的身体条件、思想意识和性格脾气都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譬如洪震南,他身为洪拳宗师,虎形拳远强于其余四形。因为他本身脾气性格就活似一头猛虎,霸道犹如百兽之王,由此,他练习虎形拳自然事半功倍,而今也成功地练出了一身猛虎般的拳势。

由此反推,可见洪尘虽然脾性坚毅刚强,却又不失通权达变;锐意进取,却不急功近利;方圆有度,却不圆滑世故。正如龙之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其后,十形拳,五郎八卦棍,六点半棍,七点半棍,单刀,双刀等等也已小有所成。

待洪尘收势。

洪震南站起身来,用力拍手,大声赞道:“好,你这個徒弟我没白收!”

洪尘站定,初初长开的面孔线条分明。

眼窝深邃,双眸清澈,鼻梁高挺,唇角含笑。

与方才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硬打直上的拳势相比,他的形貌气质更偏于温和。

只不过,一双剑眉入鬓,平添凌厉之气。

“师父过奖。”洪尘抱拳躬身,谦虚回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