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冰山一角(1 / 2)

刚刚和渡边一郎在聊着总会屋的事,这边新井裕就把这几天利用特殊渠道获知的,关于总会屋的资料递了过来。

作为暴力团里中的一员,明面上关于总会屋的资料很少。

新井裕所能查到的资料大多是从金融渠道、上市企业情报、商界传闻等领域,收集而来的关于总会屋的种种信息。

至于黑暗面的情报新井裕接触的不多,不过没关系,这部分资料太田那里会补全。

然而仅仅是来自于明面上的信息,就已经让新井裕面色严肃。

“白川会长,总会屋的关系比想象中的还复杂,尤其是金融业他们渗透的太多了。”

接过新井裕收集的资料,白川枫翻着翻着脸色也认真了不少。

“总会屋这帮家伙自诩为在‘光与暗的边界游走’,其实在性质上和极道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利用企业经营的漏洞或者弱点,常常在股东大会上用这些问题上纲上线,将小问题放大到不可容忍的缺陷。

而很多家族式经营的社长或许在专业上很内行,但却对经营层面上的矛盾缺乏总体协调和运营能力。

加上霓虹人好面子,为了尽快结束大会减少麻烦,企业慢慢就妥协于总会屋,上交一笔费用了事。

说白了总会屋这帮家伙就是以敲诈勒索起家,然后在70年代快速壮大。”

可以说总会屋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和各大企业的纵容不无关系,他们就是攀附着霓虹国民性的弱点而生。

“因为霓虹人敏感而又容易钻牛角尖的性格,所谓的股东大会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对于很多企业或者外界来说,如果股东大会能在半小时内结束,那才算是成功。

为了应付总会屋来找麻烦,以及让股东大会在尽可能的时间内结束。

很多企业甚至在内部有个叫‘株主总会对策’的部门存在,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如何让今年的股东大会快速结束。

甚至为了避免股东在会上暴起发难,会社每年都会安排大笔人力资源和预算,以针对年度的事件进行反复的预演。”

这…听到这里白川枫也呆住了。

白川电器每年也开股东大会啊,但却没有夸张到这种程度。

以前对于那些有疑问的股东,白川枫也是尽力回答。

外界对企业经营有疑问,那不很正常嘛?

后世那些大公司在媒体会、发布会上,遭受外界疑问和刁难的地方还少吗?

作为企业领导者,必要的公关能力那是基本要求好吗?

“白川桑,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有您这样魄力的。”

见到他有些不可思议的眼神,新井裕也不着痕迹的拍了记马屁。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白川枫身上那独特鲜明的特点是霓虹企业家所不具备的。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雷厉风行的做派,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

白川枫决定要做什么事,基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决定。

但是如果换成霓虹的其他企业,估计单单开会讨论就要一个月之久。

就这到最后都还可能没决定好是否要干这件事,毕竟脱离传统进行所谓的革新,是大多数霓虹人都不愿意轻易尝试的事。

当然反对的人也可以说白川枫独裁,但是在一次次的成功面前,所有反对者的疑问都显得微不足道。

甚至“独裁”这种品质,是历代强人,也就是财阀或者家族第一代当主不可或缺的品质。

那些优柔寡断的人,会让大家无条件的信服他吗?

领导者必须要有独断的魄力,这也是白川枫身上另外一个不同于霓虹人的特点。

为了所谓的体面,大多数企业社长巴不得在记者会上,别人不发言才好。

但是白川枫却不一样,面对记者带着些刁难的提问,他都能笑颜以对。

质疑、反对都不会让他在记者面前选择退让,责任、担当、魄力让他身周的光芒,更耀眼于其他企业经营者。

这就是为什么白川枫在听说,霓虹企业进行各种股东大会预演时,会表现的那么惊讶了。

前世生长的环境不同、认知不同,导致他对股东大会的态度和其他霓虹人完全不同。

“另外,白川会长您知道为什么霓虹大多数企业的股东大会,都在每年6月份召开吗?”

“嗯?”白川枫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除了是因为年中,另外六月份密集的股东大会,也会让总会屋那里手忙脚乱。”

白川枫眉头一挑,这个解释他倒真是没有料到。

“一些有关联或者有合作的企业还会事先通气,在日期安排上搞「突然袭击」。

甚至在以前还出现过几百家上市公司,在同一天召开大会的情形。

目的就是为了让持有多家公司股票的股东只能出席其中一家,这样就可以分散总会屋的人力与参会资源。

大会召开后为了尽快结束免得总会屋串场,大致流程就是上台致辞——感谢股东——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散会,这样的流程。”

行吧,小日子为了股东大会都快玩出花来了。

又是预演,又是突袭,搞得像打仗似的。

而这一切竟然都是为了躲避总会屋?

“新井桑,既然各家企业如此讨厌总会屋,难道就没有人做些什么?”

既然总会屋都是“文斗”,那么这不正是那些大企业擅长的?

再说了总会屋的存在,毫无疑问是阻碍了霓虹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因为众多会社的反对,总会屋在民间的声誉也很差。

为此在81年《商法》特地加强了,对收取贿赂、提供利益及不当交易行为的管控。

这是希望通过法律来斩断,「总会屋」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纠葛。

82年《商法》再次加强了对利益输送的惩罚力度,从那之后警察及检察机关对总会屋的清扫就在如火如荼中进行。

当然总会屋等暴力团伙的反抗也日益激烈,…”

“等等!”白川枫突然出声打断了新井裕的讲解。

“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讲,总会屋的行为已经被定性为违法,并且检察机构也一直在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哈伊,确实如此。从81年开始,总会屋内部的组织人员就逐年减少。

在78年时总会屋规模一度达到8000人,到83年就只剩下了1700人。

后来随着总会屋手里持有的股票越来越少,到今年总会屋可能只剩下800人不到了。”

霓虹政府又是不是傻的,总会屋这样的寄生虫,对经济发展明显起到了危害作用。

所以限制它的发展,让其逐渐消亡,一直是检察机关为此努力的事。

但是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霓虹只能从法律上对它进行各种约束,就像对付极道一样。

通过行政力量强制取缔某种组织的事,在霓虹属于非常规手段,也就“赤军”才有过这样的待遇。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历史特殊时期,极道内部的某些头领有过从军履历,且后来又隶属于米国的情报组织。

因为有了雄厚的政治背景,对付极道霓虹政府也有些束手束脚。

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颁布法律,慢性扼杀暴力团伙的生存空间。

总会屋也是一样的道理,那位名为儿玉的右毅头子,就有相似的背景履历。

不过随着这些人渐渐死去,那些政治关系也在慢慢消亡。

而且检察机关还是绞杀总会屋的急先锋,这对白川枫来说称的上是一个好消息。

为什么?也不看看他毕业于哪个学校?

明治的法学可是一绝,东京这里检察机关中的大半人员都是他的学长。

这样的人脉资源加政治倾向,不利用一下岂不是太亏了?

看到他脸上的笑意,新井裕却不得不给他浇一盆冷水。

“也正因为生存空间的缩小,总会屋那里的活动反而越加频繁且隐秘了。

关于他们这几年参与的事情,白川会长不妨看看这些资料后面的附表吧。”

说着新井裕指了指白川枫手里的资料,那可是厚厚的一沓呢,都是总会屋这几年的丰功伟绩。

省去前面的各种介绍,白川枫直接翻到了资料最后的表单。

第一眼看过去,白川枫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一劝银通过融资与股票增发手段,自85年开始与总会屋展开合作。

截至目前为止,二者的利益输送达到了460亿日元的规模。

三菱重工通过山一证券,以总会屋为中转站,发行了价值120亿日元的定向股。

野村证券,粗略预估与总会屋有60亿日元的利益输送。

大和证券,70亿…

日兴证券,30亿…”

“呼~”白川枫深深的叹了口气,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啊。

每一笔交易都触目惊心,金融业没几个身上是干净的。

“新井桑从法律上来讲,这些交易都属于场外的利益输送吗?”

“哈伊,从法律上来讲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当然这些资料只是整理出来的传闻,不能作为证据,也没有法律效用。”

新井裕生怕白川枫头脑一热,来一把梭哈,所以特地关照了一句。

白川枫点点头,表示自己理解。

他才没那么傻,如果真这样干的话,首先死的一定是北都银行甚至白川控股。

身为棋手之一,大家得按游戏规则来。

掀桌子这种不智的举动,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第一劝银那里之所以对总会屋的动作保持沉默,也是因为这笔交易的原因?”

和总会屋进行交易,各种暗箱操作是方便了,但这也留下了彼此的把柄。

或许这就是现在的总会屋,越来越隐秘的原因所在吧。

有了这些金融业巨头们打掩护,检察机关大概率也无能为力。

听到白川枫的提问,新井裕的神色晦暗不明。

第一劝银作为白川电器的提携会社,从它操作白川电器上市起的那一天。

在外界眼中,白川电器从此以后就属于第一劝银财团的关联会社了。

也因为这一点共识,白川电器在发展之初,避免了很多来自外部的麻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